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310 12
2012-08-31
据媒体统计,近一年来,先后有近50个城市通过调整土地出让、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利率优惠折扣、房源解禁、税费优惠、买房奖励、购房入户、购房补贴、提高普通住宅价格标准、调整限购条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式进行楼市政策微调。房屋销售和土地价格等一些先导性指标显示楼市已经开始触底回升,尤其是房屋销售量大幅回升。沉寂许久的楼市又开始兴旺,任志强甚至预测明年房价必然大涨。一切恰如我在新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中预料的那样,经济内外交困下,ZF必然又一次挥舞起楼市的魔棒,企图让大象般笨拙的中国经济跳舞。

  上半年财报已经陆续公布,多种经济数据下行表明经济二次探底无疑,火箭蛋、蒜你狠、贵羊羊等食品价格的飙升显示走出4万亿引发的通胀阴影还遥遥无期,内需因此更加欲振乏力,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进一步打击了制造业,在制造业密集的浙江甚至出现小企业主的跑路潮。在一片萧条之中,房市的再度火爆使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冰冷的现实,那就是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需其实都是“浮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只靠一种方式,就是近乎疯狂的固定资产投资。郎咸平:若“房企”变为四大天王 老百姓将“永为房奴”!

  然而更可怕的是,由过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催生的泡沫经济,正在摧毁我们的经济结构,我们的经济看似因为楼市刚需而提振,实则是末日狂欢,我们正在重蹈香港经济泡沫破灭的覆辙却浑然不知,老郎我再此不得不再一次大声疾呼:中国楼市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我们距离香港式的衰退就差半步,因为香港犯的三大错误之中,我们已经犯了两个半。

  第一,ZF垄断土地开发权,有意制造楼市火山,严重依赖土地财政,让房地产成为经济支柱。

  香港土地产权向来为ZF所有,批租土地构成ZF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价格越高,则ZF收益越大。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回归前的“港英”ZF对中国香港的楼市泡沫有推波助澜之责;其急功近利与短视,与近年来我们地方ZF争相攫取土地一级市场收益相似。中国式地产泡沫 见底抑或隐藏?

  香港房地产长期在经济中“独占鳌头”,金融服务业也是依赖房地产。依赖到什么程度呢?我分三个层面来说:

  第一层面:经济依赖。1997年房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增加值,占香港GDP的比重已超过四成,整个经济活动都围绕着房地产业转。房地产投资长期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三分之二。

  第二层面:财政依赖。财政收入长期依靠土地批租收入以及其他房地产相关税收。

  第三层面:金融依赖。房地产股历来是第一大股,占港股总市值三分之一,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互相拉扯,荣辱与共”。房地产和银行业也互相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住宅按揭始终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郎咸平:中国人正在上四个大当 房产排第一

  那么,我们对比一下今天内地的经济数据:

  第一层面:经济依赖。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6%。

  第二层面:财政依赖。2010年,在两轮房市调控之下,全国土地出让金数额仍再创新高;增幅再创新高,同比增长70.4%;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再创新高,为76.6%,这一比例是空前的,反映了地方ZF对土地财政的极度依赖。

  第三层面:金融依赖。房地产贷款额度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0%,高达9万亿元;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有20万亿元左右。如果再算上体外循环的信托贷款,我们与房地产有关的贷款有可能占到贷款总量的60%。

  第二,漠视负利率问题,鼓励资金进入楼市、股市,制造经济虚假繁荣。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处于负利率年代,银行储蓄利率抵不上每年10%的高通胀侵蚀,逼使人们四处寻找投资机会,以免银行积蓄被通胀吃掉。 但是,“港英”ZF对负利率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早在1992~1994年期间,“豪宅”价格猛涨了6倍,甲级办公楼价格猛涨2.5倍,沙田等非市中心的中档楼盘价格猛涨近3倍。“港英”ZF颁布多项抑制炒楼的措施,包括七成按揭上限,想要把楼市冷却下来,楼价稍有回挫。

  但是,“港英”ZF的“末代总督”彭定康随后把精力都放在折腾政治上面了,根本不理睬负利率的问题。1994年他在搞政改方案,1995年在忙着搞“立法局”选举。由此导致炒风从有钱人家居住的豪宅蔓延至寻常百姓窝身的中小型屋苑。从1997年初起,香港楼价先是收复一两年前的失地,然后在秋季开始,脱缰野马般屡创新高。 到了香港脱离殖民统治当天(1997年7月1日),楼价在这新一轮的炒风下再度上升了八成,连同1992年的第一轮炒风,楼价在五年内上升足足一倍半,让一个四十平方米不到的房子动辄要花两三百万港元。

  今天的我们呢?也没有理会负利率和老百姓保值无门的困境。房产税也好,禁购令也罢,根本没有解决老百姓保值无门的问题。最严重的是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就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是3.5%,贷款利率是6.56%,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在4.9%。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存款是亏钱的,贷款也是亏钱的,但银行怎么都不会亏钱。当然了,实际的通货膨胀率根本没有这么低,你不要以为你能赚到,因为你实际贷款的利率也没有那么低,如果你是房子以外用途的贷款,浮动利率是40%,也就是说七八分的利息你也不一定能借到钱。大家知道现在温州的民间利率是多少吗?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目前,温州高息贷款月息突破一毛,就是说中小企业借100万元当月还清的话,还要还10万元的利息,利息相当于120%。只有房屋抵押贷款的利率还比较低,低于实际上的通货膨胀率,所以,这种利率政策就是逼着你去买房保值。

  第三,经济衰退就在眼前,却为了政绩,忽然不顾一切打压楼市。

  1997年10月8日,中国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发布施政报告《共创香港新纪元》,推出一项事后被称为“八万五”的房屋政策。此政策包含三个主要目标:每年兴建的公营和私营房屋单位不少于85000个;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将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缩短至三年。而在董建华宣布“八万五”计划的时候,每年私人住宅的供应量只有两万套,倘若计划实行,公屋与私屋的比例将达到4∶1,楼市不崩盘才怪。

  让人担忧的是我们距离香港的荒谬“八万五”近在咫尺!

  2011年,北京将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发放租赁补贴2万户,竣工保障性住房10万套。同时启动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核、配租工作,2011年底前实现配租入住1万户以上。可是大家知道这20万套是什么概念吗?北京市这五年里每年新增供应房屋在10万套左右。所以,香港是以4∶1的重拳干掉了房地产市场,北京如果落实到底的话就是2∶1的重拳!

  那么上海呢?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计划新建住宅约1.3亿平方米,其中各类保障性住房将占新建住房总套数的六成。换句话说,上海现在计划的重拳是1.5∶1。

  而且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上面这个1.5∶1或者2∶1其实我算得不对,因为中央和地方一直在修改计划,现在的版本是“十二五”规划提出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0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什么概念呢?2010年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仅为6.12亿平方米,非商品房住宅竣工仅为2.22亿平方米,全国住宅竣工总面积仅为8.34亿平方米。如果2010年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按平均每套75平方米计算,应该是7.5亿平方米的竣工建筑总量。按照3600万套来计算,就是27亿平方米。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是以3.5∶1的力度来打击房地产市场。要知道,香港也不是保障房都竣工了房地产市场才崩盘的,而是才开工没几年房地产市场就完蛋了。

  过去,高房价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泡沫,现在保障房才是最大的泡沫。这里我不想再絮叨了,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保障房“大跃进”的读者,我推荐你去读一读任志强发表在《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中文网上的文章。我想说的是,现在是房地产市场生死存亡的时刻,往前再走半步就是万丈深渊,我不希望我们再犯香港这种致命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8-31 12:26:56
为之奈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1 12:32:31
然后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1 13:31:02
姚树洁:郎咸平地产论足以祸国殃民

摘要:郎咸平在中国的影响太大了。他的一些观点,尤其是极端和具有煽动性的观点,迎合许多愤青的需要。但是,他有的观点,是在不断的误导ZF,误导民众。例如,关于房地产泡沫,他本末颠倒,利用泡沫的事实,加上一些极度雷人的标题,最后给出导致更大泡沫的政策性建议。如果ZF按照他的理论进行房地产改革,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会把泡沫推到了极端,最后中国经济真的就像他说的没有救了。因为郎咸平在国内已经有了太大的影响,加上他的商业操作能力,我本来不想直接批评他,免得讨人嫌。但是,为了减少他的破坏力量,我只能冒险,挺身而出,用我微薄之力,写这个博文,供大家参考。我说错的,欢迎你们批评。我说对的,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供需失衡是地产泡沫的根源

  中国目前的高房价,而且高高不下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供需双方的失衡。

  供应的失衡表现为国家垄断土地。加上国有单位,如大学,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单位,都可以廉价获得土地。

  国家的垄断和国家单位的特权,导致整个社会土地供应紧张。

  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只是瞄准商品房开发,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没有人问津。1998年到2010年,除了集资房,95%以上的居民住宅都是商品房。

  这两个因素,导致房地产供应短缺,从而推高房价。但是,由于高房价不影响大多数ZF工作人员,大学老师,房改房以前的城市居民,加上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使得整个既得利益集团没有对高房价反感,也没有贫困百姓的那种没房子住的感受。因此,政策从来就没有认真的对待买不起房子的弱势群体。

在需求方面,因为上面描述的所有既得利益集团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一两套房子,他们可以把‘省’下来的钱再多买一些房子。如此一来,买多套房子的人,实际上不需要支付市场上的流行价格,所以,他们并没有感觉到房子贵,而且非常希望房价不断高涨。

  而对那些弱势群体,一没有房改房,二没有集资房,三收入低,四家庭负担严重,五必须出高价买商品房。这些人群主要包括三类人:农民工,外地新来的学生(大学生,硕士和博士),本地没有好单位的老居民。

  这些人为了在城市生存和工作,只好用三代人的存款买个首付,然后接着当房奴。有的干脆没有三代人的存款,只好长期租房子,包括地下室和非常破烂的老房子。

  中国缺房子,房价高,受到打击的根本不是第一类人,而是占人口比例60%以上的那些弱势群体。他们在市场上根本找不到适合自己收入的房子,而有钱人却大多数拥有多套房子,而且不出租。这才是供需关系失衡导致房子短缺和高房价的根本所在。

  那么,如何破解供需不平衡呢?

  限购是一种最不科学的做法,但是,限购却能够减少有钱人的投机行为,降低房价不理性上升的压力。

  限购没有办法解决我们上面提到的供需不平衡和地产泡沫。只有采用消除供需不平衡的政策,才能解决中国的房地产困境。

非常遗憾,这样的对策只有两条。一是鼓励和支持廉租房,以及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同时,严格控制每套房子的建筑面积,提高单位土地的容积率。

  2011年中央ZF总算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要求各地开工建设1000万套廉租房。在2015年之前,希望总共建设3600万套。

  我相信,ZF的决心和政策是对的,就怕这个政策没有办法贯彻下去,或者因为资金紧张没有办法建设那么多。

  但是,不管结果如何,这是一步正确的棋子,必须想办法完成任务。因为,只有通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才能满足弱势群体对住房的需求。

  另一种对策就是压制商品房的投资和投机需求。也就是说,对拥有两套,或者两套以上房子的人开征房子拥有税,而且必须采用累进的办法。例如,每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房子不用收税,第二套开始收税,但是税要轻。第三套开始进行重税,逼迫每个家庭尽量不能拥有三套以上的房子。

  必须指出,不管是房地产税,还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都是有利有弊的。

  我在这里没有时间讲述这些利弊,我只是从解决目前的房地产困境出发,觉得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而且必须这样走,才能把房价降下来,才能让大多数老百姓比较轻松的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让房地产走向稳步发展的轨道,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百利而无大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1 13:32:10
郎咸平的地产理论

  我经常看郎咸平的博客,因为他的影响太大了。我也看人们对他的评论,有的人把他当成神,有的人把他骂成狗血。

  其实,当成神没有必要,骂成狗血也不应该。所以,我没有骂他的意思,也没有故意挺他的意思。

  在这里,我只是对他的房地产理论进行剖析,对他的其它言论,不在这篇博文评论之内。

  首先,郎咸平的房地产理论,前后不一致,或者说他并没有真正的理论

  2010年之前,他非常看好中国的房地产。他跟任志强唱的一模一样,认为房地产价格只会上升,不可能下降,因此,不断的鼓励人们去买房子。

  其次,他极力反对房地产税

  2010年底,中国ZF看到了房地产泡沫再不控制,就会后患无穷。国内当然有两种治理泡沫的方法,一是房地产税,其理由就是我上面说的一样。另一种就是限购。

  我本来以为郎咸平可能会支持其中的一项政策。可是,他并没有支持限购,而是直接发表文章,声称‘征收地产税楼市将崩盘’。这篇文章,是去年9月底发表的,请看附件1《郎咸平:征收地产税楼市将崩盘》。

  他坚决反对地产税,而且振振有词。表面上是攻击ZF会把税吃掉,而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当前的高房价,保护已经带有严重泡沫的虚假繁荣。

第三,他坚决反对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昨天,他又发表文章,声称‘楼市离崩盘差半步 ’,见附件2《 郎咸平:楼市离崩盘差半步 》。我看了半天,以为郎咸平会说出什么我不懂的地方,结果,他说楼市要崩盘,主要的原因是因为ZF要建3600万套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

  郎咸平房地产理论如果被采用,那才真是祸国殃民

  看完郎咸平昨天的文章,加上他去年11月的文章,我被吓到了。他原来是利用房地产泡沫的现实, 来一些非常吓人的标题,先把网民吸引住。然后,给大家灌输一些本末颠倒的危险观点。他的目的是非常危险的。

  首先,他讲的地产崩盘的理由和实际的理由完全相反。

  例如,不是因为有了廉租房,也不是有了房产税,中国的房地产才会崩盘,而是因为没有房产税,没有市场缺乏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中国的房地产才走到今天的绝路。

  为了从这条绝路走出来,中国ZF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建设廉租房,只能开征房地产税,才能真正解决我上面讲到的供需不平衡导致泡沫和房地产短缺的两大问题。

  如果按照郎咸平的理论,那么,中国不能建廉租房,中国不能收房地产税,因为这样做,中国的房地产立马就会崩盘。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郎咸平。他的所谓崩盘,就是房价下跌,弱势群体可以得到刚性需求,所以开发商暴利的日子就结束了。

  如果是用第一种视觉看郎咸平,只能说明他本末颠倒,混淆是非。

  如果是用后面一种视觉看郎咸平,那么,他的所谓地产不崩盘就是维持现状,维持不断的高房价和短缺,让弱势群体永远生活在这该死的地产泡沫里面。

  不管用什么视觉看郎咸平,有下面几种可能性。

  第一,他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房地产问题出在哪?

  第二,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就是现在的房地产商人。昨天,他连续两次引用,而且希望大家看看任志强的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郎咸平,要不就是无知,要不就是一个利用他目前的影响,把中国的ZF引导到更加错误的方向,然后,再给中国老百姓挖更大的火抗往里面跳。

  可悲的ZF,可悲的大众,如果听郎咸平的呼吁,如果停止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开征合理的房地产税,中国的房地产将永远走不出目前的怪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8-31 13:45:55
楼主说的有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