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一个学院只有一个老师负责招生工作,需要负责协调联系给个教研室上报录取名单,这个很复杂,比如经济学院就好几个教研室,而且个别教研室还和其他教研室录取规则不一样.这期间还要做调剂,转导师,改类别,机动名额地分配等各项工作,这些都要特别申请,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等大名单报上来后,还要细分每个考生类别(包括公费自费的类别),这个绝对不能错,往往要核对几遍.等这些确定后,还要往数据库中将录取考生信息,类别等,也不能出任何错误,同样需要核对.这些弄好后,还要向研究生院上报、层层审核,尽最大地可能做到公平,这也要时间。研究生院等所有院系的名单报上来后,才统一对外公布,其中协调过程很费时间。
所以,在事关每位考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上,需要的是细心,自然要时间。可能有人觉得效率低,但想想,假如为了追求效率,漏报了一人,或者本来公费的误报成自费,再假如这个倒霉蛋是你,你会怎么想呢?要将心比心。
每年这时候负责招生老师最辛苦,经常加班,有时饭都顾不上吃。而且也没有额外奖金补贴。这些是我轻眼所见,决无半句虚言.
希望所有考生以最大地耐心等待,以最宽容的心理解。如果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今后如何做得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