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749 0
2012-09-13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报道 2012-09-13 (www.ftchinese.com)

9月12日,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仍在进行中,当日最受瞩目的无疑要数“Financial Reform in China”分论坛了。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金融改革”这个主题是当前各方热议话题,同时与会嘉宾们多为重量级人物,如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中国银行董事长肖刚,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


从嘉宾名单中我们不难看出,本次“中国金融改革”分论坛邀请的嘉宾几乎涵盖了社保基金、银行、ZF官员、经济学教授、上市公司大部分金融领域,共同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把脉。


嘉宾们根据自己所在领域就“中国金融改革”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在这里笔者要重点讲一讲方星海主任关于近十年投资中国股市不赚钱的分析。


回顾过往A股市场20多年发展历程,风风雨雨走到今天,经历了初创、高速发展和全面规范、稳步推进和制度创新三阶段,不可否认,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是进步的。但是香港大学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至2011年十年期间投资中国股市平均收益率是1.4%,大大低于同期通胀率,这也再一次验证了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少数人赚钱的地方。


方星海表示,中国最近十年经济高速发展,投资中国股票市场或者股权市场是应该非常赚钱的,但是现实却是不尽如人意,相比于投资一级市场的PE们赚得盆满钵满,投资二级市场的股民却损失惨重、投资收益寥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方星海从以下三点予以解释:


首先,目前中国股票市场IPO受控,ZF介入过多、过深。在新股发行过程中,ZF起到了主导作用,当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公司溢价发行明显,同时由于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数量有限,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因此,导致发行价过高;而在类似于现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管理层放缓发行节奏,导致需求减少的同时,供给也相应减少,上述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一个共同结果,即由于IPO价格很高导致股权收益很大一部分被一级市场获得,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相应就会很小。


笔者认为,融资功能是中国股市重要职能之一,在管理层推出IPO的同时,不应忽略新股发行机制改革,尽管近几年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稳步进行中,但是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相信投资者有目共睹,不禁让人有种感觉,即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避重就轻之嫌。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构成新股发行市场的博弈主体,而现行的新股发行机制更有利于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这种以资金为本的发行认购方式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不仅进一步加剧了财产性收入不均等,而且还加剧了普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同时,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证监会有责任且有必要提高新股发行改革进程的透明度,明确表示如何改革,目前的进展如何,存在怎样的难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拥有明确的预期。


其次,中国股票市场规章制度过多、过于繁杂,从而导致很多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远离中国证券市场,而选择到海外上市。换句话说,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由于其自身制度上的条条框框、效率低下,因而对优质公司在上市地的选择上缺乏吸引力。


最后,从已经上市的企业看,很多上市公司的ROE并不低,但是从每年的分红看却是微乎其微,说明上市公司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因此很多公司选择了送股、配股,而最终结果就是在股价不涨的时候,投资者也失去了分红这块投资收益。


总的来说,中国股市走到今天,虽然取得了众多成就,但是同样还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新股发行、再融资、重组退市、分红以及中小投资者保护机制等制度亟待完善,如果仅仅为了盲目扩大规模、盲目推出创新(创业板、股指期货、转融通、国际板等等)而忽略了制度上完善,那么最后所有矛头都将指向制度上。


中国金融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一旦成功,将对投资者、资本市场乃至国家经济都形成重大利好,只有让更多的人受惠于改革的成果,分享改革的成果,才是任何改革的最终目标。


本文的网址: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51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