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简介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人均粮食产量是反映一个地区或国家粮食供应能力与保障水平的关键指标。随着全球人口增长以及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粮食生产的潜在影响,准确了解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粮食政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场所,其人均粮食产量直接体现了农村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以及农村居民的粮食自给水平。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农村粮食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耕地撂荒、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等。研究农村人均粮食产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村粮食生产现状,为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农村粮食安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参考文献[1, 2],采用人均粮食产量和农村人均粮食产量两个指标来刻画粮食安全水平,为粮食安全评估提供关键指标:

数据指标年份  | 省份  | 省份代码  | 城市  | 城市代码  | 所属地域  | 
胡焕庸线  | 粮食产量(吨)  | 常住人口(千人)  | 农村常住人口(千人)  | 人均粮食产量(吨/人)  | 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吨/人)  | 
数据展示
参考文献[1] 徐勇,杨华,段健.我国农业地区“十五五”时期总体布局调整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4,39(04):663-675.
[2] 李卓,王峰伟,封立涛.土地流转政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财经科学,2021,(03):9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