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论坛 五区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统计软件培训班VIP答疑区
1769 1
2012-09-12
继续请教连老师及各位,前面有老师问过这样的问题“您大作中的股权激励,匹配完成后,就是比较对照组和控制组的绩效是否存在差异,就是均值差异T检验,stata当中单独做用ttest”,您回复:我那篇文章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 t 检验。后来想想,可以再 PSM 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 D-in-D 来得到更好的推断结果。这可以使用外部命令 diff 很方便地完成。”
现在我有一个疑问(不知理解是否正确):沿着您文章的思路,如果只做t检验的话,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股权激励组与非激励组公司业绩上存在差异,而这个差异是因为本身就存在差异还是因为股权激励引起的,无从知晓?
现在如果不用D-in-D法进一步分析的话,能否对这一差异作这样的解释?业绩越好的公司越可能股权激励或者股权激励的公司业绩越高;或者如果差异不显著的话,是否可以得出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结论?
有点啰嗦了,呵呵。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公司绩效本身就是是否股权激励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在做PSM匹配时却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样会不会影响结论的可信性?AUC 指标值应该多大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12 19:56:15
1. 虽然我们的文章里只做了 t 检验,但由于是先进行了匹配然后才执行 t 检验,所以这个结果其实就是针对 ATT 的检验,已经考虑了自我选择偏误了。

2. 虽然我没有在匹配过程中把 ROE 作为匹配元素,但我采用 prof 变量衡量公司的业绩,因此,你提出的问题在论文中已经考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