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当然,就个人看法而言,每个网站或网络社区都有一种内在的相对波动不大的文化属性,有其社会文化宽容度的“阈”;如果超过了某种底限,会让人心生隔膜,疏离,甚至反感,厌倦,加重“碎片化”程度。比如,就我个人而言,不大能够接受乞丐经济学一类的网店式表达,太“富士康”,太“满洲国”。再比如,一些过于私人层面的所谓“隐私”甚至“阴私”的暴料,不建议推上TOP LIST。会损害“论坛”的整体文化形象,模糊化“论坛”作为一个既定人群文化社区伦理道德边界的阈值,对长期埋身于脱离公众社交圈的广大青年学者和学生而言,易于混淆或夸大其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和个体感知敏感度。同时,个人以为,作为MASS COMMUNICATION 中的主渠道之一,RUMORS是很主流,很生动,很人性化自然主义的一种,一般地38下亦无不可,人为地“推成”中国式顶级做空机制——方大神那种,有些旧时代乡土宗祠宗老之热衷或中世纪哥白尼遭遇的那种;恐怕连芙蓉都会灵魂颤抖,凤姐都会整容再生——实在是浪费“论坛”高智商人群“不可逆”的宝贵资源——智商和时间。实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