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因为读过网络小说版《甄嬛传》,对其中“宫斗”的戏码很熟悉,加上近些年“宫斗戏”的狂轰滥炸,就对这部翻拍的电视剧兴趣了然了。可以说,在《甄嬛传》播出之初,我没有太多关注,但随着这部电视剧收视率和社会反响的突飞猛进,我开始意识到有必要分析一下它的过人之处了。我想除了作品本身可圈可点和主创演员们的精心演绎之外,《甄嬛传》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小觑的因素——成功的宣传。
首先,《甄嬛传》在传统电视媒体上的宣传是持续而充分的。
安徽卫视本次在《甄嬛传》宣传片的包装上刷新了之前的记录,冲突激烈的剧情概念版,古意盎然的京剧版,孙俪的自我介绍版,剧中人物分析版,原著作者流潋紫和插画作家陈柏言的推荐版等20多个版本的宣传片,还精心打造了“甄嬛风筝节”,在合肥、南京、武汉、杭州四大城市放飞风筝,风筝节紧扣《甄嬛传》剧中情节,内容上精心创意打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开播前的首映典礼,庞大的演员集体亮相,气氛烘托的也非常到位。
播出后的电视娱乐节目和地面活动也是与电视的播出相互应和,激起了观众的广泛参与热情。在电视娱乐节目方面,围绕着《甄嬛传》,安徽卫视《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黄金年代》等独家栏目,都在电视剧播出之初,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宣传,而在后期在电视热播之后,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深圳卫视的《大牌生日会》等其他媒体也都纷纷加入了这个宣传的阵营;在地面活动方面,东方卫视这次播出《甄嬛传》期间,组织的地面活动是一个接一个,一个月播出下来就有15个地面活动,其中包括每天收看《甄嬛传》参加短信互动,有机会获得珍珠项链、IPAD2等。
其次,《甄嬛传》在网络媒体积极探索微博营销新模式。
拥有网络独家版权的乐视网,在《甄嬛传》全剧播出过程中,乐视网用“钮祜禄-甄嬛”、“雍正-四郎”、“华妃-年世兰”等7个加V认证的角色微博,延续剧中风格和惟妙惟肖的人物口吻,以微博为平台进行互动,“争风吃醋”“明争暗斗”,此模式引起网友和业界的极大关注。此外,乐视网还通过PC、iPhone、iPad、TV等多个媒介平台整合,结合线上、线下的一系列推广活动,吸引了众多“甄粉儿”参与,与网民的深度互动,有力地推动了该剧的热播。虽然电视剧已落下帷幕,但话题仍然层出不穷,并由此延伸了各种派别。“创作派”研发出了“甄嬛体”、“华妃体”等,“索引派”则从甄嬛的身世说起,将《步步惊心》、《宫2》以及《还珠格格》等剧全部串联起来,解答了不少昔日的“谜案”。
《甄嬛传》的成功,依赖于有效的宣传。企业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宣传,《甄嬛传》在宣传方面的成功,给企业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两点:
1. 宣传时间的持续化:对比《甄嬛传》宣传工作的善始善终,很多企业的宣传工作虎头凤尾。一些企业在
产品推出之前会有各种宣传活动,但在产品进入市场后,却缺乏产品的后续跟踪和反馈,这样无法形成用
户体验的沟通渠道,既不利于产品的改进,也不利于市场规模的扩大。
2.宣传方式的多样化:电视、网络、PC等多种营销媒介相融合、活动、微博、话题等多种营销模式相结合
,使《甄嬛传》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并形成了长尾效应。企业从中需要思考根据自己的资源能力和市场定位,该如何搭配多种宣传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