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2812 2
2007-04-28
<P >美式资本市场法则推广到全球的一个后遗症是,高管薪酬不可扼制地增长,贫富差距扩大。人民资本主义变成高管资本主义,美国重量级经济学家施蒂格利茨认为不受约束的薪酬是在私下窃取股东财富,朱伟一先生称之为“肥猫的盛宴”。美国高管薪酬十年普增三倍。今年标准普尔前500家公司总裁的年收入,预期将比去年增加10%-15%。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也在上涨,尽管绝对数值不能跟美国比,但增长幅度仍然惊人。刚刚公布完2006年年报的8家A股银行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再次印证了这一点。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以446.18万元年薪居各位行长之首,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以995万元年收入成为董事长中的首富,中国银行董事会秘书杨志威以561.8777万元的年薪,成为超过本行董事长年薪的董秘。<o:p></o:p></P>
<P >  高管当然可以振振有辞,认为高薪是激励机制的需要,现在的激励太少而不是太多,如果这句话指的是激励手段倒无不妥,但如果指的是收入高低则大谬不然。我国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当然不能跟华尔街大老比肩,就是与亚太地区银行业前50位薪酬最高的年收入170万美元也有不小的距离。不过,如果以高管收入与普通工人的年薪相比,则不落于人后,假定普通工人年薪为20000元左右,则高管收入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已经处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以我国的经济体量与美国相比,这份收入绝对算得优厚,这还没有算上年薪以外的收入。同时,与美国一样,高管收入有脱离业绩的趋势,根据沪深1221家上市公司2002年报,公司盈利增长8.5%,高管薪酬却增长了19.15%。<o:p></o:p></P>
<P >  应该强调的是,我国金融机构高管与美国仍有本质不同,银行高管尤其是大部分国有银行的高管仍属于政府夹袋中的亦官亦商人物,这一区别决定了银行高管可能并非市场遴选出来的杰出的职业投资家和经理人,而可能是各方面关系平衡得较好的人物。虽然我国的职业经理市场正在培育,但看看国有商业银行管理层来源,恐怕没有哪位高管敢说中国银行业已形成充分竞争的人才市场。由亦官亦商的人物来拿职业经理人所应获得的高薪,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公平的市场激励制度。除非金融机构的高管来源于市场,禁得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否则一面倒的高薪不如说是对投资者分肥。<o:p></o:p></P>
<P >  盛产肥猫的美国正在从制度上严格高管高薪,立图作到透明以约束高管自肥。<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7" Month="1" Year="2006">2006年1月17日</st1:chsdate>,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一致通过提议,要求上市公司详细披露主管与董事会成员的津贴、退休福利以及总体薪酬情况,新规则还规定企业须披露高管所获股票期权的货币价值,并将这一数字与企业高管的工资和奖金信息一并披露。同时,联邦会计的新规则要求股票期权作为成本发放,而以前是不计入成本的,这意味着对于高管收入有了其他的解释。高管总相信自己是称职的明星高管,明星职业经理人就应该获得高薪,但这应该获得投资人的首肯,起码他们应该让经营业绩远远超过他们的所得,让投资者付出有所回报。高管薪酬本是股东收益的一部分,也是上市公司成本的一部分,股东出让这部分收益的理由是让高管创造更佳业绩,如果低能高管也能获得金降落伞,无疑是在窃取股东财富。<o:p></o:p></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5-2 17:06:00
<P>的确如此,高管的工资应该公布出来让投资者决定!许多人有交际能力但没盈利能力是不该拿那么多钱的。中国现在许多行业都是不完全竞争的人才市场,制度也不完善,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呀</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6-10 15:44:00
<P>胡扯,股东财富根本不在这方面表现</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