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8.恒星烈焰
2025.11.15
昨天,AI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题目“恒星烈焰”。其实,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我的《5221.恒星表面的熊熊烈焰是放热现象组合》一文已经做了回答。不过有了作业,再回答一次也无妨。
传统天体物理学认为宇宙是一次成型,诞生于一百三十八亿年前的奇点爆炸。我是研究哲学和社会科学出身的,十七岁参军就开始通读马列和毛主席著作,中国和世界历史,考察过部队、工厂、农村、大学、政府机关、公检法、第三产业的方方面面,甚至监狱、看守所。五十七岁开始自学大学本科物理化学,就发现自然科学远远落后于社会科学,充斥假说和类似玄学的东西。所谓奇点就违背一分为二的基本事实,正反物质不可能合二而一形成同一个奇点。还有所谓夸克,竟然有六种之多,可以形成多少种质子、中子?有一点数学知识都会嗤之以鼻!地球大气边缘的热层居然是紫外线辐射臭氧层形成的,臭氧层在哪里?热层在哪里?紫外线辐射臭氧层可以产生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开始独立思考。所以,《探索集》充斥创新精神。
通过燃烧现象和光合作用,我发现化学元素可能由光子形成。而核外电子现象必定有偏电荷光子才能产生,偏电荷光子拥有核外电子可能转化为正反光子,对偶聚集可能转化为巨光子,光子存在不同类型才能有的可以穿墙越壁,有的一块纸板就可以隔离。根据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一千八百三十六倍,计算出了质子可能由一个正负偏电荷光子、三百零五个巨光子组成;中子依附质子可能由三百零六个巨光子组成。得出了中子可以转化为质子,质子不可能转化为中子,中子星不可能存在的结论。并且,就此提出了质能转化守恒定律,计算了《元素周期表》所有化学元素的结构,发现了中子递增趋势和化学元素的形成规律。根据化学元素的形成规律,发现了星球、星系的形成规律和物质形成的若干定律,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理论。
恒星烈焰可能来自若干放热现象:首先是星际物质能量的交流。正物质星球偏带正电荷,聚集正电荷和正电荷物质;反物质星球偏带负电荷,聚集负电荷和负电荷物质。它们对偶形成才能产生对偶磁场,产生物质能量的交流和相对稳定的关系。并且,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表现为熊熊烈焰。而正反物质恒星辐射相反光子,在不同生物的视野中可能表现为黑洞和类星体。其次,初始化学元素只有部分参与核聚变,不参与核聚变的部分就会形成堆积,只能参与化合反应,成为常规能源。通过火山的方式喷发就会形成日珥等现象,恒星拥有众多层次和远远超过行星的化学元素,火山喷发可能持续不断。
我所以否定聚变能,因为核聚变的本质是能量向化学元素的转化,主要表现在初始化学元素的形成。而高端化学元素的形成只能在初始化学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不是吸热反应,也不会是放热反应。如果核聚变与核裂变都是放热反应,就会破坏质能转化守恒定律,宇宙只有光子存在。
以上不是深奥的道理,不需要更多举证和数学计算,只是聚变能的大饼突然没有了,一般人难以接受,一些人的饭碗可能出现危机。我现在的身份是民科,民科也不能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