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614 2
2012-09-02
中国多数制造业所谓的优势,就是与美日欧比价格,与东南亚印度等比质量。
然后,围绕这个来建立可执行的策略。
与候鸟一样,四处迁移,不是最终的方法。

日本的家电的现在,就是中国未来制造的明天,这个明天是多久,不知道。

比如,格力,也是如此。
品牌上,很美的和海尔比,价格上,跟大金比。

试想一下,大金要是到了美的的价格,格力的竞争力,还有多少?

当然,现在大金降价,已经太晚了,日本人对中国的戒心,一手导致的。

说个现实一点的。
如果西门子的三门冰箱到了海尔的价格有几人会选择海尔?
西门子的滚筒洗衣机买到2600/2800,美的和海尔,还有多少?

大众的非桑塔纳轿车,如果可以做到6000万以下,奇瑞,吉利们的日子可想而知。

中国未来不应该走美国和印度的路子,而是德国的路子。
制造业应该是我们的主要产业,但是,要摆脱简单的代工,粗加工,低质量的套路。
企业应该做精,做深一个行业,乃至一个产品。

类似ykk。

说出来,怕大家笑话。
有些时候,我们为一个小小的铆钉都需要从韩国或者欧洲进口,国内做得好的,稳定的,真不多,因为涉及到模具设计及其制造,铆钉材料稳定,铆钉成型后后续化学处理,以及铆钉生产过程的高稳定性。
一个铆钉,谁乐意花费时间去钻研呢?
可是,可能就是一个铆钉就关乎汽车的质量问题!

当然,这中间可能有价格的问题,相同质量,反而比国外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2 20:09:41
又沙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3 18:11:30
是啊但是现在中国有几个企业有这个魄力?这就是中国的企业只能在规模上做到第一 却不能在品牌上做到第一的一个原因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