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价值论创立以后,价值就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此时,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只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就能形成价值。这样,资本利润就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而不是剥削劳动的结果,价值理论就没有了“政治”意义。一方面,价值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一种存在,谁能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谁就能形成价值,但这决定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东西,并不是价值理论的内容,而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从而,建立在价值理论——分配价值论基础上的经济学,就不是政治经济学,只是经济学原理或微观经济学了。仅仅从现实的社会产品分配规律——生产关系考察价值形成规律的,是经济学原理;从现实的社会产品分配规律——生产关系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的,就是微观经济学。另一方面,正是谁能形成价值,并不是价值理论的内容,这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从而,从现实的社会产品分配规律——生产关系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的,就是微观经济学,这里,现实的生产关系的研究只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手段;而考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的,即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就是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成为研究对象。
传统政治经济学也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但又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确实,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但目的不是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目的是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学或各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正因此,由于生产关系决定了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从而,现实的生产关系的研究,成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手段。这里,由于传统经济学没有正确确定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把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既当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又当作微观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也就不能正确区别政治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了。
同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由于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价值成为与物质财富一样客观存在的东西,成为分配的对象,进而得出资本利润是剥削劳动的结果,反映了一种生产关系。这样,价值理论本身,就是价值形成理论——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而社会产品分配,就是价值的分配,是独立于价值理论的,在资本主义,价值为分配对象,资本利润是剥削劳动的结果,这样,仅仅劳动价值论成为经济学原理的根本内容,不过,由于劳动价值论内容太少,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成为政治经济学等经济学学科的共同基础。
既然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影响的,从历史发展过程考察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就成为《财富论——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不过,由于我目前还没有完成《财富论——政治经济学》的写作,也没有完成“目录”的安排,但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特上传《财富论——政治经济学》不完整的目录,供广大网友批判。
目录
第二篇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手段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产力
第一节 生产力
第二节 经济增长
第三节 生产力是自然力
第四节 生产力发展规律
第五节 自然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第六节 经济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生产关系
第一节 生产关系
第二节 价值与生产关系
第三节 一般生产关系
第四节 特殊生产关系
第五节 生产关系优越性的判断标准
第六节 生产关系的公平性
第四章 人的本性
第一节 自私性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第二节 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理性
第四节 理性的发展
第五节 人的自私本性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第五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第一节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劳动力对生产关系发展的决定作用
第三节 科学技术对生产关系发展的决定作用
第四节 生产资料对生产关系发展的决定作用
第五节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
第六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
第二节 人的本性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用
第三节 生产力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决定作用
第四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优越性判断标准
第五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
第六节 生产资料国有制
第七节 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
第七章 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一节 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二节 人的自私本性决定了人们在产品生产中产生地位问题
第三节 生产资料的产权决定人们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四节 生产力对人们在产品生产中地位的最终决定作用
第五节 劳动者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六节 奴隶主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七节 地主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八节 资本家在产品生产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