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6年GDP增长10.7%,达到20.9407万亿元。从总量上看,这是中国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距离2002年首破10万亿元仅仅四年。从速度上而言,10.7%的经济增长率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新高。这些数字引起北美经济学家们极大的震动,因为中国经济像一辆不愿刹闸的高速跑车,在2006年一下子冲破了人们的预言,非但没有呈放缓趋势,反而攀上了另一个制高点。
中美相互依存令经济联动
与中国经济相比,美国经济2006年GDP增长仅为3.4%,但在发达国家中却已是翘楚。尽管无法彻底摆脱经济“硬着陆”的危险,美联储至今仍在为通货膨胀压力过大而伤神。受访的美国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中美密切的经济依存度会让北京很容易感染上华盛顿可能遭遇的经济寒流。“如果美国经济出现急刹车,将影响全球经济的需求和增长,尤其是中国。”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迈克尔·斯宾塞如此形容中美经济依存的紧密程度,以及美国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曾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的经济学家鲍泰利对美中经济合作的想法颇为积极,他认为,“如果美国经济发生‘硬着陆’,中国经济就会受到伤害。中国购买了美国很多外债,对美国经济的风吹草动会有所警惕。还好,美国经济最近发展尚好,几年来一直贬值的美元也稍有回升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业系教授杨家文博士认为,“美中经济关系是美中政治关系发展的感应器。民主党在美国国会的多数地位会让他们实行更强硬的对华经济政策,增大发生小摩擦的几率。但是美中紧密的经济依赖性不会改变。”
中国FDI新政是错误决定吗
从2005年起,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开始下降。2005年流入中国的FDI为603.25亿美元,比往年下降0.5%。同时,在中国强劲增长的GDP中,FDI如今也只占到总量的4%~5%,份额并不是很大。“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支持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大了,现实情况是,在数量上,FDI在2006年也有轻微降低。这说明中国对于FDI的选择比过去挑剔了。”鲍泰利一语道破其中的原因,“外国企业若仍想到中国做鞋子加工这类生意,可能已经不太合适,中国想引导外国投资重点进入高科技领域。在带来资金的同时,谁能够给中国带来技术,谁能有新颖的发明或创新,谁就更有优先权进入中国市场。”斯宾塞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并不会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中国的经济发展仍是健康的。FDI给中国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更高效的企业管理经验、更快速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中国比周围几个邻国聪明的地方就在于,通过FDI,中国在迅速吸收外国经济的竞争优势。
给中国外汇储备运用支招
受访的美国经济学家们为中国支出不同的投资招数。鲍泰利认为,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要花在中国国内项目上,困难重重,因为中国政府必须要将这笔钱换成人民币之后再行消费。因此,中国政府更可能用这笔财富在国外购买资产,如借道中国在新加坡的公司,或是以其他方式到海外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相对于需求是过多了。””摩根士丹利公司全球策略部前主管、伦敦投资研究公司的总裁大卫·罗奇认为,中国的财政状况很好,可凭借这一实力刺激经济增长。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足够中国投资盈利性项目,弥补因失去大量美国生意而造成的损失。因此,美国经济打喷嚏,未必就能让中国经济感冒。罗奇道出了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