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224 1
2012-09-26
      在互联网业界,很多貌似强大的企业其实危机四伏。看看近几年的创新:比如Twitter,国内借鉴后称为 “微博”,开创之初轰动全球,现在却一路下滑;又比如Facebook,作为新型社交网站,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人际脉络,甚至有电影以此为题材,结果没满三年,也开始面临考验。名闻遐迩的惠普更不必说。有人调侃惠普和诺基亚的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居然衰落得如此之慢——潜台词是,这个领域生存和死亡瞬息万变,已是常态。   
      每一个创意面世,就好比一场新的游戏体验,游戏者随时准备退场,寻找更好玩的游戏。
     速生与速死的IT企业,或许只是某个科幻时代来临前的阵痛和纠结,帷幕正在拉开。
      一个个不知名的奇特企业崛起,白手起家的青年瞬间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一个个跨国企业又迅速走向衰败,更迭之快,恐怕只会在互联网领域才会发生。
      最近,国际著名软件设计研发公司欧特克宣布裁员,引发IT界的恐慌。此前,摩托罗拉中国区也大幅裁员,就连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近年才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名的上市公司,现在却迫于市场被安卓阵营瓜分,陷入与三星的专利官司,更夸张的是官司甚至打遍了全球各大洲。
     如果就硅谷的恩怨情仇拍一部大片,那绝对是一场苦情大戏。
      1975年,19岁的比尔·盖茨退学,和高中校友一起开发编程软件。幸运的是,才过5年,IBM就看中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邀其给自己的新机编写操作系统。从此微软的操作系统成了标准,为苹果在内的各家计算机开发软件。对此,IMB的提携功不可没。
       所以有媒体戏称, “三国争霸前,总有一段其乐融融的历史。”乃至于很多人都不记得,微软是苹果里程碑电脑最早的软件供应商。比尔·盖茨的发财速度从此让人咋舌, 1998年超过500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富。从1987年起,微软至少已经收购了138家公司,在60家公司参股,名单还在不断加长。这位昔日的软件合作伙伴,充分演绎了何谓 “养虎为患”,一朝做大后,与IBM、苹果成为竞争对手,反目成仇。而更有意思的是,当1997年苹果被主流市场抛弃,勉力挣扎时,又是对手微软投资1.5亿美元,让它存活了下来,为21世纪初苹果的绝地反攻埋下了伏笔。
      犹记得当时乔布斯重掌苹果大权,比尔·盖茨对《名利场》说: “明知赢不了,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如今,苹果股价涨了80多倍,微软却原地踏步。14年,整个信息领域开始了重新洗牌,两个巨头企业此消彼长,已经历了两轮的起死回生,速度之快、翻盘之猛,势必写入历史,不断被后人津津乐道。
        那么,回归问题的本质:为什么在互联网领域,如此容易上演速生与速死?
        据华经纵横可行性分析报告,原因自然很多:行业成本低、门槛低、繁殖快、体量轻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互联网领域撑起的是一个 “虚拟社会”,它还没有到须臾不可缺少的地步,或者说尚未定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9-27 02:22:11
这是由第四产业的本质决定的
"Information" is not durable goods, which in turn determine that firms in IT industry are never durab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