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对人民币升值、资本市场火爆,大量国际热钱纷纷流入中国,对中国金融安全造成冲击。中国一份权威报告对国际热钱大量进入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国际热钱流入套利前,将外币兑成人民币,套利后兑成外币流出。这样频繁大量的热钱进出,将形成短期内的非正常外汇供求,直接冲击外汇储备和汇率的稳定。
近几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呈现持续较大顺差,而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贸易出现逆差,加上其国内经济长期疲软,美日等国为转嫁本国经济困境,借口近年中国外汇储备迅猛增长,极力助推、鼓噪人民币升值,对非正常外资涌入中国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中国外汇储备规模激增,加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扩大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只要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流入的热钱会继续增多,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更大。中国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从2000年开始迅速上涨,中国的房价近几年屡创新高。因此国际游资流入,不仅获得了投资房地产所带来的收益,还得到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在这种双重收益机制的刺激下,国际游资大量进入中国。
2006年1-11月份,资金来源中外资增速仅次于国内贷款。据人民银行房地产金融分析小组分析,这些国际游资主要通过四种渠道进入热点地区房地产市场:1、直接设立外资房地产投资公司或参股境内房地产开发企业。2、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或外资房地产中介公司以包销的方式批量买入楼盘,再进行商业性销售。3、外资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4、非居民外汇流入,结汇购买房产。国际热钱自2002年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并从事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使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居高不下的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因为现金的流动性最强,最方便随时进入、随时撤离,所以向中国商业银行结汇成了热钱的首要选择。国际热钱套利活动是通过套取该国货币从事投机性交易,因此大量的套利活动,导致国际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热钱的结汇使中国外汇占款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发基础货币,因而冲击了正常的货币流通,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大大增加,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这和收缩性的货币政策相矛盾,影响了其效果的发挥并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的成本,增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
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
当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外资流入的突然中断或急剧的资金短缺会严重地打击货币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突发,引起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动荡不安。而且热钱的流入还违背了利用外资的目的,助长了投机之风。利用外资的目的本是为满足生产建设的资金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国际资本剧烈套利活动所追逐的是高额的投机性利润,使得投机之风盛行,严重影响工农业及其它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资金需求,使经济建设失衡。而套利活动结束,热钱将获利退出,套取大量外汇逃走。这种高额利润的获取是对社会利益的不合理分配,是对国民收入的掠夺。套汇流出境外,必使国家社会财富过量外流,生产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目前,除了约数千亿美元的非正常外资滞留在中国伺机而动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正常外资潜伏在中国香港和周边地区,正在密切注视中国经济金融动向,伺机进入。虽然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整体良好,可一旦金融政策调整出现偏颇,蛰伏下来的大量非正常外资便会兴风作浪,造成宏观金融和经济不稳定因素。所以,中国目前正在制定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