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7-5-16 00:13:00

chipman的文章已阅。多谢!可还是没有看出来原文有何不对。请明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1:35:00
聂辉华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1:36:00
以下是引用聂辉华在2007-5-15 20:27:00的发言:

“科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新古典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的分析基准(criterion)——全社会剩余最大化。我(2003)将这一基准称之为科斯最优(Coase Optimality)[22]。在这个框架里,不需要完全竞争的假设和主观成本(效用)等概念——只需比较不同生产者的净剩余,就可以获得科斯均衡。”——幸亏看到这句错得离谱的话,否则简直就是浪费我的时间。

关于科斯定理最近的、最权威的综述,应该是Chipman, J. S., 1998, “A Close Look to the Coase Theorem,” in The Economists' Vision: Essays in Modern Economic Perspectives, 131-162, eds. by James and Buchanan and Bettina Monissen, Frankfur/Mmain: Campus Verlag

以后再动辄挥刀砍向权威理论时,应该先静心读几篇论文。附件是我向Chipman教授索取的论文。



聂辉华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18:14:00

这说得有点太绝对了.不大有说服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20:15:00

聂华辉的结论,恐怕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不太明白,如何得出“动辄挥刀砍向权威理论”的结论。我认真看后,好像文章并没有“砍向”权威理论。至多不过是对“权威理论”的注释。这类根据自己理解“注释”权威理论的做法,似乎是任何此类论文都难以避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6 20:27:00
以下是引用聂辉华在2007-5-15 20:27:00的发言:

“科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新古典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的分析基准(criterion)——全社会剩余最大化。我(2003)将这一基准称之为科斯最优(Coase Optimality)[22]。在这个框架里,不需要完全竞争的假设和主观成本(效用)等概念——只需比较不同生产者的净剩余,就可以获得科斯均衡。”——幸亏看到这句错得离谱的话,否则简直就是浪费我的时间。

聂兄可否解释一下,引用的这句话何以“错得离谱”?我觉得这句话似乎很合科斯的原意。Thank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17:06:00

第一遍没读懂,一点要点都没抓住。又看了一遍,觉得作者应该是想从框架上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重新解释,并引入了消费人(consumption agent)、哈耶克产品等概念。

谈一下个人的感觉:

1)有价值的地方:A、借用Vickry Auction中价格的形成机制,来考虑一般均衡市场的价格形成问题,很有启发性;B、用科斯定理把市场失灵问题纳入整个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框架之中,也是一个创新的研究思路;C、不同产品对消费者形成一个连续效用集(如果以映射来理解,值域连续),不过有待商榷。

2)问题:A、以自然人(如果我没理解错,应该是理性人吧。)来建立消费人需要以基数效用为基础;B、作者似乎没有弄清楚新制度经济学的具体内容;C、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本来就有,马克思价值论的引入有点不知所云;D、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科斯定理并未能作为价格理论的新框架,实际上,如果我的猜测没错,作者是想用科斯定理的分析思路来分析价格理论,但是不要忽视一点的就是:科斯定理的思路本身就是微观经济学古典范式的延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19:04:00

这样说,不客观!如果没有上本科,你是不是就知道科斯呢?

知识在于积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20:03:00

先回贴再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21:57:00

very 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21:58: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7-5-17 17:06:00的发言:

C、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本来就有,马克思价值论的引入有点不知所云;D、一个最根本的问题,科斯定理并未能作为价格理论的新框架,实际上,如果我的猜测没错,作者是想用科斯定理的分析思路来分析价格理论,但是不要忽视一点的就是:科斯定理的思路本身就是微观经济学古典范式的延伸。


同意C、将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归于马克思似乎有些牵强。虽然马克思理论中这两个概念比现代经济学要清晰得多。

关于D、我认为作者只是借用科斯。而提出的定价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原创。特别是熊彼特竞争定价机制,似乎是以前的价格理论研究从没提出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21:58:00

早有这些感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7 22:34:00

我认为就是白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00:05:00

经济学就是这样的,有时候觉得它很有意思,有时候又沉浸在里面却走不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08:4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09:05:00

佩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17:47:00
以下是引用sfhsky在2007-5-4 18:03:00的发言:

请各位高手看看下面这篇文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基于科斯定理的价格理论修正

赵燕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4)


摘 要: 科斯定理实际上已经触摸到了一个不同于完全竞争的新的价格理论。但因为这一定理被局限在要素市场上,一直无法彻底取代传统的价格理论。对传统价格理论的改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用消费人取代自然人作为研究对象,市场的规模由具有正的效用和预算两个集合的交集界定;第二,引入哈耶克产品概念取代无差异产品假设;第三,根据科斯—威克瑞定价基准,用熊彼特竞争取代完全竞争。据此建立起一个可以同时解释产品价格、市场规模和新产品出现的定价理论。
关键词:价格理论;科斯定理;垄断竞争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07)01-0005-09


一、引言
科斯在其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开场第一句话就是:“我在漫长的生涯中,认识了一些伟大的经济学家,但我从未把我自己也算入他们之中,我也从不和他们一起走路。”[1]这个别具深意的开场白,通常被视作展示了科斯谦逊的美德。但在我看来,这句话更深刻的含义,在于科斯毫不含糊地划清了自己和主流经济学的思想分野。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在当时已是声震经济学的经典文献,但科斯却在演讲里说:“尽管它现在的影响还不很大,但我相信经过一定时间,它的影响会越来越大。”[1,2]显然,这并非表明科斯真的不清楚这篇文章的影响,而是说明科斯认为其影响本应更大!这种异乎寻常的自信,建立在科斯对自己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上。在这篇著名的演讲里,一贯谦逊的科斯一反常态,用挑战性的语言预言:“我的见解,在那篇文章里使用的方法,最终将改变微观经济学的结构”,“他们将带来经济理论结构的全部变化,至少在所谓的价格理论或微观经济学部分是这样”[1]。即使是作为诺贝尔获奖者,这样宣示也很容易被视为对整个经济学界的冒犯。科斯本人深知这一点,他说:“我完全了解许多我尊崇的经济学家并不同意我的观点,许多人甚至会将此视作冒犯。”因为他所颠覆的,不仅仅是科斯所谓的“高级理论”,而是整个经济学的底层。
但从那以后,科斯思想所引起的震荡,被新古典经济学所消解、吸收,逐渐演变为点缀主流经济学的思想涟漪。尽管科斯的论文被大量引用,但就像科斯同意的威廉姆森所认为的那样,主流经济学对科斯观点是“引用多而理解少”[1]。科斯预言的微观经济学革命之所以没有完成,固然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家中“有极其保守的观念,因而没有尝试它的倾向”,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虽然“科斯定理削弱了庇古体系”,却没有提出一个足以取代主流经济学价格理论的新范型(paradigm)[1]。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遵循科斯的思路和方法,重新思考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价格理论,并在科斯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以同时解释价格(price)—数量(quantity)—种类(diversity)相互关系的新定价规则。
¶þ¡¢ 科斯定理的重新理解
(一)科斯定理
1959年,科斯在《联邦通讯委员会》(Coase, R.1959)一文中[1],提出了后来由斯蒂格勒(Stigler, G.J.)命名的“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3,14]。1960年,科斯在其里程碑式的论文《社会成本问题》[2]里,又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更深入地阐释。所谓“科斯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当交易成本为零时,市场会把产权会自动界定给最有效率的使用者。后来的学者大多都强调“科斯定理”意味着市场可以无须外部干预,自动达到最优。进而推论在“理想的市场经济”里,资源的配置无须政府干涉。但在我看来,这是对科斯定理经济学含义的误读。科斯定理的革命性意义,首先在于对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分析框架的颠覆。
科斯抛弃了自边际革命以来,统治主流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和完全竞争理论,对经济剩余提出了与新古典经济学完全不同的解释。在科斯的世界里,不同的竞标者使用同一个要素的效率是不相等的。稀缺要素的分配,就是由具有最高效率(利润较高)的使用者,获得该要素的产权。
(二)科斯最优
科斯定理的提出,使得主流经济学如鲠在喉。此后无数的研究,都希望能在新古典的框架内“消化”科斯的范型。舒尔茨在《私人利益的公共利用》(Schultze, C.L.)中提出,零交易费用并不是效率的充分条件,只有完全竞争才能保证明确产权的市场达到最佳的效率[6]。库特在《科斯的成本》(Cooter, R.)一文中也认为,零交易成本必须同时加上完全竞争(perfect competition)的条件才能保证资源有效配置[7]。但在我看来,科斯的框架与完全竞争根本就是对立的范型。正像科斯(1988)在《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中,回应斯蒂格勒对“科斯定理”的解释时所说的[3]:
“斯蒂格勒以如下语言表述了科斯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将相等。’由于如斯蒂格勒所指出的,零交易费用会促使垄断者‘像竞争者那样行动’,因此可以说,伴随着零交易费用,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将相等。由此可见,斯蒂格勒关于科斯定理的阐述与我在自己的论文中表达同样思想的方式是不同的。我所说的是产值最大化,并没说到不一致问题。社会成本代表着生产要素在替代的用途中会产生的最大价值”。
在科斯的范型里,生产者“只关心自己收入最大化”[3]。其均衡结果就是创造最多净利润的生产者,获得该资源的产权,进而实现社会总剩余的最大化(也就是科斯所谓的产值最大化)。科斯在这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新古典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的分析基准(criterion)——全社会剩余最大化。我(2003)将这一基准称之为科斯最优(Coase Optimality)[22]。在这个框架里,不需要完全竞争的假设和主观成本(效用)等概念——只需比较不同生产者的净剩余,就可以获得科斯均衡。
在马歇尔的框架里,市场及其价格是统一的,参与者被分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在科斯的框架里,市场参与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市场则被分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相应地,对应的价格也有两个,一个是要素价格(作为消费者时的价格),一个是产品价格(作为生产者时的价格)。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实际上是假设产品市场(例如科斯例子中的火车/谷物或小麦/牛)的价格是已知的,然后问要素市场上的资源应当如何分配。
这里不妨借用科斯著名的案例“走失的牛损坏邻居的谷物”来加以说明[2]。在这个例子里,科斯“假定农夫和养牛者在毗邻的土地上经营。再假定在土地之间没有任何栅栏的情况下,牛群规模的扩大就会增加农夫谷物的损失”。然后科斯问:是谁应当对牛群规模扩大带来的损失负责?按照新古典的范型(也就是科斯所说的“庇古的研究方法”),答案很清楚,应当是养牛者。解决的办法就是对造成损害的养牛者征收“庇古税”。因为,在庇古看来,牛肉市场和谷物市场在给定价格下,各自处于均衡状态。牛群扩大导致农夫谷物受损,可以用牛群产生的外部性(externality)来解释,其效果相当于在两个市场之外的第三种产品。一个自然的结论就是对损害制造者通过加税、罚款等手段使这种产品市场也达到均衡,从而纠正“市场失灵”。
但在科斯看来,这个理所当然的结论却是有问题的。在科斯的框架里,土地的产权既可以界定给农夫,也可以界定给养牛者。如果界定给养牛者,农夫就应当放弃谷物种植;如果界定给农夫,养牛者就有义务限制牛的活动(比如修筑栅栏或减少头数)。产权究竟应当界定给谁,取决于谁能创造更多的净剩余(社会价值)。如果养牛创造的剩余多过种植谷物创造的剩余,土地的产权就应当界定给养牛者;反之,则应当界定给农夫。假设养牛者自由放牧能获得100元净利润,而种植谷物可以获得50元净利润,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如果土地初始产权在养牛者手中,土地的产权就依然会锁定在养牛者手中,因为如果农夫支付100元赔偿给养牛者后,农夫最后的净利润是负的50元;反之,如果初始产权在农夫手中,养牛者就可以支付50元赔偿给农夫(等于其在谷物市场获得的利润)获得自由放牧的权利。赔偿后农夫的收益没有减少而养牛者仍可以获得50元净利润。无论土地初始产权在谁手中,最后都是能够创造较多净利润的养牛者获得土地的产权。两种情况下,社会产品的总净增值都是100元。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用制造污染的工厂和被污染的居民(或者用产生火星的铁路公司和受到损害的沿线农夫),替代养牛者及农夫,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
按照科斯定理,市场的交易的结果将自动使“生产要素在替代的用途中产生的最大价值。” [6]。将这一原则一般化为“全社会加总剩余最大化”后,就可以得到一个一个新的定价基准——科斯最优。
(三)拍卖理论
1961年,威克瑞(Vickery, W.)开创性地提出了拍卖理论[8]。在详细分析了英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第一价格拍卖(Vickery auction)和第二拍卖等四种拍卖方法后,他发现无论采用什么拍卖制度,总是满足出价最高者中标,并且支付的价格是出价第二高竞标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换句话说,中标者的最优的出价策略是令第二个最有竞争力的投标者刚好出局。现在经济学界大多将威克瑞的拍卖理论看作是信息经济学的先河。其贡献主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条件下,如何设计契约来处理各种激励与管制问题。但在我看来,威克瑞的拍卖理论,实际上是与科斯定理等价的要素市场定价理论。在完全竞争模型里,价格是由非人格的市场(虚拟的瓦尔拉斯拍卖人Walras auctioneer)决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根据这个价格配置自己的资源和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没有任何人能够制定和操纵市场的价格。但威克瑞的价格生成机制完全不同,他排除了新古典价格理论中的瓦尔拉斯拍卖人和生产者仅仅是被动的价格接受者的假设,指出要素市场的价格是由最优的投标人根据次优的投标人的效率决定的:在利润最大化条件假设下,理性投标者的出价是刚好令次优投标者出局。
半个世纪以来,交易成本理论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张五常1991)[9]。在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里,都可以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子。但这一理论却始终无法取代新古典的范型,成为经济分析的主流。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制度经学框架所隐含的“价格理论”与新古典的价格理论相比并不完整。正如前面提到的,科斯—威克瑞定价只解决了要素市场上的定价机制,而缺少产品市场的定价体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制度经济学一直未能建立起自己的价格理论,并将新古典的定价规则完全驱除出经济分析。科斯定理的确立还必须依赖价格理论的更大拓展。
三、价格理论的重新思考
(一)定价机制的缺失
在完全竞争的框架里,价格实际上是预先给定:消费者根据价格和偏好在不同的产品间取舍;生产者则根据价格在不同的生产要素间取舍。价格形成的真正机制被一个虚拟的“瓦尔拉斯拍卖人”(Walras auctioneer )假设掉了。很显然,在这种机制里,任何价格在理论上都必定存在着一个最优的消费者解和生产者解。新古典的价格理论只是告诉我们,当市场有一个给定的价格时,应该如何配置既有的资源,而没有回答最优的价格是如何获得的。这个范型的假设和前提虽然能够在逻辑上保证新古典理论的自洽,但却远离真实世界。
新价格理论的重构,要首先从重新理解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开始。
(二)需求理论
为简化需求分析,有必要引进两个新的概念。
首先,用消费人(consumption agent)的概念替代新古典模型中的自然人(nature agent)。作为自然人,每次消费的偏好强度都是不同的(哪怕是消费完全相同的同一种产品,效用也是递减的),这样每次消费就被计为一个独立的“消费人”。例如,当一个自然人消费多个相同产品时(比如买五个面包),被看作许多不同的消费人(计为5个消费人)。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经济学中不同人之间效用的比较和加总的问题。有了这个概念,就无需知道每一个自然人的偏好强度,只要知道消费人的数量,就可以知道该产品的市场规模。
其次,用哈耶克产品描述不同种类产品组成的产品集。在《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一书中,哈耶克(Hayek, F. 1948)提出[15]:
“我们必须处理一个由相近替代品组成的系列,它们中的每一种都不同于其它的,但这种差别又未明显地使替代停止。分析这种情形中的竞争所得的结果,在许多方面都比分析同一生产完全不同于所有其它商品的同种商品的工业所得的结果,更符合现实生活的状况。或者说,如果没有两个商品完全相同这一情况被认为过于极端,那我们至少可以看看这种情况,即没有两个生产者生产完全相同的商品,不仅人身服务是这样,许多制造品市场,如书籍、乐器等等,也是如此。”
类似地,可以假设任何一种产品周围都存在由一系列连续不同的产品组成的潜在的产品集。我们将这种邻近的替代产品称之为“哈耶克产品”。近似产品之间的“距离”,表示产品种类之间的差异(替代)程度。
不失一般地,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求看作是连续不同的实数集,使得潜在的消费人与潜在产品的种类一一对应。每一个需求意味着一个潜在的“哈耶克产品”。每一个消费人对给定的产品具有不同强度的偏好(preference)。根据消费人的定义,当不同消费人消费同一种产品时,除了一个人以外,所有的消费人都会有效用损失(utility loss)。理论上讲,只有当产品种类和消费人数量完全一致时,消费者的效用损失才会为零。
针对任意给定的产品,消费人的偏好(或效用)强度都可以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不同产品的效用,将消费者分为需要(效用为正)和不需要(效用为负)两个集合。同样,每一个消费人的预算是有限的,并且可以按照从大到小排序。给定的产品价格,将消费人分为有能力购买(预算为正)的和无能力购买(预算为负)两个集合。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为有需求和有消费能力两个集合的交集。
在要素市场上,每一个要素的转让本质上都相当于在市场上拍卖该要素(竞标者相当于消费者)。根据科斯——威克瑞定价,最后的均衡结果是:1)出价最高的竞标者获得该要素的产权;2)市场的价格是令出价第二高的拍卖者剩余小于零;3)拍卖的底价应当高于要素所有者自己从要素中获得的机会收益。在交易成本为零时,科斯均衡的结果就是能创造最大社会正剩余的竞标者,获得要素的产权。在这个机制里,利润是判断谁能创造最大的社会剩余并应当获得要素产权的唯一基准。
在狭义的科斯——威克瑞定价中隐含着一个假设,就是市场上既有要素的数量只能满足一个竞标者(这种极端稀缺的要素,可称之为“钻石物品”diamond good)。把这个假设放松,扩大到更一般的情形,即要素可以满足一个以上竞标者。根据科斯均衡,此时市场的价格就是第 个竞标者——市场上能满足的最后一个要素需求者——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应该刚好等于让第 个竞标者剩余小于零时的价格。当要素供给数量极为巨大并且物理性质无差异时(这类丰裕的要素,可称之为“水物品”water good), 趋向于无穷大。此时,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定价,接近完全竞争时的消费者——除了第 个竞标者,所有要素竞争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广义的科斯——威克瑞定价同样适用于产品市场上的消费者。当产品供给小于效用限定的消费人集合时,出价较高者依次获得产品,直到边际上第 个消费人获得最后一个产品。其出价也是该产品的市场价格,应当刚好令第 个消费人预算小于零。当产品的供给大于效用限定的消费人集合时,最后一个消费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价格。降低价格,等价于增加消费人的预算,预算限定的市场规模会继续扩大,直到遇到效用限定的消费人集合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上,消费者的效用为零(没有欲望)。这意味着无论价格再怎样低,市场规模都不会继续扩大,增加的消费人收入转变为预算剩余。
在这里,主观成本和客观成本分别在不同的维度,独立地影响市场区的规模。当产品的市场是由预算约束时,生产者可以通过价格影响消费者的预算(两者负相关),进而间接影响市场(有效需求)的规模。消费者的偏好不受价格变化的影响。偏好只能通过限定特定种类产品的规模,间接影响产品的价格。
(三)厂商理论
厂商理论的一个关键性的改进,就是用拓展的熊彼特竞争(Schumpeter Competition)[14]取代完全竞争来解释厂商的行为。
首先,根据前面消费理论中的假设,潜在的商品品种被认为是一个连续不同的闭联集,相邻的产品(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哈耶克产品”)可以互相替代;其次,放弃新古典无差异的生产者假设,而是假设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由很多都具有不同的成本函数(技术、经营方式等)生产者提供;第三,引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用固定成本(fixed cost 相当于马克思价值理论中的不变资本c)、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 近似于马克思价值论中的可变资本v)和利润(surplus 类似于马克思价值论中的剩余价值s),取代科布——道格拉斯函数(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者的生产函数。第四,任何产品都可以以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无限地重复生产。每个产品都存在相邻的可以互相替代的哈耶克产品。最后,假设所有理性生产者的行为都是利润最大化。
生产所需要素的代价为生产者的成本(cost)。其中,固定成本为生产者的一次性投入,可变成本是产量的函数。产品的价格和产品数量的乘积,定义为生产者的收益(revenue)。假设不存在价格歧视,所有相同的产品价格都是一样的(这意味着收益曲线的斜率是一个常数)。成本和收益的差额,定义为生产者的利润(profit)。根据可变成本曲线的不同,生产者的函数可以分为报酬递减、报酬恒定和报酬递增三种可能。


在报酬恒定和递增的情形下,熊彼特竞争只发生在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者和生产效率次高的生产者之间,市场价格由最优的生产者决定。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市场上均衡的规模就是生产者最大化生产时的规模。此时,一个生产者拥有全部市场。为了达到这一点,最优的生产者就必须排除所有竞争者攫取全部的市场。根据科斯——威克瑞定价基准,这个最优的价格就是次优生产者利润刚好为零时的价格。根据生产者必须获得正的利润的条件,次优生产者(以及所有其他更次的生产者)会自动退出,最优厂商获得全部市场。此时的“价格—产量”,就是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图1报酬恒定条件下的生产者定价
图1描述的是报酬恒定条件下熊彼特竞争的情形。收益曲线的斜率等于均衡时的市场价格,由最优生产者决定。这个结果表明,在报酬递增和报酬恒定的情况下,最后市场的均衡结果一定是垄断——只有一个生产者。此时,垄断不仅不是非效率的,反而是最有效率的。只有最优生产者生产规模最大化时,社会才会以最少的成本,产生最大的剩余。
报酬递减的情形稍微复杂,生产者利润最大化时的规模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市场有效需求的规模。当大于或等于市场的有效需求时,均衡的结果同报酬递增和恒定时一样,只有一个最优的生产者。但如果市场规模可以容纳多于一个生产者,我们可以把熊彼特竞争稍作拓展。此时,最优的生产者不会占领全部市场,而是停止在其最优的生产规模上。同时,第二、第三个生产者开始加入生产(或最优生产者建设第二、第三个工厂),直到第 个生产者(或工厂)满足全部有效需求。市场的价格,是由第 个生产者决定。根据广义的科斯——威克瑞定价基准,最优的价格,应当刚好令第 个生产者的利润为零。当市场需求极大时, 趋向于无穷大。此时,市场上近似新古典完全竞争时的情形——大部分生产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决定者(price maker)。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市场是介于两种极端状态之间的动态结构。新古典的完全竞争理论,只是当生产者技术具有报酬递减特征且生产者非常多时,对市场的一种近似描述。在这个模型里,专业化经济和规模经济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专业化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小而专的企业,在生产链条的片段上,可以比大而全的企业“规模”更大。斯密(Smith A. 1776)关于专业化的洞见“分工受限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和杨格(Young A.1928) 的补充“市场规模的大小也依赖于分工的水平”[28],在这个模型里可以得到完整的描述。
(四)新产品的产生
消费者偏好多样化消费,生产者喜欢专业化生产。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同时改进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效率。
对于报酬递增(或恒定)函数的生产者,规模越大,每个产品中包含的平均成本就越低。对于这些生产者来讲,专业化生产比自给自足更有效率。然而对消费者来讲,价格一定的条件下,则是品种越多越好。因为可选择的品种越多,消费时的效用损失就会越少。市场的规模并非完全如马歇尔猜测的那样,价格越低,需求就越大,而是受到消费人效用函数(偏好)的约束。价格下降既可能导致需求增加,也可能导致种类增加。
一个消费人决定是否购买一个产品,同时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是否有足够的预算(同生产者的价格负相关);二是产品是否有正的效用。消费者的剩余有两种:效用剩余和预算剩余。对于每一个消费人来说,只能出现一种剩余——不是有钱买不到合意的产品,就是有合意的产品,却没有足够的预算。在生产效率最大化时,预算的剩余为零;当消费效率最大化时,效用剩余为零。显然这两种效率是负相关的,不可能同时被满足。
当社会剩余(消费者的预算和生产者的利润)积累达到足以使新产品生产者获得正的利润时,企业家就会发现这个需求。市场就会分解(bifurcate)出多样化的新产品。原来的产品市场可能缩小(甚至被两种新的产品取代),老的产品衰落(甚至退出市场),新的产品就会挤占老产品的市场甚至取而代之。当两个产品有效需求相互重叠,两个市场的边界上的消费人边际效用相等。表面上看,新的更专门的产品可能会导致价格的增加,但消费人的效用损失却得以减少(不必因为选择较少,被迫消费近似的替代产品)。
当全部市场达到科斯均衡时,没有任何交易的可以增进社会总剩余。最大化的社会剩余又为新产品的发现创造了条件。社会剩余的增加可以是消费者的预算剩余,也可以是生产者的利润积累。当市场规模的边界是由效用约束限定时,收入的增加或产品价格的下降,不是引发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而是会导致预算剩余增加。同时生产者的利润也不会是无限的。当某种产品垄断利润达到一定规模时,即使没有达到市场的效用边界,只要新产品可以获得正的利润,近似的哈耶克产品一样会被其他的企业家生产出来。生产者的利润则摊薄在两种产品。一个垄断生产者产品的上界,就是另一个新的哈耶克产品垄断生产者产品的下界。只要在市场上存在预算或利润剩余,就会有企业家不断研究新的哈耶克产品。
至此,我们获得了一个同时包括需求理论和厂商理论的完整的定价规则。根据这个规则,市场的“价格—规模—种类”一定是同时决定的。
四、结论
科斯定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价基准。本文正是以科斯的洞见为基础,将其提出的原则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以冀使不同的市场行为,统一到一个连续完整的框架之中。在新的框架里,市场上所有的行为主体(厂商、政府和个人),都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要素的价格和产品的价格可以根据科斯—威克瑞基准(经济剩余最大化)统一到广义的熊彼特竞争机制。在这一机制中,许多看似不兼容甚至矛盾的模型,成为不同条件下(供给大于需求还是需求大于供给)熊彼特竞争的特例。其中,威克瑞拍卖作为熊彼特竞争的特例,描述了交易品供给数量小于有效需求时的定价机制(价格由边际上的消费者决定);广义的熊彼特竞争进一步描述了交易品供给能力大于有效需求时不同生产函数特征(报酬递增、恒定或递减)的定价机制(价格由边际上的生产者决定)。消费者的预算和生产者的利润不过是经济剩余的不同名称。经济剩余的增加和效用损失,是多样化哈耶克产品出现的条件和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提出的框架只是描述了没有交易成本,产权束是完整时的理想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初始产权和定价主权并不重要。但如果交易是有成本的,为了节省交易费用,市场制度可能改变乃至删除部分产权束,产权所有者的定价主权就可能被削弱甚至转移。此时,产权的初始状态和价格是怎么决定的,就变得同价格决定了什么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制度并非无数人无意识交互作用的随机结果,而是人类有意识的创造和设计。制度本身就可以看作一种用来节省交易成本获得规模经济的“资本品”。设计制度同设计工具本质上是一样的,同样要投入成本、参与竞争并获得利润。这就意味着,当我们进入有交易成本的世界时,本文提出的框架同样可以用作分析的基本工具[13]。

参考文献:
1. 科斯1991: “生产的制度结构” 1991年在芝加哥大学的演讲。选自《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演讲集1969~1997》 柳适等编译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 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44,1960.
3. Coase R. H., “The 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October 1959): 25.
4. Charles L. Schultze, “The Public Use of Private Interest”, 1977, published by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5. Cooter, Robert. “The Cost of Coas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1, 1-33. 1982。
6. Coase R. H., “Notes on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中文见: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8-54
7. Zhao, Yanjing, Exploring the spatial growth. PhD thesis(draft), Cardiff University, UK. 2003
8. Vickery, W.S., Conterspeculation, Auction and Competitive Sealed Tenders, Journal of Finance, 16, 1-17. 1961
9. 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10. Schumpeter, J. ,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th ed. (19801st ed. 1952)
11. 约翰·伊特韦尔等编,1992,《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2. 杨小凯:《杨小凯谈经济》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3. 赵燕菁:“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上)城市规划2005年,第6期:41-47
14. Stigler, George J., “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Public Policy:A Plea to the Scholar”,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1. no.1,12. 1972
15. Hayek, Friedrich A., 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td., 1980 Chicago and London
[责任编辑:叶颖玫]

科斯是个不知所云的人,楼主是个所云不知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21:02: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5-18 17:47:00的发言:

科斯是个不知所云的人,楼主是个所云不知的人.

中国经济学不缺少能看懂复杂公式的大脑,真正缺少的是能够深刻思考的智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8 23:37:00
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06:52:00

西方经济学尽管有一些部分是错误的庸俗的(如帊累托最优理论和边际生产力决定分配理论),但主体却是正确的;而象马克思和科斯这些反当时主流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尽管他们的部分观点是有价值的,但主体观点却是错误的,有的就是肤浅的语言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07:47:00
来这里的人似乎都不愿意讨论文章内具体的论题,但都很快表明立场。支持和反驳科斯和马克思需要的是指出其具体观点,而不是泛泛因人论事。如果说科斯“不知所云”,最好指出其所在。如果真能证明科斯错了,本身就是一大成就。最近看了一个日本人的文章,大意也是说科斯逻辑混乱,前后矛盾,“不知所云”。不同的是他举出了具体的证据,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真看下来,可以发现它所举的例子,其实大多是科斯理论这棵大树的枝节,即使都错了,也不影响科斯的核心思路。这篇文章并不复杂。观点也是可否证的。任何讨论都不应先验地判断哪一派是正确或错误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9 7:49:3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08:30:00
好东西才阿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11:09:00

要想说明科斯定理逻辑是否混乱,首先要明白科斯到底在说什么.

科斯并没有直接提出科斯定理,是斯蒂格勒根据他在文章中的思想总结而成。

科斯定理提出之后,每年都有若干人质疑科斯定理,

但是没有人真正能够推翻科斯定理。

Samuel Bowles虽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代表人物,不过他对于科斯定理的评价倒比较客观。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他的《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和演化》(p169-p17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11:40:00
科斯定理放宽主流经济的约束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12:18: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12:21:00

不谁三寒酸气蝴蝶花扩军阿说动芜湖撒谎大阿水电局括弧菊花奖撒谎大阿瑟大撒哈多极化撒娇阔的撒旦 获胜队机撒谎大啊哈撒娇挥洒金库取悦户阿卡驱护舰括弧大 单色机丹江口夺回撒娇括弧℃恶劣扩军阿弟 撒爹 多瑙河福建队说句阿瑟 菊花奖无愧哈动手动脚火堆三多极化独断撒谎大金卡大顺独断机阿訇撒爹阿斗军火度 的都会机撒大渡河毒素多极化多久阿瑟活动 ,,结婚登记挥洒军控 毒砂聚合物苏打军军撒火堆随机阿卡 大撒哈的撒火堆随嘎 撒爹鼓乐撒娇哈大撒?撒护卫撒爹护卫哈桑多哈搜索阿斗毫无动静撒谎无撒五毒固定化惧色您不虚拟机许多无损笨家伙隧道局不多久树墩把 冻死骨大锁骨对待业锁骨多部瓦苏打三角裤断乎瓦撒娇苦果湖北队撒撒爹猢狲抵达赛进口货大无大撒哈电话局阿瑟苏打火堆撒单位夺回撒娇哈多久撒 夺回夺回 导火索军控的撒火堆阿的火箭弹机撒谎大 多多哈大撒和阿訇对你火堆撒 夺回地矿局阿訇兑取火堆撒活动家阿是对阿 三等奖阿都会多极化发啊夺回蛊惑大撒多久阿数的撒灰度无穷大豪萨阿訇大点角拾点 不错速的夺回撒娇断乎七段阿撒阿訇大机阿打碎大阿撒军队化无对撒谎大恶毒机萨克火堆撒的伙夫云朵阿弟阿硕大打碎大撒的抵撒娇哈的活动家撒谎党委会地方军苏打 活济公大撒哈大阿撒大撒娇大阿撒大挥洒均达无对的火箭弹获胜队机撒谎大惧色阿弟 夺回撒娇大挥洒,所进阿訇大瓦东方红多极化腐恶擦 非皇帝军火府萨克军火敌群阿擦 大轰大嗡电话局大阿瑟狠毒电话局哈都会大 合家欢大撒哈度火炬撒谎大起阿瑟都会大撒火锅护短电话局哈多久阿数 灰度撒谎大成绩单伙夫海基会 八国哈出乎大阿訇大卡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16:51:00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17:56:00
以下是引用gzhuyi在2007-5-19 11:40:00的发言:
科斯定理放宽主流经济的约束条件

科斯定理推翻了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从边际革命开始,主流经济学就开始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科斯不过是重新发现了马克思对新古典的批评。马克思批评边际主义是“庸俗经济学”并没错,问题是他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比马歇尔的供给—需求范式离价格理论更远——马也没有提出正确的定价理论。科斯的贡献不在于他批评了主流经济学方法论,而在于他试图提出一个替代的框架—尽管他只完成了不到一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21:24:00

我看这是作者假托科斯提出自己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9 23:30:00
以下是引用徐生在2007-5-5 17:28:00的发言:
主流的经济学,应当是并没有价格形成理论吧,似乎空洞、多余的概念有不少,理论不经济。而楼主老兄的看法,似乎只是威克瑞看法的推广,但是仍旧没有得到价格的形成过程。

维克瑞定价应当是最原始的一种定价机制。这种机制同新古典的价格理论完全不同。定价不是取决于个人主观偏好,而是次优竞争者的出价。应当说维克瑞定价虽然原始,但却是革命性的,真正描述了要素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全部元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