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
8178 3
2004-06-05

行为决策概念框架二分法:

1. non-well-defined preferences: preferences are constructed as needed.

2. bounded rationality: limited cognitive capacity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bility)

——heuristics: simple rules of thumb and mental shortcuts

——biases: systematic errors that are a result of the use of heuristics

第二组概念是递进式的,前一个由Simon定义,后两个由Kahneman & Tversky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0-4 23:16:00
以下是引用一刹春在2004-6-5 8:56:32的发言:

行为决策概念框架二分法:

1. non-well-defined preferences: preferences are constructed as needed.

2. bounded rationality: limited cognitive capacity (limit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bility)

——heuristics: simple rules of thumb and mental shortcuts

——biases: systematic errors that are a result of the use of heuristics

第二组概念是递进式的,前一个由Simon定义,后两个由Kahneman & Tversky定义。

很赞同这个分析.

我理解行为决策的关键在于理性选择与感性选择的比较

行为决策是一种感性选择,它有两个要点

第一,感性选择以人的最终价值(往往具有感性特征,如快乐)为锚定的核心和出发点;而理性选择以人的中间价值(疏离个性的可通约普遍价值,即理性价值,或叫效用)为核心和出发点.

第二,感性选择采用两点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价值(前点是经验,后点是框架);而理性选择则采用单点(均衡值)确定价值.

按行为经济学方法,一个已知的变项可以用来猜测另一个变项(假如两者的关系为已知的话);从相似的现象中借用比率进行测量.这只是问题的形式的方面.实质的方面在于:感性选择的前后两点,都是感性的.是经验与经历相互校正.只是作为参照系的框架(FRAME,由记忆编码的经历)在结果上具有理性特征.系统偏差,一方面来自经验的主观性,但这不是主要的,因为理性选择也面临同样问题;更主要的是另一面,即来自框架的偏差.也就是经历经过记忆编码后,编得是否"正点".最正点的情况是一种特例,即理性.

行为决策的关键问题因此转化为框架的质量问题.休麦克与罗素写的<做出更优决策的框架>,集中研究了这一问题.(见上海交大版<管理决策>译本);此外还有一本书,完全是从框架优化分析角度,用行为经济学观点分析美国著名决策的得失,中译本叫<决策的陷阱>(吉林文史版)我相信你会感兴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0-18 19:59:00

想了解一下决策理论的发展史和主要观点以及进步~~~ 不知道有哪些书籍和文章推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6 00:52:21
呵呵,很好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