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持续进行。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如果这两方面的关系处理不当,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实现。
——江泽民同志2002年10月16日在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绝不是只要求搞好经济发展,而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
——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3月9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的讲话
增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作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来抓。
中国将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
——朱镕基总理2002年11月25日会见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中外委员时的讲话
三是强化环境污染防治。集中力量对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城市的污染进行治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健全环境法制和环境标准,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支持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增强了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朱镕基总理2003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既要讲求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和建设;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依法严格保护环境与生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经济建设中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环境经济效益,是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要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和废物循环利用产业。规范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市场运行机制,扶持并鼓励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各类废旧资源回收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资源回收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废物循环利用的经济政策、自然资源合理定价相关政策。
——曾培炎副总理2003年7月2日在全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