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97 3
2012-09-18

刚刚结束了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一整天的研讨会,回到宾馆休息一夜,顺便简单总结一下这一天来的收获。这次研讨会是普林斯顿Bendheim Center for Finance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共同组织的,华人金融学者Wei Xiong主持,沃顿商学院的Franklin Allen做主题演讲。熊伟教授召集了一批在北美、香港和大陆活跃的金融学者组成组委会,包括魏尚进,Harrison Hong,Terrance Odean,Joseph Fan,David Hirshleifer,哈佛的Li Jin等。大约两个月前我把论文投到研讨会,一个月前被组委会告知,他们从90多篇论文中只选出九篇论文演讲,我关于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题目不在他们的入选题目之内,但他们留出了几个邀请名额,安排食宿,可能他们还算是认可我的论文,把我算进这几个名额之中,我就这样被他们邀请了。


昨天下午匆匆赶到北京,中途为了找签到的地方还颇费了一番周折。这两年来我多多少少也参加了一些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不得不说国内的学校是最财大气粗的,只是可惜他们很少把这些钱更多地用到真正的研究中。我先是被安排住到北大的博雅国际酒店,英文叫Lake View Hotel,可惜从房间里并没看到未名湖,不过五星级酒店的待遇确实不一般。晚上去参加欢迎晚宴,我到的比较早,进去时包房里只有一个人,貌不惊人,矮矮胖胖,还一直捂着腰,我问他贵姓,他说他是熊伟,前几天腰闪了,不禁令我小吃了一惊,早闻熊伟大名,未见熊伟其人,今日一见,不如闻名。后来其他人陆续赶来,光华院长蔡洪斌来匆匆吃了两口菜,客套一番,又匆匆离开了。


这次研讨会的规格还是挺高的,汇集了国际上金融经济学领域比较有名的华人学者,比如普林斯顿的Harrison Hong,耶鲁的Nancy Qian,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的朱宁,与魏尚进一起开发出“男女比例失衡理论”的Xiaobo Zhang,刚刚从香港科大搬到长江商学院的甘洁,以及北大光华近几年大力招来的海龟学者。早上在酒店大堂还跟甘洁打了个照面,拖着行李箱行色匆匆,一副干练的女强人气派。研讨会开始时我跟坐在旁边的一个年轻女士打了个招呼,越看越眼熟,遂问她来自何方,她说她是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的Kelly Shue,我说我想起来了,她去年刚刚从哈佛博士毕业,是去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学的job market star。我跟她聊起哈佛,我说我知道你们那边退休的Dwight Perkins,专门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我去年去的时候专门去他办公室聊过一次;我们还聊起蒂尔堡毕业现在是她芝加哥的同事Ralph Koeijn,Kelly Shue是个聊起天来很随和的人,而演讲起来又颇有气质,演讲技巧和台风都很好。后来别人跟我说,看Kelly演讲,举手投足都像极了公司金融领域的女强人Toni Whited,正好Kelly也是做公司金融的。


今天的研讨会主要分三个主题,每个主题三篇文章,第一个主题是Chinese 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林毅夫最新的一篇论文就在这一场讨论,延续了林关于后发优势理论的风格,讨论中国经济的劳动密集特点而非国有股权,是驱动大银行资源的非合理分配的主要原因;第二篇和第三篇论文分别讨论了与房地产行业相关的adverse collateral channel effect和中国企业高管的政治动机与过度投资,甘洁讨论了这篇房地产论文,朱宁讨论了这篇政治动机的论文,因为后者跟我目前在做的一部分研究很相近,我跟演讲者还直接交流了些意见。

第二个主题是Chinese Investor Behavior and Market Dynamics,讨论的三篇论文分别关于金融市场投机的传染效应(Speculation Spillover),权证泡沫,以及中国概念股的投机。相对于第一组,演讲有些乏善可陈,再加上演讲者本身演讲技能一般,不看观众,而且又是刚刚午餐过,大家一个个昏昏欲睡,Franklin Allen干脆就在第一排直接睡了,难为他那么大年纪还要倒时差。虽然几位演讲者都引用了熊伟关于泡沫的一篇AER经典文章(Xiong & Yu, AER 2011),但熊伟本人似乎不太感兴趣。有趣的是中午吃饭时跟身边一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做衍生品定价的教授聊天,他自己坦言,他做衍生品研究早已枯竭,从统计到概率的转换,虽然在数学上很严密,但在逻辑上其实讲不通,尤其是实证上更说不通,只是大家都这样做了,而且许多人的职业生涯都建立在这些逻辑上不太讲得通的研究上,人云亦云,挺无奈的。

第三个主题是Household Finance,与其说是金融,不如说是人口经济学,而且都跟魏尚进的男女比例失衡理论扯上些关系。魏尚进的这个理论是他几年前开始跟Xiaobo Zhang等一批合作者们苦心经营起来的一个热门概念,然后开始世界各地宣讲,我去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参加研讨会时听过一次魏尚进做的关于男女比例失衡的主题演讲。这个男女比例失衡理论,概言之就是:中国的储蓄率高是中国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中国的贸易顺差和汇率贬值是中国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中国的犯罪率高是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男女比例失衡造成的,总之中国的一切经济现象多多少少都可以用男女比例失衡来解释。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和B超技术发明后,开始出现严重的男多女少,男人为了在婚姻市场上争夺有限的女人开始拼命储蓄、拼命买房、拼命工作。而且他们用很严密的实证方法和工具变量验证了他们这一套理论。今天的Xiaobo Zhang研究的题目就直接与此相关,题目叫"status competition and housing prices",如果要我翻译成中文的话,我就直接翻译为“丈母娘房”。他的演讲课件的第一页就是一张《蜗居》的海报,还真是贴切。Harrison Hong的论文也以中国男女比例作为表征投资者寻求中产阶级社会地位的变量,Nancy Qian的论文亦与此有关。虽然以前的论文中引用过Harrison Hong多次,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本人,瘦削精干,外形不羁,言语犀利,而且对于别人的评论,反驳起来毫不客气,甚至颇有进攻性。但平心而论,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颇有章法,而且技巧经常颇为巧妙,无愧为金融学届的一个怪才。


沃顿老教授Franklin Allen在午餐前做了主题演讲,题目宏大,而且对我与导师目前的研究项目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他的题目叫“An Alternative View on Law, Institutions, Finance and Growth”,从不同于LLSV等人关于“法律与金融”的制度视角、以及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民主与经济增长的观点,重新解释了东亚国家迅速经济增长的原因,指出在相对静态的制度环境下,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得益于西方的民主与法律制度;而在相对动态并快速变化的制度环境下(如二战后的东亚国家),民主与法律制度甚至可能阻碍经济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非正式制度驱动,如“声望”、“关系”、非正式融资渠道等。Allen的演讲虽然不长,言简意赅,但激起了广泛讨论,比如在美联储工作的Hao Zhou就搬出黄亚生的观点来批判Allen对于制度的内生性问题未加深入分析,Harrison Hong也搬出了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外部性问题。但总之,Allen的题目还是非常有启示性的,于我而言,正好为我目前的实证结果提供了许多灵感。


巧合的是,这次研讨会上还碰到了我的导师多年前带的一个中国学生,现在已经是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副教授了。我们聊起了彼此共同的导师,以及在蒂尔堡与荷兰生活的许多轶事。这次研讨会上碰到的大部分学者,听说我是荷兰Tilburg University来的,都不禁说Tilburg在学术上是个非常不错的学校,还能数出自己认识或听说过的Tilburg的教授,甚至毕业的博士,让我觉得颇为欣慰。我一周多前在南开演讲时,发现许多人对学术研究、对欧洲的博士培养氛围,都有极深的成见与误解,而且真心关心学术研究、关心通过研究改变社会的人太少太少,实在实在是可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19 09:22:4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09:23:22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9-19 13:02:56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