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636 5
2007-04-24
<P><FONT face=Verdana> </FONT><FONT face=Arial size=4><STRONG>真名师不是制造出来的 更应着重人格道德</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据报道,厦门将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1400位名师,厦门市教育局日前公布的意见透露。根据意见,1400位名师将包括,遴选100名教师作为专家型教师培养对象,300名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00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名师岂能千人一面</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推行名师工程,让更多教师成为专家型、知识性和研究性教师,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利莫大焉,可看到厦门市要在五年时间内培养1000名名师的时候,还是禁不住想提个醒:真名师不是闭门造车培养、制造出来的。</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名师不是应试教育、作课高手,更是思想先锋、素质高手。在我看来,名师之所以著名,更在于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思考阅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个性风格,给予学生知识震撼和学习引领。可是,看看现在的所谓名师,只要经过省市级别的优质课大赛、经过了作课程序,获得了一定级别的教育荣誉和优秀升学率,就是名师了。而仔细留心,这样的名师竟有一个共同特点,千人一面、特点雷同,有的竟然还不爱读书,如此思想单调的贫乏者充其量只是“名誉教师”、“造星运动的产物”、“领导干部炫耀政绩的招牌”,对这种“名师工程”的华而不实,实在不敢恭维。</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名师不是培训班的有声产物,而更是教育跌打滚爬的无声熏陶。纵观那些成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7岁当小学教师,29时岁辞去教育局长职务,刻苦努力24年,写出来《给老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教育专着。中国的陶行知,在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得到了升华了教育观念,晓庄师范得到大家认同,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名师只有在漫长的教育实践中,经过无数次教育磨练,见多识广,才能形成宽广的教育胸怀,形成了厚积薄发的教育理性灵感,这种经过群众叫好和实践的才是真名师。而现在的“名师工程”多是速成的,经过基层选拔,再经过某个级别的培训,结业后获得荣誉证书,就名正言顺成为名师了,根本没有经过沉重、苛刻、漫长的现实考验,这些名师的作为经验能否推广,不得而知。这种培训机制与“GDP崇拜”一样,拔苗助长,名难符实。</FONT></P>
<P><FONT face=Verdana><STRONG>     更应着重人格道德</STRONG></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名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道德、奉献和无私的产物。名师更是人格魅力和道德标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像北京市特级教师孙维刚,几十年如一日,经常将自己的钱给学生垫付学费。就像76岁高龄的特级教师于漪,在物欲横流中坚守抗争和高尚:“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把你的生命、你的智慧同青少年的成长捆绑在了一起。育人先育己,修身齐家,首先是修身。提升自己要有养料,要读书!”他们留给教育的更是人格的高贵和伟岸。而看看现在的有些所谓名师,出名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自我业务,而是为了博取功名,可挂名出书,获得不菲的“名利瓜分”;可办班招生,得到可观的经济回报,自己应该坚守的奉献、无私和教格高尚成为空谈,“名”从何来?</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厦门市培养名师的初衷很好,如果上述几点不能避免,恐怕这种名师工程也会成为昙花一现的教育败笔。(耿银平)</FONT></P>
<STYLE type=text/css>
.pages {font: 12px '宋体','Times New Roman'}
.pages a {color:#000;text-decoration: underline;padding:0 4px;}
.pages a:hover {color:#006699;text-decoration:none;}
</STYL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4-24 17:11:00
教师的人格道德固然重要,但学术精湛,教学技艺超群也非常重要,那是师者的立身之本,尤其是对名师要求更甚。所以文章仅强调“着重人格道德”是不完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4 19:29:00
厦门大学出名师很简单,学校里拿出几百万块钱,给那些老师们做广告,编写故事,拍记录片等措施很快就能制造出1400名名师,呵呵,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能出多少名师呢??象一个学校就能培养1400名,那中国所有的老师都是名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4 19:38:00

中国的大学越来越象企业了,学生是大批量生产,现在才发现名师居然也可以批量生产.真是吓人...不知道那1400名名师中又有几位是真正的名师?真正的名师是才能和人品两全的,不是随便就能产生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5 17:13:00

我注意到“厦门将力争用5年时间培养1400位名师”。

“培养”二字,则意味着厦门市教育部门的业绩与功劳。若是“脱颖而出”的会是领导们的功劳么。

培养——制造。很多好事办成了坏事,就是因为现在某些官员太看重自己的“功劳与业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4-25 21:25:00
中国历来是不缺乏造神运动的先例的,中国也历来善于搞运动、搞工程。君不见“211工程”、“985工程”来建设高等教育,“百千万工程”、“21世纪人才”等等造星运动?这是中国的沉疴,但是各方面都是既得利益者,有几个人会反对呢。反对的人反对有效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