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276 0
2025-10-19

5255.二氧化碳是氧元素置换氢元素的结果

2025.10.19

在AI“智脑”评论我的《5253.核外电子构型反映核内质子分布》一文提出的问题中有:

o   燃烧即核裂变: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断言。如何解释:

§  燃烧(如木材、煤炭)前后物质质量的微小变化(远小于核反应的质量亏损)?

§  燃烧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主要是CO2, H2O等分子,而非裂变产生的碎片元素或光子)?

§  放射性元素(如铀)的裂变与化学燃烧在能量释放规模、产物上的巨大差异?

本文主要回答以上问题:

首先,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元素只有h1,不参与核聚变,所以氢气中的丰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五。但是原子量为一,是质量最轻的化学元素,蕴藏的能量也相对有限。燃点摄氏五百七十度是网上查到的,可能是地面大气层中的一般燃点。H1是初始化学元素中的初始结构,可能由一个正负偏电荷光子三百零五个巨光子组成,拥有一千八百三十三个电子质量。不同于h2和h3,各有中子陪伴,转化为光子时有先后顺序,中子可能延时十五分钟,转化为质子以后才能进入裂变为光子的程序,它们燃烧时会有中子陪伴不足为奇。铀元素的原子量为238,质子数量为92,理论上的能量密度远远超过氢元素,核裂变过程即使不能全部转化为光子,释放的能量也是一般燃烧现象不可比拟的,能量释放规模和产物必然存在巨大差异。

其次,碳氢化合物不同于氢气爆燃,质量中碳元素的比重相对较高,因为碳元素的原子量是12,木材、煤炭中还有其它成分,h1的燃烧是接力过程,相对缓慢,而安全性相对较高。燃烧过后的残留物中原子量为1的氢元素较少,顶替h1位置原子量为16左右的氧元素较多,不同成分的质量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所有化学元素核裂变释放的初始能量可能都是质子能量,所以我特别提示人类要重视中子能量的回收利用。

我不认为能量可以无中生有,是什么电子跃迁能、化学链接能、原子结构能、分子振动能。也不相信原子结构中有什么胶子、中微子、夸克,只有光子可以通过燃烧现象证明,而光子是相对独立存在的物质,可能有不同形态,正反光子不参与核聚变才能穿越遥远的空间被正反物质形态的不同生物看到。光子不可能永远存在,可能裂变为正负电子,可能聚变为化学元素,可能消散于周围环境,后两种可能性相对较高。地球表面重力环境,转化为氧元素的可能性最高。所谓能量和环境温度,包括火光,我认为都是一定光子密度的体现。没有质量和实体的光子,宇宙中是不存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