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56 0
2007-04-23
益西彭措:请放弃恐慌和圈养——评股市419和经济管理



一、背景情况

今天的中国股市尚未收盘,但大盘上海已经下跌近5%,下跌750余家,上涨仅110家。

本次下跌源于昨日推迟公布的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一季度GDP数据突破11%,三月CPI突破3%,均超出了预料。中国经济学界测不准原理再次发生作用。

由于很多人呼吁压制股市,政府强化紧缩的意愿明显,因此,在经济数据强劲的背景下,今日股市大幅下跌。

二、中国经济管理的历史习惯和背景

中国经济的价格管理和货币紧缩是十分严厉的,20年不涨工资、不涨物价,货币量是零售额的6%,管理者十分习惯这种管理模式,并美其名曰宏观调控。

今天的管理者依然沿用这个套路,意欲控制物价、控制股市,把物价和股市价格当作圈养对象加以控制。这既不合环境条件,也不合经济形势。

严厉的价格管制和货币紧缩在历史上不能说是错误,而是条件使然:

第一,当时的中国是调拨体制,货币力量只是补充。

第二,当时的中国处于短缺经济中,不仅工业品短缺,生活品也同样短缺。

第三,当时中国处于西方美国集团和东方苏联集团的双重封锁压力下,经济形态属于封闭体系,具有内部可控性。

因此,控制物价、控制货币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但是,在今天把上述管理方式延续下来并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正确理论来使用是完全错误的。

三、目前的经济方式和管理变革

中国目前的经济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尽管某些国家试图搞贸易壁垒的风波,但总体上没有人敢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因此:

第一,中国目前的经济是全球开放经济,因此,世界性的资金过剩和物价攀升必然向中国传导。

中国引进外资是主动性吸纳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货币。美元货币过剩量巨大,总额约60万亿,支撑着全球经济产品的美元结算体系,也支撑着全球虚拟经济体系。

因此,尽管美国经济增长率很低,但对国际石油、金属原料的拉动力十分巨大。

目前的金属、能源价格均是三年前的5到10倍,价格上涨主要在去年和今年。中国的石油、金属、矿石等原料进口,必然吸纳世界性的价格上涨。

中国的基础原料有30%来自世界市场,按平均价格上涨6倍计算,传导到中国的物价指数是上涨1.8倍。若涉及这些原料的产值占总产值50%,则总体价格指数上涨了90%。

也就是说从2005年底到目前统计的十五个月中,中国总体价格指数必须上升了接近一倍,才能完成顺势价格。

这样一来,在十五个月里,每个月的物价环比不得少于4.1%。

但事实是,中国在最近的十五个月里,物价环比指数低于2.8%,也就是说,中国只完成了国际传导价格的50%上升,尚有50%的上涨力量被货币紧缩消除了。

而消除这50%价格上升的代价是债务链增长,企业资金短缺。

债务链增长、资金短缺只能导致企业困境加深,面临欠资、欠款的困境。

而缓解这一困境的办法就是银行信贷增长。这还是能够在银行取得贷款支持的大型、重点受扶持企业。

中型、有能力的企业只能要求破产和兼并。

小型、民营产业要么熬过这个关口,要么转手企业。

打工者只能要求增加工资。

而目前中国经济状况恰恰是信贷增长过快,地区性加薪压力增大,商业企业面临饱和竞争的危险局面。

因此,仅仅世界性原料涨价,中国物价指数必须维持环比高于4%。

任何维持物价指数低于3%的紧缩措施必将带来经济动荡和危机加深。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用国际原料,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状态,但这是国家和民族的死路。

第二、中国国内的价格压力: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价格、建设新农村,这是必须的维持社会和谐的手段,也必然导致核心物价指数上升。

不计化肥、机械费用的上涨,仅仅政策性提价,粮食、副食仅仅提价2%,整个社会的物价核心指数将直接上升2%。加上化肥、机械、人工的上涨,核心物价指数上升15%是必然结果。

分布在十五个月里,每个月物价指数必须增高1%。

因此,前述两项合计,中国物价指数月环比必须高于5%才能维持经济和社会收入的双增长,实现和谐、稳定的经济增长。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措施必须实行动态化转变。

由于是全球性经济、由于是货币市场化经济、由于是基本品过剩经济,中国的经济管理不能死守任何价格标准,必须根据经济需要和物价波动,维持货币增量和价格增量的均衡:

1、必须计算国际价格被动传导引起的物价总体增幅,这个数据必须有月报和季报及年报。没有这个数据,物价控制是十分有害的。

2、必须计算改善国内农民收入导致的核心物价上涨。为改变国内农民的收入状况,在一段时间内,核心物价指数月环比上升1%是必须的,这个状况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因此,农业计划必须列入货币政策中。

3、经济发展情况的货币增量需求,这个模式央行和调控机关是掌握的,拉动力量在10%左右,也就是说,货币量超前经济增量10%左右。但由于没有计算前两个分量,拉动力量被前两项吞噬了。

因此,实际经济增长力量主要增长在了外资,而民族经济增长缓慢,屡屡陷入破产兼并和被收购的陷阱中。

因此,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不是死死盯住物价,而是动态地维持物价和货币量的平衡增长。

世界原材料传导性物价中国不能也不应该调控,农民增收性物价也同样不能调控。二者对中国来说都是被动性物价。中国货币和调控当局必须与世界共沉浮。

世界发水,中国船高才能不被世界性洪水淹没。否则,世界放水,中国无船,中国经济将被淹没。

中国经济管理当局必须从圈养人转变成牧马人,放牧对象是世界货币和世界资源。

四、中国股市状况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世界性物价上升,中国价格在十五个月里必然上涨一倍,这是维持顺势价格的基本需求。

而再2006年里,中国股市恰巧上升了一倍,因此,中国股市的价格不是高了,而是恰巧应对了世界性价格上涨。

在目前的价格下,中国股市还能否上涨呢?

1、股改的正面后果:股改使公司资产增殖很大,许多公司承诺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伴随资产优质化而来的是公司业绩大幅提升。提高50%已经是小意思,倍增的公司也比比皆是。因此,未来股市还将上涨。

2、人民币升值的效果:尽管人民币升值得到了炒做,但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并没有在股价中体现。

币值升高意味着资产提价,随着人民币升值的不可逆转,股市价格还将走高。

3、商业竞争向科技竞争的转变,中国改革从不准经商到全民皆商,已经二十余年,单纯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企业必然向高技术、垄断方向发展,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因此,科技价格、垄断价格将在中国出现。这是世界产业的发展方向。如英特尔垄断芯片价格、微软垄断软件价格等。

虽然中国短期难以在芯片、软件上取得垄断价格的权利,但中国的稀土、焦炭、机械、卫星、航天产品将不断取得垄断价格权。垄断利润的出现将带动股市上升。

4、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力量:

中国政府如果不犯新错误,仅仅纠正过去的错误将使经济发展不是减速而是增速。因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在渴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这与人口1亿、2亿的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股市将伴随经济同步增长。

5、预期的货币注入:

中国股市有大批企业正在资产注入,这是一个公司集团的内部注入过程。还有更大的注入在未来。

中国企业是在货币紧缩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为因应国际竞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垄断企业,中国企业面临着货币充分化的重大机遇。

中国企业要么完全殖民化,要么出现中国的波音、马丁、壳牌、西门子、摩根、高盛。

这个机遇已经超出了股市本身,是中国求强的机遇,而这个机遇必然反应到股市上。

也许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但中国人民和政府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必然选择这条路。

因此,展望十年,中国股市将不再是圈养的绵羊,而是世界经济的领航者。

今天的股市下跌已经不是泡沫问题,也不是股市本身的问题,股市下跌正在拷问中国经济管理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穿新鞋走新路。

无论管理者今天和明天作出什么决定,中国管理模式的转变必将成为历史必然。

一个国家可以忍受一、两次错误,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党和人民是不会忍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