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麽久以来人民币一直都是中国贸易夥伴的眼中钉,如今它似乎不只是中国的货币,也是中国的问题.
在外界担心中国经济可能颠簸着陆的背景下,人民币市场现在明显成为双向波动的市场,在过去一年来兑美元大致持平,远汇市场反映了未来一年将会贬值.
这极大地改变了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而且这也令中国央行旨在缓冲全球经济放缓冲击的努力,变得异常复杂起来.
自2005年中国汇改允许人民币升值以来,金融市场最有把握的事情之一就是人民币兑美元似乎会一路走扬.中国出口成长和国外直接投资强劲等基本面因素,以及不能错过热门资产的心态,均推动人民币升值.
但情况明显改变了,这种改变一旦发生,要减轻经济放缓对中国的冲击就会面临问题.而如果持续如此,或许将从根本上重塑全球金融市场的态势.
中国第二季国际收支数据显示,资本与金融帐逆差710亿美元,经常帐为顺差近600亿美元.长久以来强劲的出口成长,如今也疲弱不振,6月仅较上年同期小幅成长.
这意味着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成长放缓,仅有2.5%的增幅,甚至可以预料到其可能开始出现下滑.此外,个人和企业现在也不急於将美元获利立刻换回成人民币,鉴於人民币的前景,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这股趋势深植,那麽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可能就会看到人民币一波延长的弱势,而这将加剧贸易的紧张.中国央行可能会动用一些储备来抑制或逆转人民币的跌势--的确,其可能已经这麽做过--然除非情况恶化,否则很难期待中国央行会一直这麽做.
此外,由於外汇储备成长实际上是种货币刺激,在正值中国当局为了经济可能硬着陆而焦头烂额时,由热钱流动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萎缩会有紧缩效果,这将来得不是时候.这也让中国更难降息来刺激经济.利率下滑可能只会降低人民币的吸引力,而且可能加速资本外逃,进而引发恶性循环.对中国当局而言,这标志着一个重大的态势改变,使得它们可能最需要动用政策工具时,其采取行动的空间却受到限制.
**影响不一**
可以肯定的是,人民币走软甚至双向波动的影响堪称好坏参半,其利弊波及全世界.众多的贸易夥伴国对此不会欢迎,尤其是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想方设法摆脱其高额债务,导致出口市场整体上竞争日趋激烈之际.
从较长期来看,若这促使中国减少对资本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这会带来好处:消费将增长,经济将重新实现平衡.但该益处伴随着一个痛苦的转型期,其间反对者的声音也会十分强烈.
另一方面,若人民币持续走弱成为中国的一个难题,中国资本市场自由化的进程将会拖延.若开放资本账户意味着资金大举流出,而不是流入中国,我们将不得不等候各式各样的条件成熟,才能看到崭新的金融业发展壮大.
对美国公债来说,这样会带来有趣的,但不确定的影响.中国6月份仅增持美债3亿美元,到今年年底恐将美国最大债权国的宝座让与日本.尽管中国买需萎缩尚未损及美国公债,後者仍受到投资者和各国央行的热烈追捧,但一旦你看到一项金融资产的重要买家可能变成卖家,那麽就有危险了.
就中国政策管理而言,中国央行拥有充足的政策选项,不过一些选项或许难以下咽:其可以像美联储一样购买资产,甚至像日本央行一样买入股票等资产.
全球市场以往两个确定无疑的看法-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和中国对美债的需求旺盛-或许已经改变.每当趋势剧烈逆转,很多人都会犯错,他们制定的计划和作出的行动混淆了持续(persistent)和永恒(eternal)的涵意.
从悉尼的房价到原材料的需求,人民币汇率对於它们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而且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