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318 10
2007-03-27
《洛克〈政府论〉导论》
  (英)彼得·拉斯莱特/著 冯克利/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2月版
  


  在中国思想界近一个世纪的各种讨论中,洛克的《政府论》都是重要的思想资源。但是,洛克的《政府论》究竟讲的是什么却并不容易把握。深刻影响了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剑桥学派”的拉斯莱特的这本解读洛克《政府论》的“导论”,可谓颠覆性的考证和解释。他通过扎实的考证改变了《政府论》成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之后的说法,认为其写作时间远在光荣革命之前。这意味着,《政府论》的写作并非革命之后的粉饰论证之作,而是“革命的先声和呼唤”。这样一来,作为政治事件参与者的洛克在《政府论》中的政治观点,就是一时一地的论争产物,是否具有“垂诸四海的普遍理论意义”就难说了。这本导论充分提示了丛书编者提出的“重新阅读西方”、在西方的具体脉络中阅读西方的重要性。(肖向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3-27 11:44:00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途径》(第七版)
  (美)汉斯·摩根索/著 徐昕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
  


  《国家间政治》初版于1948年,后经过七次修订,是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一座绕不开的丰碑。在该书中,作者明确提出了以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概念,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对人类本性十分悲观的基础之上,认为国家对权力的角逐不仅是世界政治的混乱所导致的,也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在这个基础上,作者突出阐明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六项原则,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理论,从而奠定了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地位。汉斯·摩根索也凭借此书被称为“战后现实主义之父”。自此以后,现实主义全面战胜理想主义,占据了国际关系的主导地位,这种格局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全球化和相互依赖理论的崛起。(李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7 11:45:00
 《没有壁垒的世界:自由、发展、自由贸易和全球治理》
  (新西兰)迈克·穆尔/著 巫尤/译
  商务印书馆 2007年1月版
  


  迈克·穆尔对他担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期间的各种经历的反思,是对全球化问题大辩论的重要补充。穆尔解释了一个14岁辍学到屠宰场干活的孩子后来怎么会领导那个为世界贸易体系制定规则和秩序的组织的。在那次注定没有好结果的西雅图大会之前,穆尔走马上任,随即着手改革这个组织,处理贫穷国家所关心的问题。他通过谈判成功地接纳了10个新成员入世,包括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他以内部知情人的身份讲述了这些谈判的过程。他感到自豪的是,在2001年11月多哈会议上,这些国家承诺参加以发展为主旨的新一轮贸易谈判。穆尔在该书中回击了对世贸组织的种种攻击,认为世贸组织对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规则作出承诺,给世界最贫穷的千百万公民摆脱贫困提供了最好的希望。(李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7 11:46:00
 《另一条道路》
  (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著 于海生/译
  华夏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作者曾担任秘鲁总统藤森的首席顾问,并推动了秘鲁的经济改革,在秘鲁的经济、政治现代化中是关键角色。1993年,德·索托拟定计划和进行谈判,粉碎了政变,使秘鲁重新实现了民主选举。他的特殊经历使得他出版的每一本著作都非常重要。1987年出版的这本《另一条道路》使他的声名超越了安第斯山脉,成为拉丁美洲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1980年代秘鲁社会问题繁多,其中,著名恐怖组织“光辉道路”对社会危害尤深。在这本书里,作者在意识形态上与“光辉道路”进行较量,就秘鲁的穷人如何改善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建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7 11:59:00

楼主介绍4本书都是政治经济类书籍,值得一看。

最好有下载的链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8 08:20:00

荐:《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印度]范达娜·席瓦 唐均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006年末,中国迎来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的日子。在央视经济频道隆重的纪念晚会上,黑龙江省一个农民家庭的故事吸引了众多目光。世代靠种大豆为生的夫妇俩,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随着价格低廉、出油率高的洋大豆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市场,种大豆只会越赔越多。
  一个家庭的困惑,折射出的乃是中国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碰撞后的反思:“与世界接轨”的口号,果真如期待中那样光鲜可人吗?印度生态学者、社会活动家范达娜·席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的视角。在《失窃的收成》一书里,她大量收集了印度粮食业、渔业、畜牧业等贸易自由化之后的案例,警告人们:少数跨国公司正在利用全球化和“发展”的名义,借助WTO的国际规则和高新生物技术,窃取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动成果和自然资源。
  WTO的宗旨宣扬,“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在国际经贸竞争中,消除歧视性待遇,……扩大市场准入程度,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按照《农业协定》(AOA)的设想,农产品市场应当同汽车、电子等工业产品市场一样,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市场。因此,成员国的农业和贸易政策不得歧视进口产品,不得再对本国农产品维持或采用出口补贴,并应当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
  降低门槛如同开闸放水,首当其冲的便是发展中国家脆弱的国内市场。席瓦博士观察到,在印度开放进口大豆油仅仅几个月以后,滚滚而来的舶来品便迅速取代了印度人传统食用的芥子油,廉价的进口豆油在国内市场泛滥,夺取了地方农民和粮食加工者的生存空间,小规模的油料加工作坊纷纷倒闭,贫困家庭根本买不起唯一可以供应的大桶油。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扫荡国内市场的进口豆油中,至少有80%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据统计,1998年印度已有超过1800万英亩的土地种上了抗农达大豆,全部由美国孟山都公司通过基因工程培植,以与该公司研制生产的除草剂“农达”配套使用。然而农户们发现,这种大豆会将抵抗除草剂的基因传递给杂草,结果进化出极具侵略性的“超级杂草”;食用了这种作物的害虫也增强了抗药性,从而产生出“超级害虫”。鉴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难于预料,欧盟自1998年至2003年一度禁止任何新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即便后来因美国的抗议而放宽了管制,也要求必须对转基因成分超过0.9%的产品予以标明。而与此同时,拉美、亚洲的第三世界国家正在成为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地和倾销地。
  转基因大豆为什么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开发种植?这要从WTO项下的《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说起。TRIPS是迄今为止保护知识产权力度最大、制约力最强的国际公约,出于平衡各方利益的考虑,公约也明确规定了若干不授予专利权的主题,但在第27条3款(b)项标明,“生产动植物的非生物方法及微生物方法除外”。正是这项排除规定,为基因工程的技术专利洞开了方便之门。美国是世界上转基因技术研究投资最多的国家,美国始终主张:某一经过基因工程修饰过的动植物基因,有可能是新颖的、富于创造性的并可付诸工业应用,因此符合TRIPS中有关发明的条件,可以作为一项发明赋予专利权,受TRIPS协议保护。
  窃取粮种知识的方便之门一旦打开,少数跨国公司就以宣布私有产权的方式将其垄断。大豆起源于东亚,芥子植株历来是印度人的主要油料来源,二者均被美国孟山都公司所有的卡尔基因注册了专利;以美国“稻米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宣称拥有对印度巴斯马提香米的专利。如今,10家大型跨国企业(其中半数是美国公司)控制着32%的粮种商业市场以及100%的转基因粮种市场。世界粮农组织(FAO)已发出警告:“通过授予种子、植物、基因和生物材料以专利权,TRIPS第27条3款(b)项正导致对土著和本土社区知识和资源的占有。”
  今天,经济集中、基因技术以及专利控制,三个过程在同时强化少数企业对全球食物链的垄断控制。规则是游戏的前提,像美国的卡基尔公司和孟山都公司这样的巨无霸,始终在通过自己的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尤其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以及由此演变而来的世贸组织。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食物链的控制,已经激起了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和抗议,突出表现为在WTO的各大会议上,各成员国之间持续不断的争吵和分歧:发展中国家要求TRIPS第27条3款(b)项应当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调一致,以保护土著人和本土农耕社区的权利,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由于在基因遗传工程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美国政府则公开对此表示反对。
  自2001年多哈回合启动以来,WTO贸易谈判越来越难于达成共识,其深层次的原因乃是在于国家之间利益和实力的悬殊对比。《失窃的收成》一书让我们再次看到,WTO“自由”、“平等”、“透明”等游戏规则的背后,依然是不平等、不平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延续。少数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游戏规则,迟迟不肯进入农业谈判的实质阶段,不肯改变现有的经贸格局,甚至通过跨国企业操控着全球食物供应,通过经济集中、基因工程以及知识产权的手段,按照自身利润和权力最大化的原则攻占和改造全球食物市场。席瓦博士在书中不无忧虑地感叹:“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背景下,权利的概念已甚嚣尘上。依据新的贸易规则,只为自己生产或根据文化优势和安全考虑进行消费的权益已不再是合法权利。与此相反,企业向没有选择权的居民强行推销不适合饮食文化而又颇具危险性的粮食,却成为得到法律保障的权益。粮食权益、安全权益、文化权益都被视作贸易壁垒,需要一一剥离。”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民以食为天”,并繁衍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捍卫粮食安全,不仅是捍卫我们的生存命脉,更是捍卫我们的文明之根。( 毛晓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