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058 8
2005-03-30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资本、技术等问题,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也应该是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想请教各位高手,应该如何具体的分析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31 09:37:00

窃以为,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很多,需要选择一些侧面,不过大家可以提供一些思路供楼主参考。

我提供一个:中国国内的企业习惯于“通过关系开拓市场”这种非正式制度下的博弈,因此如果惯性地运用到国际市场,可能会败得很惨。我说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公共关系,而是指诸如政企关系、谋取垄断或管制等方面。这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程度与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应该相差很远。此外,过分依赖政企关系和忽视法律规则,也是这一现象的延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1 10:54:00

企业国际化不可能从一个单独的企业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形象问题。如果人们通常在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作为低劣质商品,其他企业想打质量牌、把自己的商品价格订得很高的可行性不会太大。

在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参与国际化的企业共同协作,更需要政府的大力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无能、腐败的政府,没有不参与的政府。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较一下什么是强有力的政府,什么是无能、腐败的政府。大家知道,美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化。但是,事实上,只要美国(几乎所有发达无一另外)跨国公司的总裁到中国来,美驻华大使通常都要招待,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这些公司在对华业务上有要求,其使馆的相关官员都会积极协助,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做工作,甚至施加压力。也就是发达国家的外交工作是紧紧围绕经济和贸易为中心,为本国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有了政府的帮助和协调,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会减少很多不确定性。

相反,我国的企业是难以得到这种待遇的。没有政府的协调和帮助,单独靠企业自己是很难实现国际化的。或者其成本会很高,不确定性很大。在这里我想再一次提醒大家不要受到所谓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主义思想的愚弄和欺骗。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发挥政府在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1 15:45:00

只要美国(几乎所有发达无一另外)跨国公司的总裁到中国来,美驻华大使通常都要招待,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这些公司在对华业务上有要求,其使馆的相关官员都会积极协助,向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做工作,甚至施加压力。

美国大使为美国企业全球化做的服务应该相当于政府为企业提供的免费公共产品。而我国政府好像很少有这方面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制度安排激励了美国大使为美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这种制度安排在我国能否建立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31 15:54:00

中国国内的企业习惯于“通过关系开拓市场”这种非正式制度下的博弈

nie版主所说的这种非正式制度是否相当于一种企业文化?需要一种什么力量使得企业意识到并转变这种企业文化?

是不是只有企业在挫折中边干边学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4-1 22:57:00
有重商主义传统和近代对外侵略史的国家,政府对企业提供类似服务的意识更强。这或许是政府自身的要求,以及社会、企业等多方监督共同作用的结果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