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82 1
2005-04-09
中日经贸发展的新态势

  2000年以来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呈现出某些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贸易额持续增长,2000年两国贸易首次达到8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2002年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019亿美元;2003年达1335.7亿美元。2000年至2003年的4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19.6%,今年1至8月两国贸易额达106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7%,虽然低于这一期间我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长速度,但是增长率也属较高水平。

  ——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日本方面发表的统计,2000年以来,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从2000年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9.9%,2001年上升到11.8%,2002年达13.5%,2003年达15.6%。中日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是两国贸易增长的结果。与日本多年来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2003年所占的20.5%相比,只差5个百分点,说明日本对我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日本关西的日中经济贸易中心会长谷井昭雄先生不久前率团访问中国时说,几年以后,中日贸易很可能超过日美贸易,而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中国机电产品对日出口超过纺织品而成为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商品,工业制成品对日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多年来,我国纺织品对日本出口一直占对日出口总额的30%左右,为我国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商品。但是,2002年我国机电产品对日出口占当年对日出口总额的33.5%,首次超过纺织品的26.5%的水平,而成为对日出口的第一大商品。2003年机电产品对日出口继续增长,已经占我国出口总额的37.2%,说明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引进外资的增加,今后我国机电产品对日本出口仍是增长的趋势。在机电产品对日出口增加的同时,我国对日本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也在迅速提高,从2002年的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85.2%,上升到2003年的86.7%,说明两国的产业分工已经从过去的垂直分工正在向一定程度的水平分工方向扩展。

  ——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呈新特点。2000年以来,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近4年来投资项目年均增长29.5%,合同金额增34.2%,实际执行金额增16.6%。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具有三大特点,即在华投资企业70%以上盈利,所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持续增长;中日贸易中的60%是日本在华的三资企业从事的,即所谓“日—日贸易”;投资规模趋于大型化,2000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平均每项金额为228万美元,2003年达到245万美元,表明日本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增加。

  ——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增加。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升温。1997年以后投资步伐加快,开始时主要以港资为主,今几年内地企业对日投资增加。据日本人士估计,2002年一年内中国企业在日本投资近20个项目,金额达1亿多美元。目前一些有代表性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均已经进入日本市场。中国企业对日投资,多以合资或并购形式为主。一般认为,日本物价昂贵、劳动力成本高,对日投资在日本经营企业,对中国企业未必有吸引力。但是从几年来中国企业对日本直接投资实践看,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并非只是削减成本,还包括开拓国际市场、获得先进技术以及流通渠道等,其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而这方面看,今后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可能增加。

  ——贸易逆差不断增长。从近20年的中日贸易发展看,80年代基本是中方逆差,90年代中国有时逆差有时顺差,但是进入2000年以来,特别是近两年,中方统计中方是逆差,日方统计日方是逆差。如2003年中方统计逆差达147.3亿美元,而日方统计,其逆差达179.5亿美元。这主要是经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中的统计问题。如双方都是按产地统计,中国统计的对日出口594.2亿美元,而日方统计,从中国进口751.9亿美元(将经香港转口到日本而产地是中国的产品也统计在内),相差157、7亿美元。另外,中方统计,从日本进口741.5亿美元(同样将经香港转口到中国而产地在日本的产品统计在内),日方则统计,对中国出口572.4亿美元,相差169.1亿美元。其实,香港进出口贸易中的90%是转口贸易,将两国经香港转口贸易计算进去,即将中国统计的从日本的进口作为日本的出口,将日本统计的由中国的进口,作为日本的进口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也较为合理,逆差也大大减少。根据相关资料,日本的逆差2002年只有84亿美元,2003年减少到10亿多美元。

  据日本的统计,自1999年以来,日本对中贸易连年逆差,其中逆差额最高的是2001年,高达272.5亿美元。当然,目前日本对中国的逆差,与80年代中国对日本的逆差其内涵是不同的,现在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多是日本在中国的三资企业创造的,获得利益的是日方企业。这也是日本统计尽管其有较大逆差而一直未向中方提出疑义的重要因素。

  ——日本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方式变化、金额逐渐减少。所谓ODA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直接援助,分为“两国间援助”与通过国际机关援助的“多国间援助”两种。其中两国间援助又分为赠与即“无偿援助”、“技术合作”以及“有偿资金合作”又称“日元贷款”三部分。截止2004年3月底,日本政府承诺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30472亿日元11 根据日本驻华使馆经济部资料,用于近200个项目的建设,日本是中国利用海外ODA资金最多的国家。此外,日本还向中国提供三批能源贷款,总金额1.7万亿日元(约合97亿美元)。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资金约2800亿日元。

  日本对中国的ODA方式,由过去配合中国的五年计划而进行的五年一揽子方式,自1996年改为3年加2年方式,即所谓“3+2”方式。2000年又改为一年一定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4-11 10:59:00
还是经热政冷啊!经济方面没问题,政治方面需要努力,主要是日本方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