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3-31 21:42:00的发言:  
《资本论》1953年版一卷12页。一种物品,如果生产上必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其价值量也不变。但是生产上必要的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力上的每一种变化而变化。劳动的生产力,取决于多种情况……。比方说,同量劳动在丰年表现为8蒲士耳小麦……。“同量劳动在丰年表现为8蒲士耳小麦……。”实际是说劳动量不变,但是产量增加了,所以商品的价值反比降低。这其中产量的增加是因为劳动生产力提高之故,所以我认为劳动生产力就是指劳动生产商品的能力。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是当作生产商品的能力来理解,请问你如何理解这段陈述?
 另,你认为“劳动”和“小麦”在逻辑上是匹配的嘛?按马克思构建的逻辑,劳动代表的是小麦中的价值,劳动凭什么代表小麦?
  唉,原来是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同时,也要看看你的理解。 
你有两句原话:
一个是: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是当作生产商品的能力来理解,请问你如何理解这段陈述?
另一个是:个人理解,依马克思在推导中的陈述,“劳动的生产力”是指劳动创造商品(产品)的能力,依此便有“商品量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有“劳动的生产力是指劳动创造商品的能力”这种关系,自然劳动时间与商品这两个范畴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了。 
依据这两句话,你认为,马克思“自然把劳动时间与商品这两个范畴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了”。对此,您认为,马克思是错的:“劳动”和“小麦”在逻辑上是匹配的嘛?按马克思构建的逻辑,劳动代表的是小麦中的价值,劳动凭什么代表小麦? 
是这样吧。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要说的是,您理解的不对: 
首先,马克思是所指的劳动生产力,是劳动的技术水平,劳动的效率的高低,您所引用的那段话的省略号位置,他对此有专门论述。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而不是您所理解的“生产商品”或“创造商品”的能力。而您也正是由于在这里将劳动生产力理解为“创造商品的能力”,才得出结论认为:马克思“自然把劳动时间与商品这两个范畴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了”。从而进一步质问:劳动凭什么代表小麦? 
是这样吗? 
其次,那就要说,您必然会有疑问,既然马克思没有把劳动能力表述成“创造商品”的能力,也就是说没有让“劳动”与“商品”这两个畴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那么,马克思“凭什么”说“同量劳动在丰年表现为8蒲士耳小麦”?或者说,马克思的这句怎么理解才是对的。 
我现在回答这个问题。 
马克思的这句话,应当理解为,也只能理解为:劳动量一样多的条件下,小麦的数量与劳动生产力之间存在联系--注意,这种联系不是逻辑上的一致性,我想您不会认为任何有联系的两者之间,都有逻辑的一致性吧--这种联系就是,在丰年(即马克思所指的包括在劳动生产力概念之中的“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力水平更高一些,还是那么多的劳动投入,但是所生产的小麦的数量,成为了8蒲式耳;在歉收年,劳动生产水平低一些,劳动生产水平低一些,投入同样多的劳动,小麦的产出量则只是4蒲式耳。 
在这里“表现为”,指的是一种“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劳动的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一种数量的对应关系,而劳动生产力则是影响这一对应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描述。这种描述,不能理解为(真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么理解):是劳动创造了商品量,劳动与商品这两个范畴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 
现在我们要争论的是,您要说明,为什么您要有这样的理解,您到底是如何从马克思的上述“陈述”中找出结论,认为在马克思那里劳动与商品两个范畴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为什么说马克思让劳动“代表”了小麦。 
让我很欣慰的事,您虽然还有快餐学术的观念,但依然回答了我的部分问题。请进一步回答我在40楼和41楼提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