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937 10
2012-09-01
本次调控房价下跌的背后原因分析



      本次房产调控,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最严厉的房产调控,也是一次有比较明显效果的调控措施。至少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本次房产调控的初步调控目标已经到位:1、房产价格松动,一些泡沫较大城市地区甚至出现了20%-30%的下跌。2、投资需求抑制明显,投资者对于房产投资态度有所改变,持谨慎态度,投资资金从房产市场溢出。3、投资需求的寒冷和自主需求的火热,引导了房产商大力发展自主性房源,房产开发分配结构合理化。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已经经历过了多次调控,但是往往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甚至给老百姓以“越调控越涨”这个感觉,房价也一路上扬。本次调控为什么会真正发挥效力呢?我想,分清楚这个原因,会对我们最近房价走势的判断有很大的帮助。以下仅就自己的观察到的信息和判断,进行一些整合,供大家参考。

      本次房价调控,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一次调控,如果说其出台的背景,同时有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来看,之前中国房地产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本来在2008年金融危机里已经危机四伏,但是被国家的四万亿救市政策直接拉动,大量的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者间接的流入,进而房产公司都活了,进一步推高了房产价格。但是从经济整体来看,房价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步,泡沫吹的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因此本轮调控是一个预见性或者是抑制性的调控,人为的要压缩泡沫,减少其爆破的杀伤力。从政治环境来看,房价过高,引起普通百姓的怨气,会影响政治稳定。特别是在举世瞩目的18大即将召开,领导班子面临10年来的轮换,追求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房价当然要成为打击对象,这也是符合民心的政策。

       中国楼市之前也经历了不少调控,但是一直没有效果,因为以前一般采取的是例如限制信贷、增加贷款成本、增加税费成本的方式,以上措施要不就是没有严格执行,要不就是被房产商很容易的成本转嫁出去,所以一直无明显效果。本次调控,最为关键的是,ZF采取的两大政策可以说是刺到了房产商的要害。

第一利器:限购令
       只要不是纯垄断的市场,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个道理是没错的。限购令是本次调控的特色,也是第一利器。在推行到主要一线城市和少数二三线城市的限购令的打击下,房产市场的供需双方发生了变化。限购令的主要特色,虽然每地略有不同,但是都是要求不得购买第二套或者第三套住房,包括结合信贷政策,要求购买第二套住房者全款付清等等。也就是说,限购令的核心,是针对房产过多的家庭来说,限制其新购买房产的能力。你要买新的,没问题,你得把旧房产卖出,降低持有房产总数后,才能办理过户。 那么这样就很鲜明的区分出了大部分自住性购房者(也就是所谓的刚性需求)和投资性购房者。因为房产市场好了那么多年,如果是作为投资性购房者,家庭的房产绝对超过2套,十套八套都很正常,这样就限制了他们再买房的能力。特别注意一点,不是增加他们再买房的成本(例如不允许贷款,要求一次性付清),而是从行政措施上,不允许增加新的房产。因为作为这批投资者来说,他们早已在10年来的房产牛市里赚翻了,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增加成本的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不会影响购买力。如果你要买新的,必须得卖出旧的,那么就会导致供给增加,房产价格下跌。

第二利器:严格限制房产公司融资,特别是信托
       以往房产公司每次面临调控,其法宝就是死不降价,宁可有价无市也不降。因为就算国家一直在限制银行贷款,但是房产公司老早已经开辟了4条融资渠道:1、银行贷款 2、民间高利贷 3、信托贷款 4、上市融资。4条路子只断其一(银行贷款),是没有杀伤力的,只是增加成本而已。然而从去年开始,以上四条路子都被堵了。银行贷款首先不用说了,上市融资,去年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房产公司通过增发、IPO等传统方法很难通过证监会的审核,甚至一度房产商的股票都不允许抵押。信托贷款一度是房产商融资的中流砥柱,但是从去年8月开始,银监会的严格窗口指导,直接叫停了15家大型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而这15家公司可是占总共58家信托里发行量的8成到9成。而民间高利贷,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也出现了爆煲的风险,特别是以浙江温州为例。因此可以说一下子之间,四条路全部堵死,房产公司无钱可融。

       以上两大利器,形成的是组合拳,发挥的是1+1>2的作用。由于中国的房产开发,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往往房产商资金不足,都是采取财务杠杆的方式融资后开发的,因此就面临着比较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那么在这组合拳下,一方面,很难有新的资金可以融入,只能依靠房产销售收入。另一方面,限购令强力压制了最有购买力的炒房投资客的实际购买能力,让其想买也没法买,因此不仅无法炒高房产价格,而且失去了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客户。那么在这样的组合拳下,房产商也被迫两极化了。一些以高档楼盘为主,客户目标为高端客户的房产公司,举步维艰。最典型的代表是浙江的绿城集团,向来以高品质,高价格领跑杭州市场,而且老客户的口碑是非常好的。但是正好,成为调控压力下的主要受害者,老客户购买,意味着基本上都受到了限购令影响。高品质,高价格,又让其与小户型为主的刚需购房者错过,有效客户群急剧减少了。而一些走低端路线,例如帮ZF造安置房,或者是低端楼盘的,却影响不大,因为依然保留了大量的刚需购房者的购买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往往一个城市的楼价,是由其领军的房产公司为指标的。我以自己居住20多年的杭州为例,杭州的楼价,就是以其最有名的两家公司为主:绿城房产和滨江房产。其他的例如保利、万科等,在杭州开发的楼盘并不多。那么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来了,同样一个地块,绿城和滨江房产虽然他们是大户型,他们是精品楼盘,但是他们降价了3000块,例如从20000变为了17000,请问其他的开发商有谁敢不降价?因为那是城市指标,是领军,是龙头,购买者最认可的房产商,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小型的开发商有些资金链中断的,先倒,其次是大型开发商拼命降价促销,再次是其他开发商被迫跟进,最后整个市场普跌,老百姓持币观望,直到房产见底。那么笑到最后的,肯定是实力强大,发展均衡的大型开发商,因为他们不仅有高端楼盘,也有低端和中端楼盘,降价后依然可以提升部分销售收入来弥补现金流。而如果是专做高端楼盘的开发商,只要限购令不解除,必然销售依旧困难,最后结果无非就是要不破产,要不找有实力的东家合并。绿城的演绎就是诠释了这点,这点是必然的。
     
      另外一点,也不容不说,以前房产公司的融资,特别是通过一些高成本方式的融资,例如信托和高利贷,也在这次下跌过程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信托为例,2012年和2013年是房产信托的集中兑付期,也是各地信托公司和银监会关注的重点。对于房产商来说,拖欠银行贷款还有补救办法,但是如果拖欠信托贷款,那是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因为信托公司完全有可能直接采取拍卖或者打包出售的方式,快速卖掉抵押的各个项目资产来换取资金,以备刚性兑付的需要。这样对于高负债的房产商来说影响是很大的,直接是抽筋去骨,因为违约成本过高。绿城房产急于寻找九龙仓作为新东家,就是因为绿城的信托融资量和成本都是极高的,时间逼迫没办法。

      因此,根据本人观察和判断,限购令和融资方式特别是信托融资的限制令,是引发本次房产调控起到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分析之后的房产走势,只需要关注这两方面的信息,就可以获得合理的预测。以今年为例,目前房产有触底缓慢回升之势,限购令还未取消,中央非常重视甚至限令地方ZF改正了多起擦边球事件。信托方面有所放松,目前允许给优质的房产商进行融资,而这些房产商一般实力雄厚,也通过降价快速销售楼盘获得了不少现金,资金相对不紧张,地价和房价均有触底回升的态势。但是真正要大规模上扬,还得两个政策都发生重大变化。至少限购令相信在6个月内是不会取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1 23:16:17
房价降了?什么时候??

不考虑地段的房价统计纯粹是糊弄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23:40:4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 23:52:16
跌了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07:20:17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2 07:23:40
什么时候跌的啊,现在不是又有一系列类似于调整土地出让,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利率优惠折扣,房源解禁等鼓励政策出台了吗,求解惑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