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行天下》,董明珠著,花城出版社2000年4月版,19.80元。
《行棋无悔》,董明珠著,珠海出版社2006年5月版,39.80元。
“董明珠走过的路,连草都不长。”关于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这句判断句被反复引用,似乎已成为董明珠的符号,再加之她执着地与国美交恶,竞争对手不断地说她狠,是个“铁女人”,外界对于这个女人更是望而生畏。
于是,在众多聒噪的议论中,董明珠就这样被人轻易误读了。这些误读或许源于格力是一家偏安珠海一隅默默进行工业精神实践的制造企业,它不善炒作,选择了一贯低调的行事风格。
但是从《棋行天下》到《行棋无悔》,外界恍然顿悟,董和她倡导的“工业精神”以及格力的真正原始冲动力,远非一个单纯的“叫板渠道”的故事可以概括(这一度被媒体放大)。她所坚持的企业正道并无惊奇,但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里,这样的精神早已经被相当多的企业抛弃了。
如果说,在《棋行天下》里,董明珠是一个平民英雄,她成功实现了从推销员到总经理的梦想;那么行到《行棋无悔》处,我们看到的是董明珠2001年以来的心路历程。无论是“淮地哗变”还是“壮士断腕”,空调商战瞬息万变,她咬定青山不放松,处理紧急事件的智慧和谋略昭显其中。如果说,《棋行天下》是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那么《行棋无悔》则告诉业界一个朴素的真理:企业成功不能靠投机取巧,成功乃做好企业的本分,让企业运营回归到营销的最基本的层面。
正如董明珠所说,“做企业如同做人”、“人最怕随大流,企业经营之道也不能随大流”,与众多家电企业持不同价值观的是,董明珠永远把产品力放在高于营销的位置。董永远不赞同恶性的、没有利润只有量的增长,她认为企业的商道就是大家做好一件事,并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于是,董才对工业精神有那般热忱——“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董批评过多的商业心态和短视导致的产品同质,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以及渠道上的“霸主”,她认为,这种热情就是正和博弈的哲学基石。
我曾经反复问过董明珠,企业如同人一样,遇事遇挑战都会有动摇,为什么你却能偏执地坚持自己?是啊,格力和其他家电企业所遭遇的营销环境无二,为什么就你格力绝不降价,绝不向强势经销商妥协,坚持格力的正和博弈?硬朗、坚决、不轻言妥协,董明珠的“铁腕”在这时不时显现。她反复说,企业正道在于执着并身体力行贯彻到底。所谓企业正道就是坚持。“是的,有人想过整我,但我天地无私,一生正气,偏偏不向他们低头……工作中没有柔情可言,女性领导不是靠亲和力来解决问题,制度是铁的纪律,就好像部队打仗一样,在战场上能用柔情来解决吗?必须由严格的制度和纪律来完成。”
是的,经营正道无甚出奇,但又有几人能做到?我们往往看到,大多数精彩的营销理论都在惨烈的竞争态势中被异化,我们往往看到美好的、正道的、回归本原的东西在肉搏中慢慢消失殆尽。经验总是告诉我们,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大家各自珍重吧。但她永远不随大流,而这种在常人看来如此不合时宜的、有些过于刚正不阿的拒绝最后成功了。于是,董明珠《行棋无悔》的意义在于它告诉悲观主义者,在这个价值观动荡的多元社会里,企业之道与做人之道并无二致,唯有坚持正道。
遇到这样偏执的人,连历史都怕了。于是,悲观如我们重拾了信心。于是,CCTV年度经济人物给予她的颁奖词这样说道:要照亮中国经济,需要有超越利润和个人私利之上的艰苦探索,这是责任,这就是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