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巢》[美],詹姆斯·B·斯图尔特著,刘天佑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1月版.。
通往贼巢的小径
如果仅仅是庞兹的荣誉、西格尔和米尔肯的荣誉成为过眼云烟,那丝毫不值得悲哀。可悲的是我们今天依旧上演着古老的骗局和悲剧,我们依旧给自己书写着浅薄。
迈克尔·米尔肯曾经被认为是自摩根以来美国金融界最有影响的人,也是最富有的人,在1980年代,他一年的收入超过了5亿美元。在位于贝弗利山的X形交易台上,他统治着一个垃圾债券帝国。到1986年,它的垃圾债券发行额达到了1250亿美元。“我们要收拾GM、Ford和IBM,”他对一个同事说,“让他们俯首称臣。”
围绕在米尔肯周围的是伊凡·布斯基和马丁·西格尔———前者是华尔街最有名的套利人,他的口号是“人有贪欲无可厚非”;后者则是华尔街的希望之星,谁也没有想到他最终会成为非法交易的主角。
1986年5月12日,伴随着米尔肯帝国中那条叫丹尼斯·利文的小鱼的被捕,华尔街找到了一条通往贼巢的小径。一开始,无论米尔肯还是西格尔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结束,他们只是觉得那就像一辆受损的汽车,只要慢点儿开上几天,过后又可以飞驰起来。
丹尼斯·利文是一位投资业务员,西格尔幻想利文用一把手枪和一颗子弹谋杀了自己。“几年以后,回想起那天的情景,西格尔认识到他错了,那颗杀死利文的子弹也杀死了他,同时也杀死了伊凡·布斯基和迈克尔·米尔肯。”
詹姆斯·B·斯图尔特在《贼巢》中写道:“这颗子弹击退了企业收购的狂热,打碎了华尔街历史上最喧嚣的圈钱狂潮,暴露了金融界前所未闻的最大的犯罪阴谋。‘贪婪的年代’可能还得四年才能寿终正寝,但这从1986年5月12日起就命中注定了。”
这场从1970年代就已开始的内部交易,伴随着价格被操纵、股票被秘密囤积,到1987年终于酿成了空前的黑暗。华尔街遭遇了1929年以来最大的恐怖: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华尔街的牛市结束了,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骤跌508点,下跌幅度22%,一天内蒸发的股票价值总额是令人目瞪口呆的1929年大崩溃时所跌总额的两倍。美国资本主义的信心一下子崩溃了。
迈克尔·米尔肯虽然算不上罪魁祸首,但他及他的喽罗所铸造的垃圾债券帝国,却使美国人对公平竞赛彻底绝望。《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说:“耶稣进了神殿,赶出殿里所有做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者的桌子和卖鸽子者的桌子,并对他们说,经上有云,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但你们却使它成为贼巢了。”米尔肯使华尔街变成了贼巢。
惟一值得庆幸的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带来的不仅仅是恐慌,还有愤怒。人们开始酝酿一起针对米尔肯、西格尔和布斯基的诉讼。当那场旷日持久的诉讼结束后,1991年3月3日,迈克尔·米尔肯来到加利福尼亚州普莱森顿的联邦监狱服刑。在那所防备措施限度最低的监狱里,他每周要劳动37个小时,干维修和建筑方面的活儿。
米尔肯显然不如西格尔和布斯基那么幸运,他们都因与联邦政府的合作而获轻判,布斯基被判三年刑期,西格尔则被判处两个月监禁和5年缓刑。这不可避免地刺激了米尔肯,因为他被判处了10年监禁。所以,“对米尔肯来说,判决和入狱并非标志着他与控诉人顽强对抗、极力维护惊人的个人财富这场斗争的结束,而是继续。”
西格尔则始终生活在忏悔当中。自从宣判之后,西格尔老做一个梦:他像个投资业务员一样穿着一身老实西服,走进他老师的律师事务所。他的老师站起来,迎着他走过去,拥抱他,说:“我原谅你。”
当贼巢被剿灭后,曾经陷落贼巢的每个人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似乎正是詹姆斯·B·斯图尔特试图告诫我们的。作为《华尔街日报》的头版编辑和《纽约客》的特约记者,他曾因对1987年纽约股市崩溃和内幕交易丑闻的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奖,就像在《贼巢》中所提示的,他着力告诉我们,幕后发生的一切是如何最终影响了我们。
令人绝望的是,当从纽约到上海,从伦敦到香港的股市不停地上演财富神话时,人们很快就会忘记这些影响。新一代的香港人不大会记得《大时代》的故事了,虽然它仅仅发生在10年前,那些同样周游在上海和深圳之间的年轻人也正被“疯牛”一样的牛市所蛊惑,甚至当掉了最后一条裤衩来换成股票。
最令人惊奇的是发生在浙江的“本色事件”,它多么像一个微缩的贼巢故事,又多么像庞兹骗局的真实还原。那个叫庞兹的年轻人,那个就在西格尔期望被原谅的1990年的70年前,站在法庭上年轻人,他用胆怯的声音对法官说:“有罪。”他曾不停地发行债券,然后用新钱来兑付利息。可他没斗过时间。当他被警察从法庭上带走时,他递给记者们一张小纸条,那上面用意大利文写着:“世间的一切荣誉就此成为过眼云烟。”
如果仅仅是庞兹的荣誉、西格尔和米尔肯的荣誉成为过眼云烟,那丝毫不值得悲哀。可悲的是我们今天依旧上演着古老的骗局和悲剧,我们依旧给自己书写着浅薄。当贼巢覆灭之后,人们总是那么可怜地发现,他们又一次亲手建造了一条通往另一个贼巢的小径。
相关阅读:《庞兹的骗局:一个金融奇才的真实故事》,美,米切尔·朱可夫著,张志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