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我们国家的GDP真的增长的那么快吗?
奶牛有个特点,就是如果它一天正常能产100斤奶,那么当你把这100斤奶挤出来后,第 二天它还能产100斤,可是如果今天你只挤50斤出来,那么明天你还是只能挤100斤出来 ,而不是150斤,这是因为它的奶包的容积是有限的。所以它这个特点可以总结为:在 产奶能力的范围内,产奶量完全受挤奶量的制约,与挤奶量相等。 假设一头奶牛和20只猴子生活在一起,奶牛产奶给猴子喝,猴子拔草给奶牛吃。再假设 一头奶牛一天能吃100斤草,20只猴子一天能喝100斤奶,能拔100斤草,那么这头奶牛 和这20只猴子就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它们的生产一点也不浪费,一点也没有不足。它们 之间是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各取所需,它们之间是“共生”关系。如果从经济角度来 看,它们的经济形式属于产品经济,也就是计划经济。 假设有一天,奶牛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它要把它的奶变为商品,让猴子拿草来交换,而且要2斤草换1斤牛奶。这样猴子就拼命去拔草,一天下来,只拔了150斤,就只换到了 75斤奶,显然吃不饱。而奶牛就高兴了,它吃了100斤草后,还节余了50斤,它望望那 一小堆草,兴奋地想:明天这一小堆草又会增加50斤,以后每天都会增加50斤,哈哈, 不久就会成一座山,我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了。 下面我们从奶牛和猴子的整体来分析结果。 猴子的劳动量虽然比原来增大了很多,产草量也多了50%,但是它们的生活反而下降。 而多产的这些草对它们这个整体是无用的,猴子不吃它,奶牛也不吃它,只是聚集起来 看着高兴。奶牛的财富增加了,但是它的奶产量却下降了25%,它虽然还有25斤的生产能力,但是因为猴子买不起,所以它这25斤的生产能力就浪费了。所以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无用的生产能力增加,有用的生产能力下降。 经济分析家野猪兴高采烈地报导:“今年青草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GDP增加100%。” 受奶牛的启发,猴子内部强壮的也认为自己吃亏了,就鼓动分开单干。结果强壮的猴子每天可拔十几斤草,能换七八斤奶,自己吃不了就用来洗澡,说可以美容;而老弱的猴子一天累死就只能拔三四斤,只能换一二斤奶,哪里够吃的,饿得眼眶比酒盅还大。 这边猴子有饿得半死的,而那边奶牛的奶子涨得跟灯笼似的,直埋怨需求不足,把剩余的牛奶往河里挤;富裕的猴子则高兴得说:“现在真好,牛奶供应真充足,要多少有多少!” 弼马瘟孙悟空一次偶然下界游玩,看到他的子孙很多都饿得皮包骨头,大吃一惊,慌忙向玉帝禀报。玉帝不信,边剔着牙边说:“野猪不是说GDP增加100%了吗,猴子的生活应该比过去好,怎么还有挨饿的?”派千里眼一望,果真是实。玉帝就说:“各位爱卿有什么妙法?”大学士太白金星出班奏道:“惯例,每只猴子每年都要向御马园交50斤青草的税,我看免了这税就完全解决了。但是免了税后,马又不能不吃草,我看这草就全部由奶牛出,奶牛最富,这不仅税没有减少,而且还能减小贫富差距呢。”众神仙连称妙妙妙。太上老君就说了:“杯水车薪。50斤青草能换25斤牛奶,这25斤牛奶分到365天里去,一天就是6钱8分4厘9毫,按西秤就是34.25克,那饿得半死的猴子一天多吃这么点牛奶就能饱?再说,给奶牛加了税,奶牛也不是傻冒,她势必要给牛奶加价,结果猴子的生活会比免税前还要糟糕,大学士连‘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常识都不懂?”玉帝白了他一眼,讥讽他说:“你有什么好法子就说出来吧。”太上老君说:“吾知吾不言。” 哎,原来多好的世界,硬被奶牛这个狗东西给破坏了。 市场经济同奶牛卖奶的本质和现象都一样。市场经济里,富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而这 些财富中的大部分对他们的生活是没有一点用处的,例如比尔盖茨有几千亿美圆的身家 ,他自己能花多少呢,他那么多房子自己能住几间呢,只是让他看着兴奋,但是他们还 要拼命的聚敛,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大。聚敛财富是动物和人的本性。 他们要聚敛财富,那么社会就要加班加点为他们生产,无用的生产能力增大,无用的东西也增加到很多,然而穷人需要的东西,穷人因为没有钱买就停止生产,致使有用的生产能力提不起来,有用财富的产量也提不起来,就造成了穷人想好也好不起来的局面。 市场经济表面看起来是热闹的,是繁荣的,可是无用工太多,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极慢的 ,最底层人的生活几千年都不能有改变。(最后这一句,我本想写成“经济增长是极慢 的”,可是一考虑,他们好拿票子的多少来衡量经济增长速度,而他们又能印票子,所 以如果我这样写,他们肯定会拿GDP年增长多少多少来反驳我,因此我想我就不如干脆 摸到根,说:“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极慢的”,这样票子的多少就派不上用场了。哈哈)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有意思,有点跟现实相似!
政治经济学虽然伟大,但讽刺别人的时候还是应该有所顾忌,何苦动用那么多暗喻和暗指呢?
这样的故事只能让我对马克思他老人家的东西更讨厌.
另,一头牛VS一百猴的烂比喻能维持你推理出的那么多结论吗?
楼上的真搞笑 呵呵 寓言故事很多的时候就是用来比喻的 当供应=需求的时候 就是市场出清的最好结果 当然计划经济的理想状态就也是供应=需求 奶牛跟猴子只是比喻 至于他们的具体个数 并不重要
楼主的寓言看上去很有道理,但实际上问题很大。
首先,在奶牛和猴子的世界里,最初算不上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时要有人来计划的,他们之中谁来计划呢?没有看到说明。如果有人来计划,那么这个人必须要有权利才能有效的执行。当权力集中在计划者的手中,其实,这是最大的垄断经济——都这个人说了算。看看中国电信多贵就知道了,垄断的结果。
其次,奶牛和猴子的世界太小了,小到一目了然。所以,这个世界该如何计划最有效率,也是一目了然的。现实世界庞大而复杂,计划者根本不可能获得所有的信息来制定计划,结果往往导致计划及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实践证明,这种浪费程度远远高于市场经济。现实中,计划经济低效,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制度成本太高。这个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
遗产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征完了税给谁啊?
难道你会以为,征税会流入到穷人手里?那个国家会为你说话?
我想,这可能是许多人没想到的。比尔盖茨上了税,交给美国政府,然而,美国政府把税收又给了谁呢?
会是最广大的工人吗?如果真是那样,美国也不会有经济危机了。
美国如何,和我们讨论的话题有关系吗?你的意思是美国如何,我们就该如何?还是美国如何我们就不该如何?如果都不是,你想表达什么?
你的这个寓言太有意思了。
这世界上富人和穷人是一对孪生兄弟。
富人和穷人一样痛苦。
富人愁的是卖不掉,穷人愁的是买不起。
信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