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案例库
78269 156
2007-03-31
建议版主搞个热门的案例大家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gll96221于2007-4-1 23:58: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1 23:55:00

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案例,欢迎上传!有金钱奖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 22:09:00

康师傅新干拌面上市推广方案

【SWOT分析案例】

一、前 言

一年一度的炎炎夏日又一次悄然而近,这对快速消费品——方便面行业来
说,无疑就是销售淡季到来的标志。因季节因素的影响,整个方便面市场的吸收
量将明显下降,即使是中国大陆方便面的第一品牌——“康师傅”亦是如此。这
预示顶益公司第二季度的方便面销售额将呈现出低谷走向的曲线态势,但一直以
“占据并扩展高价面市场,分割平价面市场”为行动目标的顶益公司认为,只要
能抓准消费者的心态需求,把握市场状况并推陈出新,即使是淡季,也能掀起“康
师傅”的热潮。

广告活动策划是策划人员根据社会组织的现有状态和目标要求,构思和设计
实现广告目标的行为和活动方案的过程。一般来说,战略规划都具有稳定性,不
可随意变动或朝令夕改,广告活动策划也不例外。这便要求我们在进行广告活动
策划时,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策划建立在对现有信息的收集、分析
的基础上,并客观准确的评估、科学的决策。康师傅集团广州顶益公司企划部的
策划队伍对此更是深感认同。怎样才能找到今夏“康师傅”品牌笑傲市场的绝招,
广州顶益决定向市场要答案!

二、了解市场:找出机会,初定目标

2.1 经验与调查相结合,确定推广产品对象

以康师傅各种产品开发的初衷以及翔实的数据资料显示,很明确的告诉我们,
今年夏季的主推产品是干拌面这支新生不久的产品。一年前干拌面开发的基点就
是针对夏天天气炎热而开发的一种没有热汤、吃起来不热的快食面。其次,自广
州顶益干拌面上市以来的销售走势来看,夏季的销量比冬季销量高得多,销量比
约为5:1。整个拌面市场的销量走势也是在5-9月处于销售高峰,占全年拌面
销量的85%以上,11-2月份处于销售的低谷。


2.1.1 容器面市场空间分析

市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拌面市场仅占整个方便面市场的0.3%,在容器面
市场中也仅占2.6%的份额,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属于小众市场。从拌面近2
年的发展趋势来看,2002年1月干拌面在容器面市场的占有率为1.2%,到2003
年4月,干拌面在整个容器面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到2.6%。

2.1.2 拌面市场结构分析

在整个拌面市场中,目前主要的竟品有日清的UFO、公仔炒面王、新面族、
干拌面等品项,且拌面市场竞争状况已由几年前的UFO主导市场的局面日渐改
善。新面族与干拌面渐渐挤占更多的市场,尤其是干拌面更是异军突起、后来居
上,由占11%的拌面市场占有率上升到34%的拌面市场占有率。

2.1.3 竞争品牌及产品分析

目前,市场上各品牌方便面竞争激烈,从整个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分析,排名
前面几名的是康师傅、统一、日清、华龙等。但具体到拌面(或炒面)市场其知
名度排名则是以日清的UFO及公仔炒面王为高。且拌面食用率最高的品牌是日
清的UFO,达68%,其次才是康师傅等品牌。

同时调查表明,夏季里干拌式的方便面还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方便食品。数
据显示,很想尝试或很喜欢食用和较喜欢或愿意尝试干拌面的消费者达82%,占
夏季方便食品接受率达70%,且由于康师傅品牌方便面的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
消费者对康师傅品牌的延生产品——康师傅干拌面抱有好感。在口味测试中,消
费者表现出88%的好感度。由此可见,康师傅干拌面产品的消费者品牌接受度已
有较好的基础。

2.2 初定预期目标

综合各种市场数据分析及康师傅干拌面去年同期的销售状况,结合上季度的
销量成长状况,加之本次活动推广的力度预估投放量交叉分析,广州顶益给本品
定下了在推广期5-9月月均销售3.6万箱,较第一季度月均销售成长200%的销
量目标;及占据拌面市场64%的市场占有率,占据容器面市场2.6%的市场拓展


目标。

三、深入市场:找出问题,定位主题

3.1 主题创意源自消费末端

夏季的方便面为何难销?调查中消费者反映最多的是,因为夏季用开水冲泡
后马上食用,太热;同时方便面产品形态——油炸面饼,夏季食用易导致热气、
上火,不利于生理代谢。

从各个品牌方便面的宣传点来看:康师傅香辣牛肉面“吃辣,找康师傅,对
辣”之宣传,热辣辣的,顿感火猛冲,让人敬而远之。还有宣传美味、量多的如
超级福满多方便面“服气多多,满意多多”;好滋味方便面“好汤,好面,好滋
味”;统一来一桶方便面宣传双面块量多还加火腿肠;今麦郎的文化和历史气息
之宣导;“华龙面,天天见”之消费者行为引导宣传等等,在夏季的销售情况都
不太好。

因为“方便面”的产品形态——油炸面饼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与之相关
联的“热、上火”等观念,成了消费者夏季选择方便面的首要大敌,决定了方便
面市场夏季持续低迷的事实。而处于竞争优势的UFO,宣导“不要炒的炒面”,
“炒面”自然避开了传统的“方便面”概念,“不要炒”随之覆盖了“炒”所带
来的“热气”之联想,市场证明该主题定位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也是其一度主
导拌面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产品的定位应如何呢?消费者心理学指出,只有突出不同于一般的东西才
能打动人心;只有突出产品的差异性,才能树立一个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产品形象,
才有利于消费者识别、比较和接受。要想在淡季里开创康师傅热潮,就必须使我
们的产品拥有特色,靠特色吸引顾客,靠特色抢占市场,靠特色击败对手,靠特
色整合品牌!于是,我们不会去定位“不要炒”之类的炒面。

3.2 消费者欲购又止,为何?

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大部分的消费者想买,但为何现实的销量比却是如此之
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深入市场。市场反映,有近80%的潜在消费者反映
不知该如何食用,而放弃尝试。且在产品口味测试调查时也发现,拿一盒干拌面


给未食用过拌面的被测者食用时,40%的被测者不只该如何食用,45%的被测者
当普通方便面冲着吃。原来这支正在成长中的产品竟有那么大的市场损失是由产
品的吃法告知欠缺所造成的。

四、洞悉市场:找准基点,有的放矢

要让广告策划活动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在了解市场空间、竟品状况的
同时,还得深入了解本品的消费对象、本品的优、劣势等影响因素,才能知己知
彼,百战不殆。

4.1 消费群分析

本品价格3元/盒,价格相对较高,决定其消费对象要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成长期的产品,全新的食用方式和品牌定位,需要新品接受能力和意愿较强的消
费对象首先来接受和支持它。

4.2 产品分析

4.2.1 知名度分析:

市场调查表明,很少吃或不吃方便面的消费者知道康师傅干拌面者约占5%,
较常吃拌面的消费者知道者约占30%,而竟品UFO分别达25%和90%。由此可
见,“康师傅”方便面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其延生产品——康师傅干拌面,目
前人们还知之甚少。所以,加强本品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也应为本次策划的重点
目的。

4.2.2 产品力分析:

产品要拓展市场,树立品牌,决不能在质量方面让消费者有任何的不满意。
广州顶益干拌面上市一年多来,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并总结发现,消费者对产品面
条的弹性、口感,酱料的散滑性有更高的要求。为此顶益公司改善产品的工艺制
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的本品已是一支较为完善的产品了。


4.2.3 产品销售区域及销售点分析:

广州顶益干拌面上市以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销量占绝大部分,
特别是广州和深圳两地的销量比占整个干拌面销量的70%,这主要是由该些区域
的消费水平所决定的,表明本品的推广重点市场区域应选择在“珠三角”城市,
特别是广州、深圳两地。同时广州顶益干拌面各区的铺货率与业绩达成显示,销
量贡献最高的KA、CA点以38%的铺货率,贡献了80%的销量业绩,其中KA
点,以9%的铺货率贡献了59%的业绩。这表明活动的地点应该选择在较大型的
人流较集中的超市或购物中心,即KA点开展,才更有辐射力和影响力。

五、综合市场分析:力求创新,出奇制胜

在加大开展活动力度的同时,综合考虑活动策划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最佳效果
的原则,既尽量节约资源又追求最大的活动效果。确定在活动前期及销售宣传较
集中,辐射力较大的中小区域,采用现场免费试吃及赠送赠品的促销方式,在大
型活动点,前期宣导吃法即试吃活动开展,中后期进行效果预测,开展试吃的体
验大赛。

思考问题:

1、请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一下康师傅新干拌面面临的机会、威胁、优
势、劣势?

2、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康师傅新干拌面目标顾客群应该选择什么
样的群体?

3、请你为康师傅新干拌面确定一个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同时,
在免费试吃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康师傅新干拌面的什么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 22:10:00

吉列感应刮胡刀

1989年年初,吉列刮胡刀欧美事业部的John Symons总裁检查感应刮胡刀的策略计划。
经过十年以上的开发,吉列公司已在这个计划上投下了7500万美元以上的研究开发费和
5000万美元的设备费。距离感应刮胡刀上市时间已不到一年,若公司采用Symons的提案,
会花费更多的上市费用。Symons打算制作1亿美元以上的全球性广告宣传,同时要在波士
顿及德国的柏林各盖1座工厂。为了上市及建立存货,吉列公司可能要再花1亿5千万美元。

许多人对Symons的计划持怀疑的态度,有些人认为吉列公司应采取更渐进的方式推出
感应,先从某些市场开始,评估市场反应,据此调整市场活动,逐渐建立对产品的认识,如
此一来,也许可以降低一半以上的上市成本。有些人担心产品竞蚀问题,因为吉列的Atra
和Good News刮胡刀刚在去年创下销售高峰,且分别在卡式及可丢弃式市场中居领先地位,
他们怀疑在1990年1月推出新产品可能太早了些。有些人甚至认为低成本的可丢弃刮胡刀
已逐渐取代卡式,怀疑为何还要如此重视较先进(较昂贵)的卡式刮胡刀。诚如某位经理所
言“问题是你是否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认为刮胡刀是一种分隔的市场。”

1988年年初,吉列总公司的CEO Colman Mockler任命Symons就任现职,正在密切监
督上市事宜。麦克乐认为风险管理是吉列公司的优势之一,他说:“我们很谨慎,我们积极
追求机会,避免过度冒险。” Symons并不认为他的上市计划会“过度冒险”。然而,他的确
了解管理层要求感应刮胡刀必须很明显地领先市场,以规避不满的股东施加压力。

湿刮胡刀产业

虽然刮胡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埃及,但是直到20世纪初期,每天刮胡子才变得普遍起
来。第一把刮胡刀是湿的,即需要用水,肥皂等以便能平滑地刮过表面。随着电子技术的进
步,发明了干(电动)刮胡刀。因为电动刮胡刀不会留下割痕,所以比湿刮胡刀安全,但是
电动刮胡子比较贵,而且无法紧贴,比较刮不干净。虽然在五十年代电动刮胡刀的市场占有
率大幅增加,但是从此之后未再有进展。1989年,约30%的美国男人使用干刮胡刀。

湿刮胡刀原则上可分为可替换刀片的卡式刮胡刀及当刀变钝时就丢掉的可丢弃式刮胡
刀。在意紧贴的顾客偏爱卡式,低于30岁的男性及女性(约占美国使用刮胡人口的30%)
对价格较敏感,偏好可丢弃式。美国1988年时,在销售量方面,可丢弃刮胡刀占湿刮胡刀
的比率已成长至57%,销售额则增加至41%(参见表2)。(在市场分析上,一把可丢弃式刮
胡刀被视为卡式的一片刀片。)

第二种区分湿刮胡刀市场的方法是分为刀柄与刀片。预计1989年美国的刮胡刀总销售
额为7亿8千万美元,其中包括1千4百万支刀柄(4千万美元)及24亿片刀片(7亿4
千万美元)。欧洲市场甚至比美国市场更大。预计欧美市场(包括北美及西欧)的总销售额
为18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75%。预计销售额每年增加4%。

自从20世纪初成立以来,吉列一直在湿刮胡刀产业领先,过去30年销售额占美国市场
的60%以上,1988年,销售额为市场总销售额的62%,其中卡式32%,可丢弃式24%,及


其他刀片(包括双刃刀片)6%。吉列公司在相当重要的欧洲市场的地位,大概和美国市场
差不多,甚至还要好些。总之,欧美市场占吉列公司刮胡刀与刀片销售额的70%,营运收
益的75%。

虽然吉列公司维持着市场的领导地位,但是竞争偶尔也很激烈。1989年在美国市场最
大的2家竞争者分别为生产卡式及可丢弃式市场的舒适(Schick),与只生产可丢弃式的BIC
公司(参考表3)。

舒适是吉列公司在美国最大的竞争者,是大制药厂华能-廉波特(Warner-Lambert)的一
个部门。虽然在湿刮胡刀产业中,舒适长久以来遥遥落于吉列公司之后,但是籍由本身的产
品及来自适用于吉列刮胡刀的刀片,赚取稳定的利润。然而,舒适并非华能-廉波特的主力,
与吉列刮胡刀与刀片的营运大不相同。舒适的销售额为3亿美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7%,
是华能-廉波特最不赚钱的部门。从1980年代初期以来,舒适察觉到以销售额计算的市场占
用率跌了几个百分点。1988年,舒适的卡式刮胡刀占全美国总销售额的9%,可丢弃式4%,
其他刀片3%。舒适希望籍由投资新产品来扭转跌势。舒适于1988年推出SlimTwin可丢弃
式刮胡刀,而且计划于1989年推出Slim Twin卡式刮胡刀。舒适将于1989年花费1千2百
万美元的广告费用在这些产品上。

BIC公司是一家股票上市的公司,由法商Sodeite Bic S. A. 部分持有,生产很多种低成
本,可丢弃式,塑胶制的产品,如原子笔,打火机,可丢弃式刮胡刀等等。BIC在大部分所
进入的产业中,往往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原子笔与打火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分别比
吉列的Papermate牌的原子笔及Cricket牌的打火机卖得好。BIC在可丢弃式市场的占有率,
以数量计为45%,以金额计为22%,使得BIC在全美湿刮胡刀市场的销售额占用率已增加
至9%。BIC的刮胡刀部门是很赚钱的部门,1988年的销售额为5千1百90万美元,税前
盈余为1千5百50万美元,而且BIC的管理阶层认为湿刮胡刀市场中可丢弃式的比例将持
续增加。BIC计划增加刮胡刀部门在美国的广告支出,从1988年的4百万美元增加到1989
年的7百万美元。

吉列公司

金康吉列(King Camp Gillette)出生于1855年,早年是位社会改革者兼业余发明家。
作为一位社会评论者,他于1894至1910年间出版了数本批判资本主义及竞争的书,并且提
出:"放弃竞争,则不公正,贫穷及犯罪将不存在,让人们生活在永久的欢愉之中而没有堕
落。"在这段期间,他获得一些专利,其中包括附可丢弃刀片的安全刮胡刀。朋友建议他应
该在市场上贩卖他的发明,于是他辞去在皇冠制罐公司当业务员的工作。1901年,他在波
士顿创立美国安全刮胡刀公司(后来改名为吉列安全刮胡刀公司)。

虽然吉列在第一年只卖出51把刮胡刀和163片刀片,但是他发现男人愿意花5块美元
买吉列的新刮胡刀。由于刀片很便宜,变钝了就丢掉,男人可以不必花25美分上理发店,
而能在家中刮胡子,且不用为磨刀片大费周折。随着在家刮胡子变得越来越便宜越简单,社
交习惯变成鼓励每天刮胡子。因为这些改变,使得吉列公司生意兴隆。1917年,吉列公司
卖出1百万把以上的刮胡刀及1亿2千万片刀片。1917年下半年,美国政府向吉列公司购
买4百万把刮胡刀给军人。当时,吉列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0%,从此奠定其领
导地位。


1920及1930年代期间,吉列公司将重心放在扩大国内外的销售量。和公司其他的策略
一样,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可追溯至金吉列。扩展国外市场始于1905年在伦敦开设第一家
国外办事处,一直到1930年代都很积极地扩展国外市场,当时吉列公司在巴格达,马尼拉
及布宜诺爱利斯等地有44家分公司。国外市场的销售额几乎占总销售额的一半,为了供应
国外市场及日益成长的美国市场,吉列公司在波士顿及英国建造新的工厂。

1930年代后半,吉列公司开始扩张其生产线,例如于1936年开始生产免用刷子的刮胡
膏,1938年开始推出Kumpakt电动刮胡刀,这些产品卖得不尽理想,于是吉列公司的管理
阶层开始扩展刮胡刀以外的产业,以减低公司对刀片的依赖。1948年,吉列公司购入女性
居家永久装备(home permanent kits)的Toni公司。1955年,购买生产原子笔的Papermate
公司以进入办公室用品市场,然后又于1967年购买生产小型电气用品的西德Braun公司。
1972年,Vincent Ziegler总裁说过:“我们不再只是生产刮胡刀。”(We're no longer just the razor
blade people)

1970年代期间,吉列公司持续多角化经营:对石油及瓦斯做一连串的投资,以满足其
对塑胶的需求;进入电子业,制造计算器及数字表;甚至成立子公司生产专利药品。但是并
非每种产品都很成功,吉列很快地放弃生产数字表,及放弃在1960年代后半购入的假发事
业。

1980年代中期,吉列有五大事业部:刮胡刀与刀片,梳妆用品与文化用品,文具,Braun
用品及Oral-B牙齿相关产品。在1970及1980年代期间,虽然刮胡刀与刀片的销售额只占
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但是来自刮胡刀与刀片的利润占吉列公司总利润的60%以上(参考
表4)。这样的表现让公司能达成其“持续有利润的成长”(sustained profitable growth)的目
标。

1980年代中期,因为刮胡刀与刀片的利润衰退,吉列公司的股价疲软,有利润的成长
的传统面临挑战。1986年,Revlon的Ronald Perelman总经理购买吉列公司的部分股票,并
宣称他想购买吉列公司。Perelman认为多角化策略使得管理阶层对刮胡刀与刀片转移注意
力,而且让宝贵的吉列品牌因与Liquid Paper及Right Guard除臭剂等非刮胡刀业连结变得
失色不少。吉列公司的管理阶层拒绝Perelman的开价,因为它是"对适时追求公司持续有利
润的成长的策略性目标的威胁",但是同意以5亿5千8百万美元买回Perelman的股票,
Perelman获利3千4百万美元了结;吉列仍维持独立。

1988年,纽约的一家Coniston Partners投资公司以代理权(proxy)的竞争挑战吉列公
司的管理阶层。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后来的诉讼导致吉列公司将购回股票的权利分配给所有
的股东。购回权让Coniston Partners及其他的股东得以事先决定好的价格将股票卖回给吉列。
吉列花了8亿5千7百万美元购回所有发行的股票。

为了保持独立,吉列公司的管理阶层必须改善营运绩效。有些经理人认为如Perelman
所言,吉列公司应该要专注于刮胡刀与刀片,卖掉其他事业。其他经理人却认为应该保留这
些事业,但必须改造之。吉列的首席执行官(CEO)Coleman Mockler相信不同事业的综效,
视产品创新为成长与利润的重要关键因素。他知道感应刮胡刀即将准备上市,并且在1988
年的年报上发表这个产品:“我们将推出一个创新的刮胡刀系统,它的优越表现将大幅提升


消费者的满意程度。”

吉列在感应上市前,为了改善盈余,作了很多变革。Mockler认为全球性行销是未来的
趋势,所以将公司改成按产品而非按地理分部的组织。首先,他将吉列北美与吉列国际欧洲
事业部结合成吉列欧美事业部。他也作了些管理上的变革,其中包括将John Symons升任为
吉列北大西洋括刀片与刮胡刀集团的总裁。John Symons是英国人,从1983年起经营欧洲
事业部,在提高利润方面有很好的表现。Mockler也裁撤很多不相关的事业,减少8%的员
工。以每位员工的销售额所衡量的生产力,1988年比1985年提高了大约60%。但是吉列公
司自从购回股票之后,负债变得很多:1988年年底时,大约有17亿美元的长期负债,股东
权益为负数(参考表5)。预估1990年时需要3亿以上的现金支付利息。

吉列推出湿刮胡刀

因为刮胡刀片是在很严格的质量管理下大量生产出来的,所以是浴室用品中拥有最高科
技的产品。这些要求为技术进步创造一连串的机会,吉列籍由在湿刮胡刀技术上作重大的创
新,将技术进步资本化(参考表6)。吉列公司的产品创新在1970年代达到颠峰,从此,刮
胡刀技术的进步变成在化学方面的创新,而非机械方面的创新,其中包括新的合金刀片,及
能刮得更顺畅的润滑片。

因为反托拉斯法不鼓励占优势的公司积极行使专利权,使得竞争者能很快地抄袭吉列公
司的发明。吉列公司的新产品常常上市后不到一年,就被竞争者模仿了。例如,舒适是吉列
的最大竞争者,在TrakII双刀片刮胡刀上市5个月内,有支轴的Atra刮胡刀上市后18个月
内,有润滑片的Atraplus上市后7个月内,就有竞争对手分别模仿了以上的各项产品。然而,
竞争者的模仿通常不会减低吉列的占有率,随着创新的普及,反而竞争者之间彼此互相竞争
占有率。

即使吉列在创新方面有良好的声誉,但是在不锈钢刀片上犯了严重的错误。Wilkinson
Sword于1961年在英国推出不锈钢的刀片,1962年开始出口少量到美国。因为不锈钢刀片
比旧式的碳钢刀片刮得更干净,而且使用寿命为旧式的3倍,虽然Wilkinson的新刀片比吉
列于1960年推出的Super Blue(非不锈钢)贵1倍,但是却供不应求。吉列犹豫是否模仿,
并且被Wilkinson,舒适及美国安全刮胡刀(后改名为Personna)打得节节败退。对吉列而
言很幸运的是,Wilkinson只将不锈钢刀片批给贩卖其园艺工具的零售商,舒适与美国安全
刮胡刀都遭遇到生产问题。吉列于1963年下半年推出自己的不锈钢刀片后,挟其生产与行
销能力,跃升为新产品的领导者,很快地横扫整个市场。但是因为较慢采取行动,吉列被认
为已经失去了一些市场占有率。

1970年代中期,吉列利用组装的优势,更加积极地回应竞争者的行动。吉列早在1971
年就已经推出双刀片的卡式刮胡刀(TracII)了,而在1975年BIC的法国母公司于欧洲市
场推出单刀片的可丢弃式刮胡刀之后,吉列很快地回应,于1976年在北美与欧洲推出双刀
片可丢弃式刮胡刀,售价比BIC的单片丢弃式贵50%。吉列推出男性用Good New!(同年
也推出女性用Daisy)可丢弃式刮胡刀以防止BIC进入美国市场。从此,虽然BIC的市场占
有率不断增加,但是吉列却一直领先美国的可丢弃式市场。

虽然销售量的增加及较高的价格有助于吉列抵销可丢弃式相当低的毛利,但是并不能完


全弥补顾客从卡式转换至可丢弃式所产生的毛利损失。为了补回失去的利益,即使会与自己
的市场领导品牌TrakII直接竞争,吉列还是于1977年推出Atra以重振卡式刮胡刀。虽然这
2种刮胡刀的价格相差不多,但是Atra较优的性能提高了吉列的销售额与获利。

吉列传统上以很大的广告活动支援新产品上市。这个政策可追溯到金吉列先生,他认为:
"整个事业的成功乃是依赖广告。。。吉列公司的广告重点在于打击较弱的竞争者,好让吉列
几乎可以控制市场。"因此,当1921年推出Improved Safety Razpr Gillette时,广告支出为2
百万美元,而当时的年营业额只有2千5百万美元而已。TracII及Atra的上市各花了8百至
1千万美元的广告费。在上市阶段,广告创造消费者的认知及诱发消费者试用新产品。后来,
即使常常需要不断的促销活动,刮胡刀,特别是刀片通常本身就卖得不错。


FLAG计划

虽然吉列自从1977年推出Atra之后就没再推出新的刮胡刀,但是在波士顿的Blade and
Razor Development Laboratory正在完成Atra的过程技术,而在英国的Reading及波士顿的
研究开发实验室已经开始运作。这个名为FLAG的新刮胡刀具备支轴,独立悬吊的刀片,
能随脸部曲线调整角度。1975-1983年间,这把新刮胡刀获得5项专利。

1983年,吉列的工程师制造出FLAG的原型供消费者试用。500位试用的男性提供改
进的意见。再经过3年,另外5000名北美及欧洲的男性试用者表示FLAG的各方面性能优
于Atra与TracII:紧贴,舒服,美观。

由于FLAG原型在市场试用很成功,促使吉列想测试如何大量生产。FLAG刮胡刀头原
来的设计需要以金属丝将2片刀片与充当侦测系统的小橡皮管连结。要很快速地将许多活动
的小零件组装起来时,碰到了一些更细部的问题。吉列必须从测试的15种塑胶材料中,选
出弹性足以保护皮肤者(在刀片之前拉紧皮肤)。虽然已经把原来的橡皮管侦测系统改成小
的塑胶弹簧,但是要将4千分之1寸厚的镀白金刀片附着到较厚的L型刀架上去时,发生
了很多问题。

吉列在研究过许多技术之后,发现镭射焊接是唯一可能符合快速,精密及干净标准的方
法。镭射焊接曾被应用于电子心脏定调器及其他少量,精密度高的电子设备,但是从来没被
应用于大量生产上。工程师又花了2千万美元及一年以上的时间同时测试这两种镭射的基本
形态。1987年,他们研制出每秒可作100个焊接的小型原型,看起来似乎可以突破大量生
产FLAG刮胡刀头的重大技术障碍。

然而,因为FLAG刮胡刀头均可装置在可丢弃式或卡式的刀柄上,吉列的管理阶层必
须决定装在何者。吉列的刮胡刀与刀片事业部的高阶经理们看法非常分歧。很多美国的经理
认为可丢弃式是经理未来应走的路,因为可丢弃式自从在美国推出后,占有率很稳定地上升,
以销售量计的占有率已超过卡式,看起来占有率好象能持续增加;即使吉列的可丢弃式较贵,
吉列已遥遥领先BIC;吉列于1985年上市的卡式AtraPlus(有润滑片)销售平平。

相对地,许多欧洲的高阶经理认为应该以卡式上市,而非可丢弃式。JohnSymons从1983
年起主事过吉列国际欧洲集团,他是提议此看法的人之一。Symons经营欧洲集团时,被委
托作重大的策略检查,结果发现吉列欧洲的广告因为太多副品牌及代理商而变得不完整;年


轻人不再认为吉列是最好的品牌;可丢弃式的营业利益只有卡式的3分之1,并且导致整个
刀片业倾向价格促销,由于强调可丢弃式,使得利润大幅下滑。

Symons为了回应此检查,统一吉列欧洲的行销活动,应用最好的技术于卡式刮胡刀,
并且将大部分的广告费支出在卡式上,以重新调整卡式,提高卡式刀片的毛利及价量比率
(price-to-volume)。1980年代中期,由于这些改变及Contour Plus(Atra Plus在泛欧洲的品
牌)的成功,提高了吉列欧洲的毛利,欧洲的获利比美国(正在衰退中)高,甚至在某些国
家,可丢弃式的占有率有降低的现象。

然而,美国安全刮胡刀部门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有些美国的经理认为欧洲市场与美国市
场基本上是不同的,而且可丢弃式从未真正地在较落后的欧洲国家中流行过。

感应上市

1988年年初,Colman Mockler宣布公司数十年来第一次的重大改组。合并美国与欧洲
的刮胡刀事业,并且指派Symons领导。Symons和三名高级助理马上搬到波士顿,并且开
始设计实行一个三阶段的策略:恢复吉列品牌的活力;透过产品创新,加强吉列的领导地位;
籍由将吉列品牌延伸至男性其他的修饰产品,以恢复吉列牌的优势并从中获利。Symons的
小组和吉列长期以来的广告代理商BBCD的AE为了实行新策略的第一阶段,计划于1989
年花8千万美元作公司形象广告。这笔支出约为1989年刮胡刀与刀片集团年销售额的10%,
其中欧洲与北美约各占一半。同时也规划往后几年重大的后续广告,包括美国每年1千5
百万美元(只有1975年尖峰期的4分之1而已),欧洲每年2-3千万美元。新广告活动的题
目为:吉列,男士的选择“Gillette — The Best A Man Can Get”,它将在短期内支援Atra与
TracII,在FLAG上市期间及以后支援之。

新策略的第二阶段与FLAG的上市有关。Symons很快地决定应该尽快推出FLAG-命
名为“Gillette感应”的卡式刮胡刀。然而这些广泛的决定仍留下很多重要的细部决策。

开发

除了接近完成的之外,Symons的小组暂停可丢弃式所有相关技术的开发,并且决定必
须让消费者感觉到感应不仅仅只有一种刮胡刀头的技术而已。1988年,加强了新刮胡刀的
外观,其中包括不锈钢刀柄,能放5个替换匣及保护刮胡刀的整理盒。1988年年底,吉列
已经申请或获得22种与感应相关的专利。Symons如此形容此新产品:"感应具备最多单一
刮胡刀所具有的先进技术,并将有非凡的表现。"

制造

Symons计划先在波士顿的工厂生产感应,等到感应上市6个月后,再于1990年年中在
柏林设第二工厂。除了吉列已经投下的5千万美元有形资本外,2座工厂可能还需要6千万
美元投资于厂房,设备及存货。如果感应上市失败的话,这个投资将完全无法收回。而且必
须考虑将原型镭射焊接机器商业化,及以34个步骤组装23个零件相关的重大技术风险。柏
林工厂延后动工将可减低这2种风险。


行销

庞大的开发及制造成本使感应的价格偏高。Symons的小组计划将刮胡刀定价在3。75
美元,比某些非可丢弃式便宜,却又足以维护感应的声望。替换刀片定价为75美分,毛利
率近90%,比Atra贵25%,比可丢弃式约贵1倍。可丢弃式平时定价为35美分,但常常打
折到10-20美分。基于卡式刀片比可丢弃式的刀片较为耐用的考虑,刮一次胡子的成本,
GoodNews为3。5美分,而感应刀片的成本为6美分。然而,在每片感应刀片能使用10-12
次的假设下,上述的试算才成立,如果消费者比预估的多使用一次,可能会对吉列的损益造
成重大影响。

上市的方式也引起争论。Symons的小组希望于1990年1月超霸杯(SuperBrowl)足球
比赛期间先在美国上市,数天后在欧洲16国发表,然后1个月内在日本推出(舒适最早先
进入日本市场,领先吉列)。虽然各国语言不同,吉列计划在各国推出影像音乐相同的广告。
吉列过去国际性的发表令人惊奇,被喻为"以一国家为基准,在各文化区提出可看得到的差
异。

广告支出是有关行销的最后争论。吉列已经紧缩1988-1989年的广告支出。1989年年
初,在支援现有刮胡刀的广告之外,Symons和他的伙伴提出一件再耗资1亿美元的广告活
动案。某些高阶经理基于副董事长DerwynPhillips的话同意此提案,Phillips说:"进入消费
者产品必须要花大钱,很多公司尝试去欺骗,假如你愿意的话,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计划投注
金钱。"但反对者指出,即使软性饮料市场的规模比刮胡刀市场大许多倍,可口可乐公司也
只花了5千万美元提出健怡可乐,而健怡被公认是1980年代最成功的新消费者产品。

竞争地位

Symons与其小组希望感应与可丢弃式形成对比,成为欧美市场中最畅销的卡式刮胡刀。
尚不清楚此质量优先策略(quality-over-pricepositioning)如何运作。倘若感应失败的话,也
就是说,如果价格敏感性一直未减的话,吉列的高阶经理可能被免职。即使感应的市场占有
率达到逾期水准,利润将视吸引顾客的特点而定。

案例讨论题:

1.从竞争对手的数目、各自的资源优势、市场定位、顾客细分和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
分析刮胡刀市场竞争变化的特点。这个市场的主要动向是什么?哪种刮胡刀在可预见的将来
会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谁是吉列目前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谁是吉列今后最主要的竞争对
手?为什么?

2.对感应型刀片这一产品,Symons有几种选择?详细列出各种选择对吉列在资源和能
力方面的要求以及对吉列维持长远竞争优势的影响。

3.你建议采取哪种策略?为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 22:16:00
欢迎大家参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6 23:24:00

有关于三九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案例分析吗?

谢谢斑竹,

兄弟急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