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 发表于 2007-5-5 17:46 
许多理论有借鉴和推广的意义,但是,如果可有可无的使用它们,反而是错误的吧。小的就是好的,简单即美。
leefey 发表于 2007-5-17 17:06 
第一遍没读懂,一点要点都没抓住。又看了一遍,觉得作者应该是想从框架上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重新解释,并引入了消费人(consumption agent)、哈耶克产品等概念。
谈一下个人的感觉:
1)有价值的地方:A、借用Vickry Auction中价格的形成机制,来考虑一般均衡市场的价格形成问题,很有启发性;B、用科斯定理把市场失灵问题纳入整个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框架之中,也是一个创新的研究思路;C、不同产品对消费者形成一个连续效用集(如果以映射来理解,值域连续),不过有待商榷。
2)问题:A、以自然人(如果我没理解错,应该是理性人吧。)来建立消费人需要以基数效用为基础;B、作者似乎没有弄清楚新制度经济学的具体内容;C、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本来就有,马克思价值论的引入有点不知所云;D、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科斯定理并未能作为价格理论的新框架,实际上,如果我的猜测没错,作者是想用科斯定理的分析思路来分析价格理论,但是不要忽视一点的就是:科斯定理的思路本身就是微观经济学古典范式的延伸。
兄弟跟赵先生的思路大体一样吧,也有相当的相象,例如,都是从拍卖入手来分析,试图为交换行为、价格形成建立一个现实的坚实的基础,等等。在许多问题的处理上,包括细腻处理上,兄弟和赵兄的都不同吧,兄弟也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来做这些处理。
据兄弟理解,赵先生的目标还是讨论价格形成问题,而并不是侧重于阐述科斯等等既有理论--------这些是引出新思路的途径,是用来衔接的。
市场失灵问题,一般均衡问题,完全竞争问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相对来说,也跟价格的形成问题无关,通常来说,应该另外来讨论。
不同产品对消费者形成一个连续效用集,等问题,可以归结为消费者的总购买力问题,消费者在多个市场上的购买问题。
“消费人”,就是通常使用的假设:每人需要1单位物品假设,这可以简化分析。在消费者众多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是需要1单位,还是多个单位。
固定成本,利润,等问题,等概念,是通常的会计实务词汇,或其变形。
引入马克思价值论,是很难的问题。包括,马克思价值论不成立之证明就是难题,成立之证明也是难题,应该引入与否是难题,如何引入是难题。但是,也是可以引入的,并且,个人认为,这是客观需要的,完全能够得到公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