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投资银行可以说是金融的热门词汇。在各种招聘会、展示会上,各大投资银行的柜台总是水泄不通;从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到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金融老手,几乎人人都盼望为投资银行工作。然而,吸引人们的主要是投行的丰厚待遇和所谓的广阔发展空间,至于投资银行业究竟前景如何,在整个金融生态链中处于什么地位,人们往往并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
必须指出,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ing)完全是一个美国词汇,在欧洲或日本,原来不存在这样一种东西。严格的说,投资银行不是银行。在传统的金融学教科书里,银行是经营间接融资业务的,通过储户存款与企业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距赚取利润;而投资银行却是经营直接融资业务的,一般来说,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发放贷款,而是为企业提供发行股票、债券或重组、清算业务,从中抽取佣金。
投资银行业务的利润是很高的。以最常见的股票发行业务为例,投资银行一般要抽取7%的佣金,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发行价值10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银行就要吃掉7亿美元。如果客户的股票上市之后立即大涨,投资银行还能再赚取一笔差价。债券发行业务的利润相对较少,但风险也较小。除此之外,兼并重组与破产清算是投资银行最激动人心的业务,近年来欧美动辄发生价值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的超级兼并案,如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沃达丰兼并曼内斯曼、惠普兼并康柏等等,背后都有投资银行的推波助澜。因为兼并业务的技术含量很高,利润又很丰厚,一般被认为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从事这一业务的银行家是整个金融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美国,投资银行往往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商业银行分解而来,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美国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发生在1929年的大股灾之后,当时联邦政府认为投资银行业务有较高的风险,禁止商业银行利用储户的资金参加投行业务,结果一大批综合性银行被迫分解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银行分解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摩根士丹利以及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JP摩根。但是在欧洲,各国政府一直没有颁布这样的限制,投资银行业务一般都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所以形成了许多所谓的全能银行,如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等等。事实证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由同一金融机构完成,在欧洲不但没有引起金融危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融资效率,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在日本和中国,具备投资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被称为证券公司,它们除了为企业承销股票和债券、负责企业兼并重组及破产清算事宜之外,还负担着证券分析和证券经纪人的角色。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如东洋证券,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如中信、银河,既为企业融资充当经纪人,又为大小投资者买卖股票充当经纪人。因此,中国的大型证券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的投资银行,只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已。
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往往也兼有投资银行的职能,它们可以为企业承销债券,并接受委托理财,只是不能承销股票而已。目前中国对商业银行监管很严格,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任何非金融单位的股票,这是向20世纪中叶的美国学习的产物。现在看来,虽然美国已经放宽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允许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但中国可能还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现状。
1990年代以后,世界投资银行的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兼并风潮席卷美国金融界,出现了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即JP摩根)、美洲银行等金融巨无霸,它们都对利润丰厚的投行业务垂涎三尺;另一方面,华尔街的投行与证券分析业务离的太近,投行的分析师争先恐后的为自己负责融资的企业说好话,严重破坏了分析师的中立原则。美国MSNBC著名财经记者法柏曾经指出,金融界的两大顽症,第一是投资银行与证券分析业务纠缠不清,第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咨询业务纠缠不清。随着2000年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和2002年安然破产风暴,投资银行分析师的权威性受到严重质疑,因为大部分投资银行的分析部门既没有预料到网络股的崩盘,又没有及时指出安然存在的假账风险。在安然引起的一系列风暴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倒下了,普华永道、毕马威也险些落马,投资银行受到的冲击相对小的多,但是投资者不再信赖投资银行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金融界一般认为,选择没有投资银行业务的证券机构的分析报告是比较明智的,因为不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美国纽约检察机构一直致力于强迫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拆分业务,将证券分析部门独立出去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否则将诉诸法律。在巨大压力之下,花旗集团已经将其下属的所罗门美邦投资银行拆分为花旗投资银行和日兴所罗门美邦证券咨询公司两部分,其他投资银行也在计划类似的拆分。但是,如果投资银行和证券分析真的完全分离,投行业务将成为无源之水,证券分析业务则将丧失丰厚的提成,两者都无法生存。从所罗门美邦的拆分经验看来,两者还是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只是在组织机构上分开了而已。无论如何,各大投行肯定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分析师和研究人员,使其继续充当投行业务的辅助力量。
当传统的投资银行面临信用危机,不得不大刀阔斧的改良业务结构时,JP摩根银行、美洲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却在大举进军投资银行领域,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整合在美国已经形成趋势,美国法律对此也开起了绿灯。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有先天优势,它可以利用与各大企业的存款、贷款关系网争取到许多客户,不用像传统的投资银行那样依靠证券分析和咨询吸引客户。在投资者心目中,商业银行拥有更充足的资金和更良好的信誉,它们主要缺乏的是投资银行领域的业务经验。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传统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新秩序的形成可能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
虽然美国的投资银行在经历剧烈变革,中国却仍然保持着证券公司体制。除了高盛高华、中金国际等少数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之外,国内企业的股票发行大部分是由申银万国、湘财、海通这样的大型证券公司完成,它们同时也为证券投资者提供经纪和咨询业务;对大部分证券公司来说,经纪业务甚至是它的主要业务,这与美国美林证券公司的风格比较类似。目前在中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人人都对投资银行趋之若鹜,却对本土的证券公司嗤之以鼻,人们并不了解证券公司只是投资银行的另一种称谓,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证券公司业务利润远远没有海外投资银行那样丰厚,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吸引力不高。但是,只要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中国肯定会产生扎根于本土的国际性投资银行。对于有志于投身投资银行业务的国内求职者来说,选择本土大型证券公司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以下是目前在中国有业务的一些海外大型投资银行的情况(评论仅代表作者观点):
高盛GoldmanSachs: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投资银行,由GoldmanSachs先生创办于1861年。高盛以其浓厚的企业文化著称,在100多年的历史上一直坚持投行主体战略,很少涉足商业银行、零售经纪等领域(但并非完全不涉足),是华尔街投行之首。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高盛的老大地位被摩根士丹利严重动摇,去年丢掉了全球销售额第一的宝座,在中国又屡次被大摩超过。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日益整合的今天,没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高盛能否再续辉煌,是投行界一致关注的话题。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原摩根财团下属的投行,但现在摩根财团早已瓦解,大摩与JP摩根并无特殊关系。1933年美国规定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必须分开,大摩才成为纯粹投资银行,历史上一直紧追高盛,去年已经夺去第一把交椅。摩根士丹利是对中国市场动手最早的投行之一,是中金的大股东。摩根士丹利几年前收购了美国最大的证券经纪公司---添惠(DeanWitter),但证券经纪业务并没有与其原有业务融合,而且不久前刚刚经历高层震荡,未来几年的前景很难预料。
JP摩根JPMorgan:原摩根财团下属的商业银行,早在1989年就被美国政府特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2001年由于经营不善,遭遇危机,与大通银行合并。随着美国放松投资银行业务管制,JP摩根逐渐发展为类似于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的全能银行,下属的BankOne也是著名银行品牌。JP摩根还是美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许多著名的基金经理都出自JP摩根旗下。
瑞士银行UBS:瑞士银行是欧洲最大的全能银行之一,其投资银行部门主要是瑞银华宝(Warsburg),原为英国华宝集团的投资银行。瑞士银行主要以其强大的商业银行部门著称,在美国市场不是主流投资银行,在中国证券领域也没有太大动作。可以肯定的是,瑞士银行会不断发展利润丰厚的投行业务,向JP摩根、德意志银行靠拢。
德意志银行DeutscheBank:全世界最著名的全能银行,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都非常强大,但似乎并不具备典型的美国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证券经纪和咨询功能(当然,它肯定有这些部门,但并不被华尔街重视)。德意志银行的投行业务还是以欧洲为主,很少听说它担任美国大企业的主承销商。中国是德意志银行重点开发的新市场,不过目前似乎还是以商业银行为主。
美林证券MerrillandLynch:全世界最大的散户证券经纪商,依靠散户投资的浪潮起家,其证券分析和咨询部门是全世界最强的。严格的说,投资银行并不是美林的主要业务,但随着其第一证券经纪人地位的巩固,其投资银行业务也越做越大,仅次于高盛、大摩等传统投行。但是,美林的投资银行和证券经纪两个主要部门的利益冲突也日益积累,大客户与散户的利益很难兼顾,在投资银行与证券经纪及咨询业务日益分离的今天,美林也面临着难以预料的挑战。
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美国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一系列的收购获得超级银行的地位。随着美国不再禁止商业银行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它的投行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美洲银行刚刚成为中国建设银行的大股东,并准备在中国进一步加强投资。它在中国展开大规模投行业务也不会太遥远。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瑞士信贷银行与第一波士顿投资银行的结合,是典型的欧美合作产物。在中国,它的名气很大,但是真正的业务开展不多,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恐怕是它招聘条件的苛刻,甚至远远超过了高盛、大摩等排名更靠前的投行。必须指出,瑞士信贷银行与瑞士银行没有直接联系,而CSFB仅仅是瑞士信贷银行的一个部门而已。
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04年被评为在欧洲最受欢迎的投资银行,但其总部在美国,地位次于高盛、大摩,与美林、所罗门美邦(现在已经瓦解)处于差不多的等级。雷曼兄弟主要从事固定收益和兼并重组业务,在投资银行传统的股票发行领域却建树不多.它在中国的业务开展比较迟缓,目前主要进攻的是日本和香港市场,虽然在北京也有分部,但并没有听说什么大的动作。
花旗全球投资银行CitigroupGlobal:花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90年代与著名的旅行者集团合并,得到了著名的所罗门美邦投资银行。但是所罗门美邦命运多舛,由于受到美国司法机构要求投资银行和证券分析机构分离的压力,于今年夏天分解为花旗全球投资银行和日兴所罗门美邦证券公司两部分,成为世界各大投行中第一个真正做到与证券分析业务完全分离的。这也预示着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靠拢、与证券经纪及咨询行远离的趋势。花旗的投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很不理想,根本无法与高盛及大摩相比,前途很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