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524 0
2007-04-20

记得去年看一张文摘报,有一篇报道的大致内容是:一位德国青年人到中国来旅游,到了中国南方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游览,但同时也看到当地人的生活水平较低,于是产生了到中国来当志愿教师的愿望。当地教育部门很高兴,先将其安排在大学,后又安排到重点中学当外语教师,他说,他来中国的目的不是帮中国的学生提高外语水平,而是传授知识。最后,根据他的愿望将他安排到一个较偏僻的农村学校,这个偏僻的学校学生年龄不一,均来自贫穷的家庭。由于当地生活条件较差,也无几个像样的老师,很多家庭甚至不愿意送孩子去读书。但这位德国青年人在这所学校中开始了他独特的教学。由于语言差异他没有过多的讲课,他上的第一课是让学生将本村的地形画在图纸上,这一过程中他和学生一起走进山村,教给学生如何缩小比例将地形画在图纸上。然后他又提出一个题目:村里的路是土路,一下雨就很泥泞,如果修条路,如何能让这条路既经过每一家、又总体距离最小?为此,在黑板的地图上,每个孩子热心地参与规划,最后经过大家的参与和认可,确定了一条最佳线路。再下一步,他提出用山石修路的想法,不仅得到学生的支持,也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在几个月后,山村每家门前有了一条石径路。这位老师又开始了新的一讲,发电的原理,并介绍了发电可通过水,可通过风等等。经过学生的介绍,当地在山中,既有水资源,也有风资源。还有丰富的木材。于是,这位老师又边教学边设计,与学生共同修建了一个风车用于发电,然后他与他在德国的哥哥联系借了些钱,带着学生开始拉电线,给每家通上电灯……。这位年青的德国老师就这样在一个小山村学校里实现着他的教育理想……

在这里,没有规范的教材,没有规范的年级与考试,但是,家家户户都愿意让孩子去上学,因为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学到了知识,还给生活带来变化。基础知识能做到这点吗?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

但是,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常态教育,我们的教育是通过规范的教育与考试,把穷地方的人才(聪明孩子)选拨到了城市,在让他们接受规范教育的同时,也把他们从穷困地区带到了发达地区。对他们个人而言,教育帮助他们改变了个人的命运!让他们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中去面临激烈竞争、去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相反,贫穷地区呢?由于我们的教育把这一贫穷地区天赋的人才(即聪明的人员)吸走或说选拨走了,结果是: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为天赋此地的人才培养出改变此地贫穷面貌的人!却让此地更穷!因为我们现有的教育将此地唯一动态的“财富”(即人的资源)“掠”走了,我们的教育留给贫困地区的仍是贫困,是更加的贫困!——谁能说这不是事实???

原因何在:就因为我们是全国一个教育模式与标准!为什么农村的教育不能接近他们的生活?为什么山村或众多农村教育不能以本地特点为主进行基础教育?为什么不能形成一套以改变现实命运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为什么不能有不同模式的教育?教育,如何为发展不平衡的中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