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和经济学一样其实也是研究人的行为的。标准金融学是建立在新古典的假定基础之上。正因为对人的行为模式做了如此严格的假定,才使金融理论从纷繁的现实中抽象出来,也才能使用数学的工具。但是事实证明,人远非理性,人的行为模式是复杂的,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行为金融即是研究非理性和对称信息下的金融行为的。但是如果把理性人假定,完全市场和EMH推翻后,金融学的大厦如何有构建呢?人的行为是如此的复杂,如何把握理论抽象和回归现实之间的度呢?社会科学是否也应该数理化呢?翻看经济研究的文章,尤其对于金融市场的文章,通常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论和异常复杂的计量方法(这也是从国外搬过来的)。他们的分析和现实的差距何其大也!!!!有解释力吗?我不否定数学工具的应用。相反我也在学随机过程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楼主讲得很有道理,我在金融经济学十讲的前沿里面看见这样一段话:
对于经济学为什么需要数学公理化方法,德布努的回答是:坚持数学严格性,使公理化已经不止一次引导经济学家对新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使适合这些问题的数学技巧用得更好。这就为向新方向开拓建立了一个可靠的基地。它使得研究者从必须推敲前人工作的每一细节的桎梏中脱身而出。严格性无疑满足了许多当代经济学家的智力需要,因此,他们为了自身的原因而追求它,但是作为有效的思想工具,它也是理论的标志。
在这样的意义下,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现代数理经济学、数理金融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当然,这并非意味着通过对各种现象、实例、故事的描述、罗列、区分,使人们从中悟出许多哲理来的“文学文化”的认识方法不能认识经济学、金融学的一些方面。但是认为经济学、金融学不需要用公理化方法构架的科学理论,而只需要对经济现实、金融市场擦眼观色的经验,那将更不能认识经济学、金融学的本质。
正因为新古典理论的建立和其严格的假设,才不断的有理论去质疑它并一步一步地放开假设,行为金融的逐渐发展和得到认可也是因为对传统的理性经典理论的质疑。并且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实验经济学中得以发展。因为实验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行为经济和金融学的发展。
经济学,金融学研究需要的是一个大梯队,不只是一小部分人,他们中间既有纯理论研究的(基础研究),也有做政策分析的(应用研究).作为学生,还是把经典理论学扎实,把数理基础打好,理论研究是内功,应用性研究是招式.
至于在学术上如何再突破,我不好讲,必须把前人的东西学透,在巨人肩膀上才能有所突破,在没有更好的理论解释现实的情况下,旧有的理论是最好的
我同意4楼的看法,纯理论和应用研究都应注重,因为现在金融在理论上的突破不多,所以我们看到的主要是应用研究,大家看到的就大部分是数理金融了
可是我觉得好像目前国内的水平在理论上投入不足
着眼于眼前利益,心浮气躁,理论上研究,枯燥,钱来的不快,面对那么多论文指标,好像很难静心
咱们就举一个比较典型的学科,数学
如果读了这个方向,按道理说虽然用不着整天围着公式定理和符号转圈,可是也不能完全钻到钱眼里面
什么基础理论,什么课堂教学,什么严谨的推力和证明,只要能尽快和项目贴边,就往哪里钻
我觉得这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想那种据说在Princeton一待就是8年也不教学默默无闻潜心研究最后证明了
费马大定理的人好像不多,如果是在中国,那别说证明,早把你赶出学校大门去买猪肉了..........
同意wps2001的说法,这就是当前的社会。高深其实也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