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概念性思维的一个特殊种类,也是概念性思维进化的一个特殊阶段。
概念性思维包括原始的概念性思维、逻辑思维(古典的概念性思维)、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其中的科学具象思维又延伸出战略思维。
概念性思维的共同特征是用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技术形成概念,以及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性思维用概念代表现实事物,用概念之间的关系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概念性思维进化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有十一种规范的对现实事物的概念化处理技术:概念符号、概念内涵、概念外延、概念外延总体、概念分体、概念整体、概念外延的数量属性、概念外延总体的数量属性、概念分体的数量属性、概念整体的数量属性、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抽象思维也有四种规范的概念组合关系处理技术,具体包括演绎关系、综合关系、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整体与分体的数量属性关系,其中,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是对演绎关系的定量化补充描述,整体与分体的数量属性关系是对综合关系的定量化补充描述。
抽象思维与原始的概念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古典的概念性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抽象思维已经有了更完备的概念化处理技术和概念组合关系处理技术。
抽象思维与科学具象思维和战略思维的本质区别在于抽象思维只能在概念间的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范围内来认识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性,而科学具象思维和战略思维则不受这个限制。
(摘自《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