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更新
写这篇讨论的时候,正是在论坛上看到有不少人提出一些困惑,例如一位30岁,现在一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考虑现今转行精算;又有一位28岁以上的,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朋友,还有其他各行各业想转行精算的朋友,都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转行精算的困惑。亦不少学子提出现今精算门槛太高而无法进入,已考取了不少精算考试,现在放弃,从事其他行业,觉得十分可惜。种种缘由,才写了这篇评论,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精算行业的良好发展。
原文如下:
近期在论坛看到大家对精算行业的蓝领和金领的讨论,大家都讨论非凡,为此,我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无论大家在讨论精算的作用时,大家都非常赞同精算在金融行业,尤其是保险行业的重要作用,这点我想大家也无需争论,历史事实已经是摆在大家面前。精算师在保险行业中的风险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我在此却不想谈论此点,因为大家已有共识。
我在此却十分担心中国精算行业就业发展现状,先举个实例,
10年前,法学专业在全国舆论的推动之下,报纸等舆论纷纷对此专业的分析报道,前景何等的光辉,以致报考法学专业的学子们,何其之多,司法考试的热度是何其的热,仅仅几年后,就读法学专业的学子们,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乃至名校的本科生,突然发现自己被市场所抛弃,市场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职位可以满足。何况在中国法律不健全的法制之下,根本不能有所发挥,唯一能转的便是考公务员。前段时间,看到最不好找工作之专业,法学倒数第二。
历史何其相似,记得若干年前一篇中国需要5000精算师的报道,吸引了众多学子,最重要的就是其中所提到的百万年薪。众人为之疯狂。却不知如今的事实,却犹如设下了陷阱一般。
1、 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供远远大于求的局面,现如今已是铁一般的事实摆在大家的面前。首先,目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保险精算相关专业,传统的院校从南大、上财大、清华、湖大等高校,延伸至各大财经院校,乃至各普通高校。大家可以估算一些,本科、研究生、博士等,每年有多少学子供应市场呢?曾和一位友人聊天,其母校保险精算专业,每年有3个班,每班30人左右,可以最后真正走到精算岗位的,每班就1-2人而已。其次,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目前保险公司就那么些家,屈指可数,精算部所需人士更是少之甚少,如何能满足大家的就业需求呢?我自己曾经做过推测,每年保险精算相关专业毕业的学子,(范围广泛一些,包括金融统计,金融数学等,例如中大的保险统计系),每年供应市场起码在5000人以上,尚且是保守估计,大家可想而知。曾几何,与一位waterloo毕业的高材生朋友聊天,waterloo一位教授看到如此众多人员学精算,特意限制了学生的人数,问之为何?答曰:供求需一致。现如今中国的高校,专业的设置从来都是不考虑市场的,只知一窝蜂的融入。现如今,门槛基本都设在硕士以上。众人推崇致使中国也成为了soa考试除北美地区外,考点最多的国家,全国各地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哈尔滨等皆有考点,
2、精算的重视程度不高。目前精算的现状远远让人失望。中、小保险公司甚至都没有独立的精算部。不少中、小保险公司,精算与其他部门合并一起的,例如企划,为企划精算部。大公司总部会设有精算部,至于分公司,现在也在合并了事。例如,最近听说,某保险公司省分公司精算岗位都要合并到财务部或是信息技术部,可见一斑。
3、中国保险行业的现状决定了精算的现状。产品定价,精算的作用并不明显,往往业务部门说了算,业务独大在中小保险公司,尤显突出。产品创新都是说说而已,保险产品大家都是互相抄袭,你抄我的,我抄你的,能拉到业务才是最重要的。市场的产品多为雷同,竞争相当激烈。风险管理说说而已,不要较真。中小保险公司即使在产品保障方面更优越,产品也未必能销售的好,大家都是学精算的,应该懂得reputation的重要性。上市的保险公司就那么几家,其他的保险公司,说得不好听,若干年后,由于保险行业如此忽略精算,是否还存在亦是个问题。我要是买年金的话,我只可能是挑老三家保险公司了。这些是不能倒的公司。明了了说,精算在不少保险公司就是为了对付审计的,对付保监的,什么风险管理,说说而已,领导说了算。
4、舆论的报道误导人,市场已饱和。若干年前的报道,5000的缺口,若干年前可能是事实,但如今的现状却是,人满为患,市场早已饱和,别说国内的高校,前段时间,听个在香港就读精算的学子都在诉苦精算实习为何如此难找。或许有人说有经验的还是很需要的,那是当然,各行各业,哪行业不要经验丰富的人士,但试想一下,职位就那么多,连门槛都进不去的话,何来的经验,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金钱考试,却落得如今的下场。
5、其他行业或许更适合您。精算的待遇其实并不高,比起其他金融行业,例如证券、基金行业,甚至连一半都不如。当然也许大家可能认为精算职位可能更稳定些,其实不然,在证券、基金等行业中,内部的职位还是挺稳定,当然业务方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除非您自己想跳槽。当然,要是选择这些行业的话,就没有必要考soa等精算考试了,倒不如去考cfa、frm等更符合。
6、精算考试并不代表你就能从事精算职位。大家可以查查中精,已经考取了准精资格的朋友,有多少是从事保险精算的。无精算经验,会很虚,记得一位朋友和我说,他曾招一中精准精,连excel都弄不好。大家还是多些实战机会。相比而言,soa、英精就比中精更有实践性。但花费不菲。
7、IT技术的发展限制精算行业所需人数。IT技术的发展,不少公司内部都已经拥有了能自动生成各种精算报表的系统,部分完全取代了精算岗位。
8、百万年薪是骗人的。记得某导师说过,每家保险公司就一总精,可以获得此年薪,其余的更多的是平凡的众多精算人员。既如此,其他行业做到顶端,百万更不在少数呢?例如基金经理。不要为所谓的百万年薪所蒙蔽,您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9、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些人士,已经站了茅坑,却不好好拉屎。非要大家撞得头破血流不可。就业才是第一。
10、精算行业不一定需要绝顶聪明的人,但绝对需要耐得下心全心从事此行业的人士。
11、精算与cpa比较。cpa也和精算一样,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去备考,而且cpa考试难度亦相当大,难度可与精算考试相比(个人看法),但不同的是,精算专业的门面太窄,不如cpa来的广,可以说只要有存在的公司没有不需要会计的。而且国际上有存在不同的会计准则,IFRS, US GAAP等, 各有不同。在上市公司中,会计、审计等更是强制性要求的,无论IPO还是各种报表的信息披露等。为此,cpa在每个国家都十分的受用,对于就业来说,十分受欢迎,(看看A股有多少家上市公司就知道了。)目前,由于精算重视程度不高,更多的只是应用于传统的保险公司。这亦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关。而国外往往从事精算行业人士,主要集中在consulting这块。而我国这方面发展缓慢,部分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盛行拿来主义,什么研究、model都想一下拿过来,从未从根本去研发研究分析,记得一私募大佬曾经提过,中国的公司有95%是忽悠人,真正去研发研究的公司就那么5%之间。可能话语中有点过重,但从中仍能看出些东西来。
以上分析,纯碎看到大家的看法,有感而发,加之想到当年法学专业,如今的鸡肋专业,精算专业如今在某些不实报道的吹捧之下,大家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最后的补充的是,以上都是根据中国精算的现状有感而发,仅针对国内的现状。
祝大家有一个很好的选择。
大家觉得有所帮助的话,请顶贴,谢谢(不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