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221 0
2025-09-26

当我们谈论企业的ESG表现时,目光往往聚焦于企业自身。但一个愈发引人深思的现象是,一家企业的ESG实践所产生的涟漪,会远远越过其组织边界,影响其伙伴、竞争对手乃至整个行业。这种奇妙的连锁反应,就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ESG绿色溢出效应。理解ESG绿色溢出,不能仅停留在现象描述,更需要深入其背后的理论丛林,看看不同的理论框架是如何为我们提供独特的分析视角的。本文的目的,正是对几种主流的理论框架进行一次系统的比较研究,梳理出它们各自的分析路径,并探讨其独特的适用性。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压力传导”路径

利益相关者理论或许多数人最先想到的解释框架。这个理论认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所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而不仅仅是股东。当一家龙头企业,例如苹果公司,宣布其供应链必须实现碳中和时,一种强大的ESG绿色溢出便发生了。

这条分析路径的核心是“压力传导”。消费者、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强大的利益相关者将ESG压力施加于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为了维持其合法性和声誉,会将这种压力通过采购标准、行为准则、合作门槛等方式,传递给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此时,ESG绿色溢出表现为一种被动的、响应式的合规行为。研究这一路径,我们通常会关注合同条款、审计报告、以及供应链企业的合规成本与动力。

它的适用性非常明确:特别适合分析具有清晰权力结构的垂直产业链,比如制造业、零售业。然而,它的局限性在于,可能低估了中小企业主动寻求ESG变革的内在动力,将复杂的ESG绿色溢出过程过于简化为一种单向的压力传递。

二、基于竞争战略理论的“标杆模仿”路径

如果说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压力”,那么竞争战略理论则突出“竞争”。在这个框架下,ESG绿色溢出效应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军备竞赛。当行业领导者通过卓越的ESG实践获得了品牌美誉度、降低了融资成本、吸引了顶尖人才后,其竞争对手绝不会坐视不管。

这条路径我们称之为“标杆模仿”。分析家们会观察到,同行业内的企业会密切关注对手的ESG举措,并迅速进行模仿和创新。例如,在新能源领域,一家企业在电池回收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广受好评,其竞争对手势必会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投入。这种ESG绿色溢出是横向的、动态的,它驱动的是一个行业的整体标准水涨船高。

研究这一路径,最佳的方法是进行同行业公司的对标分析,比较它们的ESG报告、绿色专利数量、以及市场估值的变化。这种框架在分析寡头竞争或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时尤为有效。它揭示了ESG绿色溢出如何从一种道德选择演变为一种核心战略选择,但其分析可能对非竞争关系的溢出(如跨行业合作)解释力不足。

三、基于制度理论的“规范同构”路径

制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和深刻的视角。它认为,组织的行为不仅受利益驱动,更深受其所处社会环境中“制度逻辑”的约束。这种逻辑包括法律法规(强制同构)、行业标准(规范同构)以及社会文化期待(模仿同构)。ESG绿色溢出在这里,被视为一种组织场域逐渐“同构化”的过程。

举个例子,当“碳中和”从一个前沿概念转变为全球共识和各国政策时,它就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一种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企业无论愿意与否,都会被卷入这场变革。这种ESG绿色溢出是弥漫性的、潜移默化的。它不依赖于直接的商业关系或竞争压力,而是通过行业协会、专业认证机构(如ISO)、大学课程、媒体话语等中间机制,塑造出一种“最佳实践”的规范,使得所有组织都趋向于采用相似的结构和行为模式。

采用这一框架,研究者会侧重于分析政策文本的演变、行业标准的普及度、以及企业管理层话语体系的变迁。它非常适合解释为何在不同行业、看似无关的企业会几乎同步地采纳某些ESG实践。这种范式弥补了前两种框架过于注重经济理性的不足,为理解ESG绿色溢出的宏观社会建构过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四、理论框架的选择与融合:走向一个综合性的分析视角

那么,在面对一个具体的ESG绿色溢出案例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分析框架呢?答案往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进行权衡甚至融合。

如果你想研究一家大型车企对其电池供应商的绿色要求,那么利益相关者理论无疑提供了最直接的分析利器。如果你的焦点是几家快消品巨头在可持续包装上的你追我赶,竞争战略理论则能给出精彩解读。而若要探究为什么几乎所有上市公司都在近年发布了ESG报告,制度理论的宏观视角便不可或缺。

事实上,最有力的研究往往是融合性的。我们可以设想,一家企业率先采纳高标准ESG,既是迫于利益相关者压力(路径一),也是为了建立竞争优势(路径二),同时更是响应了整个社会形成的新的制度环境(路径三)。这三种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了ESG绿色溢出效应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对ESG绿色溢出效应的理论框架进行比较,并非要决出胜负,而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个更丰富的“工具箱”。认识到不同范式的分析路径与适用边界,能帮助研究者、企业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更立体、更精准地把握这一复杂而重要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引导其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