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7 1:29:12编辑过]
兄弟感觉上面说的做法,更容易培养人(人,远远大于高于人才,培养好了人更容易出人才),更象是学校。而我们呢,似乎象科举--填鸭生产线,即便这个生产线生产出了物理学尖子,数学尖子,等等,我们也难以和他们进行物理学、数学等的竞争---何况,我们即便有了世界第一的科学家,也会被他们挖去。
我们的学校教育,落后(科举传统)和不正常(急功近利)。
假若打比方,那么,我们的学校教育,和他们的学校教育相比,我们能在两个项目、两个片段上取胜:
1、类似奥运会的竞争。比人尖子,单纯项目的单纯比赛,我们有可能取胜。
2、类似古罗马时代军团作战的竞争。我们有可能取胜。
但是,整个社会生活,远远大于、高于奥运会片段、军团作战片段。假若我们把奥运会、军团作战之类的片段,当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那么,即便我们能在片段上大获全胜,则其实我们已经没有国际竞争力了吧。
我觉得比较中国和国外的教育,应该分开层次来比较,而不是很单纯的去用一种印象去比较.在之前看到关于中外教育差距在什么地方的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看法
毕竟人的兴趣,志向,能力都是有所差异的.
假如总是认为,中国的学生要比国外学生知识面什么都要好,我觉得是一个误区.
就像我和我表妹. 我是读工程的,她是读音乐的, 你硬是拿我的数学和我表妹比较是没有意思的,干吗不用我表妹的乐理和我去比呢。我学乐理对于我没有用,我表妹学数学对于他也没有用. 你硬是这样比较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
我觉得国外的教育,更加尊重学生本身的选择,而不学国内的一体化教育.什么都相当统一的.直到高2还是高三才分文理. 但是我想问,假如对于那些立志要学音乐,美术,中文的学生,硬让他们读数学物理是不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呢.
我表妹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她一直就是立志读音乐,钢琴的天赋也很好,现在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 但是假如在国内,她就可能因为数学让他进不了中央音乐学院. 我觉得这样是对人才的一种摧残.
我觉得要比较,就把国内和国外同一志向,同一层面的人去做比较,比如IT的按照IT的比较, 土木的归土木的去比较, 金融的归金融的去比较. 复合性人才归复合性人才去比较. 这样更有利于大家了解清楚差距.
美国中学教育有点像参加自助餐派对,个人根据喜好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以及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结果派对过后人人觉得很开心,各得其所。
中国中学教育类似于吃学生食堂,主食只有米饭馒头,配菜的品种单调,每个人都被迫改掉自己的饮食爱好来适应学生食堂提供的饭菜品种。结果是,个人的口味被抹煞了,只能寄希望于学生食堂慢慢改善伙食。
毋庸置疑,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允许他们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食品;而中国无论经济上还是教育资源上都处于发展国家水平,除了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外,大部分中学都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
这个不单单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美国式的中学教育在中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美国中学教育有点像参加自助餐派对,个人根据喜好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品,以及自己喜欢喝的饮料。结果派对过后人人觉得很开心,各得其所。
中国中学教育类似于吃学生食堂,主食只有米饭馒头,配菜的品种单调,每个人都被迫改掉自己的饮食爱好来适应学生食堂提供的饭菜品种。结果是,个人的口味被抹煞了,只能寄希望于学生食堂慢慢改善伙食。
毋庸置疑,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允许他们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食品;而中国无论经济上还是教育资源上都处于发展国家水平,除了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外,大部分中学都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
这个不单单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国民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美国式的中学教育在中国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经济好,教育资源多,当然有作用。不过,兄弟觉着,我们的问题主要不是钱的问题,不是经费问题,而是教育标准、教育观念的问题,其中一个关键的现实问题是高考问题。
仅仅举美国等国家、地区的义工,这种东西,对于人的成长有好的作用,对于提高科学技术等等也有好的作用,而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经济实力。但是我们没有搞,也搞不了,至少因为高考的现实情况,就导致了没有老师和家长支持叫学生去做义工。
个人觉得这样学起来可能知识面比较宽,但是基本功就很难说了.象学经济学,我们大一学的是数学分析,可现在学一些东西时觉得数学知识还是不够用.怎么都觉得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硬工夫去学的.
至于义工,咱们学校也有规定,可实施起来就有点...在草坪上站几个小时,随便拔两根草就可以达到时间量.自己都觉得良心不安,但又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现在的情况下,要做合适义工也很难.
个人觉得这样学起来可能知识面比较宽,但是基本功就很难说了.象学经济学,我们大一学的是数学分析,可现在学一些东西时觉得数学知识还是不够用.怎么都觉得有些东西还是需要硬工夫去学的.
至于义工,咱们学校也有规定,可实施起来就有点...在草坪上站几个小时,随便拔两根草就可以达到时间量.自己都觉得良心不安,但又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现在的情况下,要做合适义工也很难.
做义工,有可能让学生增长服务社会的精神,更尊敬父母和其他人,更善于交流、合作,更了解社会生活,也更能发现、了解自我,和发展自主自立自尊,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等等。做义工,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而有各种各样的利弊。做义工,不等同于做工、劳动。
显然,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去做义工,应该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
单独就经济学的学习来说,有许多人数学学得好,但是经济学的成绩并不那么好,对理论的应用和研究也不那么好。另外,经济学是研究人的,是研究社会生活的,而数学,不等同于人学、社会生活。
兄弟觉得,我们中国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本来就不适当,这一不适当的目的,又被应试等等再次扭曲。
兄弟认为:什么叫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尽可能发现和发展人的个性,就是树人的过程之一(当然,在这种过程当中,包括学习前人的一些知识)。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去学习书本知识,并不是培养智能工具。
做义工,有可能让学生增长服务社会的精神,更尊敬父母和其他人,更善于交流、合作,更了解社会生活,也更能发现、了解自我,和发展自主自立自尊,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等等。做义工,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而有各种各样的利弊。做义工,不等同于做工、劳动。
显然,学生并不是每天都去做义工,应该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
单独就经济学的学习来说,有许多人数学学得好,但是经济学的成绩并不那么好,对理论的应用和研究也不那么好。另外,经济学是研究人的,是研究社会生活的,而数学,不等同于人学、社会生活。
兄弟觉得,我们中国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本来就不适当,这一不适当的目的,又被应试等等再次扭曲。
兄弟认为:什么叫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就是尽可能发现和发展人的个性,就是树人的过程之一(当然,在这种过程当中,包括学习前人的一些知识)。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去学习书本知识,并不是培养智能工具。
单纯地模仿西方无异于东施效颦。
谈到义工,明显是个外来语,不如就说是志愿者。中国缺的不是欧美那种义工,其一是中国慈善事业远没有欧美发达;其二是中国还有比那些小修小补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举个例子,乡下的孩子没有合格的老师,去做个支援教师远比给街道大妈打扫房间来的有效。
谈到数学,真正要学好经济学,就不能指望老师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很多东西都是要自学的。另外就是中国教材本身编的不科学,对于什么是好教材,中国和美国的标准很不一样,在中国教授们看来,似乎让学生轻易就搞明白的就不算有深度;而美国好教材的标准是是否能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此他们宁愿让教材简单易懂。
以前发的帖子里面说过,中国现在的问题都是由于过去许多年造成的,要纠正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必须慢慢等待那批左倾的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各种体制改革才能彻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8 18:31:30编辑过]
关于义工,兄弟觉得,这主要是参与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学会和其他人交流、合作,同时体验一下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等等。在这种过程当中,学生也可以写“实习报告”---只要把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就可以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了解他人,和观察、分析社会生活这个对象。这跟单纯的学习一点劳动技能,和感受一下劳动的辛苦,是不一样的。
经济学,是学不好的。因为,经济学的内容太多了,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包括数学)太多了,任何人都是永远学不完的。
那么,我们能够了解前人的一些结论,和了解到他们如何得出这些结论的,也就可以了。同时我们也可以说,经济学当中的那些大师,都是没有全面学习经济学的,也不是学习得最深的,其成果也都不是凭借学习吧-----他们只是有自己的发现而已,只是有独到之处而已。
谈到数学,真正要学好经济学,就不能指望老师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很多东西都是要自学的。另外就是中国教材本身编的不科学,对于什么是好教材,中国和美国的标准很不一样,在中国教授们看来,似乎让学生轻易就搞明白的就不算有深度;而美国好教材的标准是是否能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此他们宁愿让教材简单易懂。
以前发的帖子里面说过,中国现在的问题都是由于过去许多年造成的,要纠正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必须慢慢等待那批左倾的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各种体制改革才能彻底。
“而美国好教材的标准是是否能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此他们宁愿让教材简单易懂。”,
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在说:你们学生不需要好好学习已往的经济学知识,知道即可,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和自己能去发现问题即可。换言之,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在说:经济学,是不能靠学的。
“中国现在的问题都是由于过去许多年造成的,要纠正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必须慢慢等待那批左倾的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各种体制改革才能彻底。”
老兄,其实你完全可以自己去看一下,中国都有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主要由什么人造成的,这些人左倾与否。
另外,中国的问题,并不在于体制(中国的体制,当然有各种利弊了),而在于有体制却不执行。进而来说,中国不需要任何改革,仅仅需要拿制度当制度,有体制就执行。
老兄,兄弟就是左倾,但是兄弟或兄弟的左倾思想,或其他的左倾人、左倾思想,造成什么了?反而,兄弟对真实世界的了解,比你了解的真实,兄弟对自由认识得全面深刻,比你坚持的尤其更多,不过,兄弟不懂经济学,却比你更懂经济--------经济是什么呢?是运动着的大活人。
所以说,兄弟一点数学都不去学,也比你学习经济学学得好的吧?
“而美国好教材的标准是是否能激发读者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此他们宁愿让教材简单易懂。”,
那么,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在说:你们学生不需要好好学习已往的经济学知识,知道即可,有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和自己能去发现问题即可。换言之,他们在一定意义上是在说:经济学,是不能靠学的。
“中国现在的问题都是由于过去许多年造成的,要纠正也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必须慢慢等待那批左倾的一代人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各种体制改革才能彻底。”
老兄,其实你完全可以自己去看一下,中国都有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主要由什么人造成的,这些人左倾与否。
另外,中国的问题,并不在于体制(中国的体制,当然有各种利弊了),而在于有体制却不执行。进而来说,中国不需要任何改革,仅仅需要拿制度当制度,有体制就执行。
老兄,兄弟就是左倾,但是兄弟或兄弟的左倾思想,或其他的左倾人、左倾思想,造成什么了?反而,兄弟对真实世界的了解,比你了解的真实,兄弟对自由认识得全面深刻,比你坚持的尤其更多,不过,兄弟不懂经济学,却比你更懂经济--------经济是什么呢?是运动着的大活人。
所以说,兄弟一点数学都不去学,也比你学习经济学学得好的吧?
首先,我没有表示经济学是不能靠学的,我是说好的经济学者大多是靠自学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其次,我所说的左倾不是你所理解的左倾。其一,左倾的人也会做出右倾的事情,原因在于脑子中关于是非的概念太绝对,这种人所制定的政策甚至可能是右倾的。其二,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种种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心思或有能力去弄清楚这些社会问题的症结,我认为,大多数社会问题可以归结到制度或体制因素。
最后,大家在讨论问题,不要动不动搬出“谁的经济学水平高,谁的经济学水平低”之类的无谓争论。在我看来,这些华而不实的问题对弄清问题真相毫无帮助。
我是说好的经济学者大多是靠自学的,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所谓自学,,,怎么说呢,其实不是那种念书吧,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读书吧,学习吧。换言之,好的经济学者,不是靠所谓的学习,而是靠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而书本,而经济学知识,可以是他们观察、思考、发现的一个对象、契机。
这是兄弟的看法。
老兄的看法,参见楼上,前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8 19:12:46编辑过]
其次,我所说的左倾不是你所理解的左倾。其一,左倾的人也会做出右倾的事情,原因在于脑子中关于是非的概念太绝对,这种人所制定的政策甚至可能是右倾的。其二,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种种问题,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心思或有能力去弄清楚这些社会问题的症结,我认为,大多数社会问题可以归结到制度或体制因素。
左倾的人做右倾的事情,那么,左倾这种倾向难道还起作用吗?作出右倾事情者,难道他左倾?
如果老兄你想说思维极端,那你就直接说思维极端,不要说什么左倾右倾。
其实,制定政策,首先有一个是否依法办事的问题,政策大,还是法律大?其次,制定政策要考虑人们的利益倾向,第三,政策制定者,有自己的利益倾向----------而这些,跟老兄你所谓左倾右倾有关吗?
老百姓啊。。。老百姓很聪明,很明理,但是,中国老百姓有那种坏的国民素质-----各行其是、得过且过。换言之,是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心理,左右着他们的行为,其实他们很清楚现实当中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
再说,以前的老百姓,常讲一句话:还有王法吗?以前那杨乃武小白菜就明白:封建皇帝那王法,并不会判他们有罪,也没有允许任何官员巧取豪夺去损害老百姓的私有财产,是那官员枉法徇私了。
老兄你可以看看,中国大多数的问题,不能归结到任何制度或体制,因为,你老兄从制度或体制当中,你找不到那根据。中国并没有什么制度或体制,叫腐败分子腐败的,叫官员枉法徇私的。
最后,大家在讨论问题,不要动不动搬出“谁的经济学水平高,谁的经济学水平低”之类的无谓争论。在我看来,这些华而不实的问题对弄清问题真相毫无帮助。
那么,老兄你是否还坚持你的所谓的“左倾”观点呢?
在老兄你看来,你举出关于左倾方面的例子来,是在讲理。你也认为那不是无谓争论。
其实呢,兄弟照样有的是道理,来说明兄弟之所以说出“谁的水平高,谁学不好”也是在讲理。
其实呢,老兄你并没有认识到,你也是在纠缠于“人身攻击”了,你自己无法做到自己的关于“无谓争论”的看法。---说这些,老兄你是不认可的吧。
“左倾的人也会做出右倾的事情,原因在于脑子中关于是非的概念太绝对,这种人所制定的政策甚至可能是右倾的。”
老兄在这里,是想说“是非观念太绝对,走极端,一意孤行”吧。
其实,思维极端,左倾,右倾,都是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是依法办事还是违法犯罪,是人治还是法治。
在国际先进那里,一贯或者一时间思维极端的人,太多了,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任何人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时候都可能实际成为了固执,任何左倾、右倾都太多了。但是,他们就没有效率优先,就没有不讲理不争论。
这里的根本,是人治还是法治,是违法犯罪还是讲究道理、讲究利弊、讲究变通、振振有词,是奉行法律,还是奉行权益。
换言之,一意孤行、不择手段,根本就不是什么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左倾、右倾问题,而是高高在上、有法不依、无人制约之问题。
在国际先进的美国,等国,都可能历来就有左倾党,右倾党,而统治集团内部,关于发动战争还是不发动战争,都可能各有极端,还都固执己见,但是这些,都不是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奉行法律,拿制度当制度。
而我们呢,能够为了文革或者改革,而不择手段,无所畏惧,其实不过是一把手说了算,不争论,不讲理。
不准发言,不准讲理,难道是思维极端问题,是观念绝对问题吗?不是的,是叫侵犯公民权利,非法禁止宪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28 19:44:10编辑过]
左倾、右倾都有思维极端的人,这点不需要论证吧。医生,科学家当中,思维极端的人同样很多。还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估计说这话的人,肯定杀人放火了,看他话的人,肯定人际关系僵化的。
兄弟认为,所谓左,所谓右,所谓思维的极端,都是伪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治,还是法治?
主权在民、依法办事,就叫法治。
比如,前些日苏州有个老汉为了拆迁的纠纷把拆迁办公室的人杀了,老汉平时是相当老实的人,这个故事说明了依法办事的重要。因为,并没有任何制度,叫他们野蛮拆迁,也没有任何制度允许他们杀人放火,而他们呢,偏偏有法不依。假若小孩子生活在一个有法不依的社会里面,他还重视法律吗?他在鄙视枉法徇私之行为之官员的同时,也就会鄙视法律了-------如何叫他不偏激呢?没办法。如果每一个小孩子天天都喝大头娃娃牛奶,那么,当他们长大了,他们一看到奶牛,就很讨厌死啦!
老兄你很聪明,但是,你一是以言代法,二是随波逐流啊。
这就好比,喝大头娃娃奶的娃娃,一长大了,他看到奶牛就打。可不吗,没有奶牛,怎么会有牛奶?继续饲养奶牛,那就是,这个,发展毒品啊。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良奶牛的基因,如果一时间改良不了,那么,就等待奶牛基因的偶然的突变吧。
其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就是给日本人当牛做马,也可以征服小日本的。。。八旗子弟,就是先例!
这不是个钱的问题么?
美国有钱才是硬道理,有钱老师都围着转,
有钱你想上学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但是那些urban school和public school呢?
学生什么都不懂,连table of content都不知道,也不看书,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那中国强多了。
但是我觉得如果有钱还是应该上好学校,没钱就只能上差学校,
公平和效率不能兼顾,只能是好的好,差的差。
如果有人说国内学校不好,那我觉得可能就是效率上差一些,
有钱的没钱的好的差的,混在一起,有学生在高中英语过了四级,到大学还要从头学大学英语
这才是很多牛人不爽的地方,难怪出不了诺贝尔奖
但是,你们愿意像美国这样做吗?可能这个太有争议了,答案是我也不知道
兄弟觉得,钱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重要。
教育的目的,教育观念,都很重要。所谓教育,是用来发现个性、发展个性的,还是用来学习知识、技能的?是使人成人的,还是接受消化既有知识的?前者立足于育人,后者立足于教书。
假若拿出很多钱,找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设施,用我们现在这套观念、习惯来培养一百万高智力的学生,他们各有千秋,同时每个学科都成绩不错,那么,是否就能培养出大师呢?兄弟感觉很不乐观,因为,这好比是百科全书在不断更新版本----学校成了智能印刷厂了。
前人的知识,是怎么来的?是他们有血有肉的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在看,在想,在动手,他们在生活,在和各种各样的人物、事物进行着交往,从而得到了知识。
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当是接受知识,而应当是了解世界、了解前人的生活,并发现和发展学生自己的生活,这包括通过“前人的知识”这个中介、这个学习前人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师生一起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教育,应当是爱人、立人、树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存储器。学生,应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应当被看作人,和成为人,尽可能象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那样生活着,在生活,而不是什么对象,更不是什么工具。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了。
前人的知识,不应当是教育的目标,而应当是一种手段:让学生在和人类已知和未知的人物、事物的交往过程当中,去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手段。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让学生作为人,去接触一个河流(并把这种接触本身看成目的----这是人的一种生活过程,这是在扩展、丰富人的生活,这是生活着的人),其价值不次于让学生接触一个词汇、一个公式。而这个词汇、公式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已往的人类,在接触人物、事物当中,在这种交往活动、生活过程当中,有了独到的观察和思考---这是一个交往过程当中的活人,才得来的。
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发现个性,发展个性----也就是爱人、立人、树人。
怎么让学生成人呢?
1、首先把他们看作人,去爱人。
2、让他们成为丰富的、全面的人。也就是让他们作为主人,去尽可能的,多和已知、未知的人物和事物进行交往。小孩子喜欢游戏、嘻闹,因此,教育活动当中,就要让小孩子游戏、嘻闹,但是,游戏、嘻闹并不是这个宇宙的全部,因此说,仅仅迁就小孩子既有的习惯、爱好,并不等同于“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和已知的人物、事物的交往活动(包括前人的知识)当中,去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这是用生活着的人,去进行生活,去创新生活。
首先我说一句,就算是我自己的几门自选课里面,就算放到中国城市的重点高中里面,那些高中是不是能够找到那样高质量的老师去教.
其次是教师的观念. 让那些老师去给我上经济学,是不是还要给我上一大堆没有用的政治经济学,让我读美国史,欧洲现代史的时候,那些老师有是怎么去叫的,像国内那无聊的历史教材那样去教你批判,还是像国外那样让我自己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和论文,老师则和我一样探讨他的观点,看发.
为什么那么多国内的尖子生选择要出国读书,包括我自己,还有当时我一批同学. 因为我们不想在国内耗费时间,根本学不到我们所希望学到的东西,所以高2开始,到大学,尖子班的学生都一个接一个的往外跑,甚至弄出省状元不上清华到美国.
中国的教育,比美国要兼顾公平多了,这点我同意. 但是这又是对很多其他学生的不公平. 就像我表妹,她要上音乐学院, 要看的应该是看他的乐理,钢琴,作曲,而不是还跑去看他数学,物理学的怎么样. 全才当然好,但是又有多少个.
但是国外的教育好处就是,能让那些本身就更加勤奋,优秀,有天赋的学生自己跑,差的学生,你自己努力或者能赶上,或者进了好的大学之后,你自己发现跟不上就转去差点的大学,或者在差的大学,把基础打好再转到好的大学. 假如你真的跟不上,就留级,从修,
不学国内那样,一个学生在非重点大学,就一定要在非重点,就算再努力都不能转到所好的大学. 那我真的想问,既然我都不能离开这所大学,只能在着所大学毕业,我努力来干吗??
一个进了重点大学的学生,就相对安心,因为我不犯大事,都不会被留级,开除.
兼顾公平只是让大家都有机会接受高中,大学教育. 但不代表是要让所有人都给予统一的标准,教育方式.
顺便说,以前我们11年级升12年级,就大概有10%的学生被留级了.而且学校会因为你成绩跟不上而把学生开除了,或者品格问题等等。
但是中国却不可以这样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