美国经济状况迟迟不见真正好转,美联储又实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世界各国媒体都在讨论美联储赖账,中国媒体则指责美元下跌危害中国储备资产安全。不过,即便世界形成近乎一边倒的舆论和观念,美元并没有创近年新低。该跌不跌,理应看涨。美元承受巨压却未创新低,这一事实提示我们:它可能早已走出了小布什时期的大熊市。
支撑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从技术上看,美元自2002年以来稳步下行的大熊市,早在2008年春夏起就已经见底。在2008年初夏创历史最低点后,因危机扩散驱动资金流回美国避险,美元指数迅速走高;2009年初,全球经济反弹,资金流向外围,美元再次走软;到了2009年底,市场开始炒作欧债危机,美元一路直奔今年6月高位;今年下半年的主题则是美元的QE2,全世界指责美元下跌,美元指数却最低只碰到75.6。上述波动显示:2008年以来,低点一个比一个高,高点也是一个比一个高,属典型的牛市早期特征。自1973年汇率浮动以来,美元有其自身的节奏,大约14年—17年一个周期,而我们今天正处在第三个谷底上。未来5年间,即便再有大幅下挫,再创新低的概率很小,逐步震荡上升的概率较大。
其次,从实体经济走势来看,未来数年全球估计都好不到哪里去,美欧经济将进入一个8-10年的低迷期。在低迷时期,资金对风险更加敏感;哪种货币强,比的不是谁更好,而是谁更安全。随着欧洲、日本传统产业强项越来越多地被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侵入,西方工业出口国家在未来一个时期将面临较大压力,而由于美国的虚拟化程度高于欧日,所以它承受的压力反而较小。在此背景下,美元走强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如果说美元熊市对应美国战略扩张周期的话,那么美元走强所对应的是美国的战略收缩。小布什执政的8年是美国四处征伐的时期,最终导致了实力透支与失衡,美元也一直在跌;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基本上转入了战略守势,用“巧实力”取代单边主义,并努力从战争泥淖中体面脱身。所以未来6年间美国持续的战略收缩可能会成为美元走强的一个深层因素。
与以往不同,这轮美元走牛还伴随着另一种看似矛盾的趋势:全球经济“去美元化”。一个指标就是过去两年间黄金价格走势同美元渐行渐远,而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程度不同地显示出同美元“脱钩”趋势。该现象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美元作为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将弱化,所以宁愿没有利息收入,也要持有更多实物资产。印度等国在1100美元价位增持黄金的做法,反映的正是这种心态。所以,未来5年美元价格震荡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大宗商品价格像此前几轮周期那样持续大跌,而是出现明显的差别化现象。
在一个美元震荡上升而“去美元化”潮流逐步展开的时期,中国应当注意以下风险和机遇。一是在买入全球矿藏和原料储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踩准节拍,高了不追,跌了不怕,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控制总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外围国家缓解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如果外汇管理部门能够与对外投资系统进行深入合作,让后者选择美元相对高位时发动一轮“商品大采购”,将大大有利于中国资本输出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二是管理好流动性紧急撤出的风险。美元加速上涨,可能诱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围国家货币被动紧缩。多年招商引资与超国民待遇的后果之一,就是外资在华资产达到20万亿元以上,其集中撤离将可能诱致系统性金融风险,而美元上涨很可能会成为导火索。高价高杠杆持有海外矿业资产的企业,可能不得不低价出局,这种前景需要**未雨绸缪。▲(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原题:美元走强才是真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