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1128 2
2012-09-08

四、扩大中日双边贸易的有利条件

(一)中国加入WTO为发展和扩大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提供了良机

 中国加入WTO可使各国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商机,而对以“贸易立国”起家的日本来说,加上地缘优势,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据世界银行的专家分析,中国加入WTO为日本带来的年受益额将达610亿美元左右,使日本成为扩大对华出口和投资的最大的受惠国。目前,日本经济正处于滞缩时期,与上世纪70年代发生过的以高通胀、高物价、高失业率、高油价、高地价、低增长率或负增长率为特征的滞胀相比,经济发展出现了低通胀或无通胀、低物价、低增长率或负增长率、低地价和高失业率问题,尽管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大的货币和“零利率”等一系列刺激经济景气的政策,但效果甚微。日本经济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日本突破传统的自我封闭、自我发展的经济政策的障碍,正视其国内市场狭小对经济发展的障碍,顺应经济国际化大潮的发展寻求出路。中国加入WTO后,3462项商品已大幅度降低关系,各种非关税壁垒也大量减少,这有利于日本商品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中国为加入WTO在与日本签订的中日双边协议中,承诺开放国内流通、金融保险、IT产业、部分建筑和内需工程,这些都是日本国内目前遇到困难最多的行业,倘若日本能吸取以往的教训,抓住中国加入WTO后扩大中日双边贸易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加快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对日本国内的最不景气行业走出困境及促进日本经济走出滞缩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来讲,日本企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扩大技术和设备对中国的出口、带来经营管理经验,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及适应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等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创造了中日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和发展的空间

 两年来世界经济疲软,全球资本流动放缓,世界贸易遭受到致命打击。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2001年以年增7.5%的速度同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形成了有利于外国企业投资的环境。据英国《经济学家》集团的商业信息机构发表的“全球商业成本比较”报告显示,在所调查的31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排在第28位,近于投资成本最低国家,而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投资成本最高的国家。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了在世界资本流动放缓的情况下,对中国的投资仍大幅增加的局面。2000年我国引进外资项目22532个,比上一年增长31.8%,是六年来第一次高于上年的水平(注:《国际贸易》)。日本企业对我国的投资也止跌回升。2001年上半年仍呈增加之势。(注:《经济日报》2001年12月13日)

五、中日应如何发展

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才是巨大的,日本对中国的出口,直接带动了日本汽车、钢铁等行业的发展。日本每年对中国的出口会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增加约210亿美元,将促使GDP增加0.1%左右。中国经济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维持增长的重要支撑。日本对华出口的急剧扩张,成为经济迅速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2003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进口的不断扩大,为日本经济出口拉动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外需市场,这在日本被称之为“中国特需”,据日本学者提供的数据,“中国特需”对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至少在1%。中日贸易为日本经济恢复景气做出了贡献。

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没有出路的,日本发动对华贸易战是注定了不会有好结果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日本方面才可能放弃强硬姿态,在贸易谈判中表现出应有的诚意,与中方一道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当前的贸易摩擦。

对于中国,日本的人均GNP相当于中国人均GNP的7倍。 中国仍属于农业劳动力为主、农村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属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相当高的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的多项发展指标仅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比如2000年中国农业部门占GDP比重为15.9%,相当于日本1959年的水平;2000年中国的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在为39.2%,而日本1965年的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就已经达到38.8%;目前中国人均电力消费水平,还低于日本1960年的人均水平;其他人类发展指标,如人口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目前中国也只相当于日本在60年代的水平。中日之间存在这样大的差距,中国更应该学习日本,与日本共同合作发展,明治维新时日本为了学习美国的先进技术,派出承载48名高官的“亚美利加号”到美国学习,而我们要在与日本合作中学习。

毛泽东曾多次明确指出,中国一贯采取向前看的方针,要重建和加强中日两国的 友好关系。邓小平历来重视中日关系,他说:“要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发展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友好关系的事情,加深我们之间的友谊,加深我们之间的了解,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在我们看来,对于中日关系一要以史为戒,二要向前看,三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胡锦涛还指出,中日应“共同构筑‘友好、合作、互利、双赢’的新型中日关系。”由此来看各界领导人都希望中日友好,和日本这个大国关系不好,对我们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虽然与日本经济合作对我国有很多不好的方面,但是缺了日本,我国的发展势必要有些影响。

反日不等于爱国,反日也无法让我们、我们的后代更幸福的生活,对于日本我们只要警惕就够了,只有自己发展了,强大到别人不敢欺负你,那么不用你去抗议,不用你去示威,他们自己会夹起自己的尾巴的。一味的缅怀过去,其实是对于未来的不自信,只要你明天比他强,那么以前他对你做的一切,明天你什么时候心情不好你也可以返还给他。抵制日货只是从小层面来看,而且你想彻头彻尾的不买日本东西你还真得做不到,许多东西中国没有替代品不说,有许多产品是中日合资的,中国的产品中不乏有日本零件的你知道吗?

六、总结

所以综上所述提高中日经贸关系质量和层次  加入WTO将使中国面临重大的经济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就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等均将面临重大调整,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其中的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与WTO规则相一致。在这一重大结构调整和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需要日本在经验与技术方面的支持,双方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首先,目前日本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资金密集程度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对于中国通过吸引外资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技术水平的结构调整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调查表明,日本在华企业的中间产品、人才等方面的本地化战略进展较为缓慢,不利于中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些问题有待日本方面在实施国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鼓励。而投资环境的改善则是中国方面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课题。

日本有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剩余资本以及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可以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庞大的市场支持,亚太紧密经济实体和政策协调机制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中日两国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中日两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协调与合作。因此,借助中国加入WTO的契机,中日两国应就建立稳定的政策协调与磋商机制进行探讨,以加速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为建立有效的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和紧密的亚太经济实体、促进亚太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共同努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8 15:05:0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0 18:40:39
一来就看见这样好的帖子,真是三生有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