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议:应该全面的考虑所谓保健的有限性。换句话讲,即患病同时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种特点。
所谓必然性,是和患病前的保健投入是类正相关的;而偶然性则与保健与否或在保健上投入多少没有相关关系。
如果建模,可以考虑二元模型,设定必然性变量用保健投入的函数表示,而偶然性可以用一个随机变量近似处理。
下面举例具体说一下概念吧:
1、医学研究指出: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多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果重视保健,是可以预防或者降低发病概率的。
2、急性病通常是由于与外界环境改变或影响所导致,如细菌病毒感染,又如意外直接伤害等。此种状况是保健所无法改善的。
故人们选择先医疗后保健是由于本身的预算约束无法同时满足上述二者的次优选择。通俗的讲,保健只能起到锦上添花、如虎添翼的作用,并不能够直接代替医疗。试想,如果一个人把所有预算全部投入到保健(健身、保健药品等),但突然遭遇交通事而需要大量的钱来紧急诊治,命悬一线,以前的保健再多又有何用?你提到“农村的一些人”不保健,这当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因素(无保健知识和意识),但更大的可能则是由于低收入的农村人面临更加严峻的预算约束,使他们不得不“弃车保帅”,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当前无限的“医疗黑洞”中……插一句,有些人即便是倾家荡产,生了病还不一定能够看好,哪有闲工夫在没病的时候吃补药呀?!
所以,在说农民不理性之前,不如先来呼吁有关部门减低医疗费用、增加医疗设施和医生以及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这样除去医疗的必要支出,人们如果都还能剩下些钱来,那么,关心自身健康自然会使他们关注保健!
综上所述,所说“人们忽视保健,重视医疗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不成立!
---------------------------------------------
教训: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经济学的基本范式成本-收益法在比较两个不同主题的成本时,前提是必须受益相等。换句话讲,我们比的其实不是成本,而是利润=收益-成本!!
------------------------------------------
附粗糙建模,抛砖引玉:
如果设 医疗的利润 Profit1 = U1 - C1
那么,在农民工“老葛”的权重下 保健的利润 Profit2 = 0*p + U2*(1-p)- C2 (p=患急性病或遭受意外伤害的概率)
U1 、U2为收益(效用),不得病>得病但治好>得病治不好或没钱治=0,所以有U1<U2,再假设lz的条件成立,即C1>C2,
目的就是在给定某p值时,最后比较Profit1和Profit2的大小关系。
即确定多项式: U1-U2+U2*p-C1+C2 的符号,为正,则多投入医疗较为理性;为负,则投入保健更为理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8 23:42: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