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428 6
2007-05-05
据《泰晤士报》30日报道,罗斯特洛波维奇,俄罗斯著名的指挥家,大提琴演奏家,29日,在俄罗斯自己的葬礼上得到追悼者们最后的喝彩。大约4500人随同罗斯特洛波维奇的遗孀女高音维什涅夫斯卡娅参加了莫斯科基督大教堂维什涅夫斯卡娅的葬礼,出席葬礼的宾客包括西班牙的索非亚王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夫人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阿塞拜疆也是这名音乐家的出生地。

  鲍里斯·叶利钦的遗孀纳娅和大文豪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妻子娜塔尔娅也参加了葬礼, 20日,在叶利钦过世后的第4天,罗斯特洛波维奇与世长辞,享年80岁。穿着红罩衣的牧师唱歌为这名艺术家祈祷,哀悼者把鲜花放在了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敞口棺材旁,棺材里,罗斯特洛波维奇的遗体上盖着刺着十字架的白布。

  大主教亚历克塞二世在信中将罗斯特洛波维奇描述为“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活动家,精神自由的护卫者以及对祖国满腔热血的人。”但是,大主教因病接受治疗无法出席葬礼,他表示,罗斯特洛波维奇曾为大教堂组办慈善音乐会筹集资金,这座教堂于1931年被拆除,20世纪90年代得以重建。和朋友叶利钦一样,罗斯特洛波维奇也被埋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紧挨着他曾经的老师,作曲家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坟墓,洒满红玫瑰的棺材沿着墓地的中心长廊缓缓前行,穿着漂亮制服的士兵们走在棺材的前面。

  当棺材被放在地上后,罗斯特洛波维奇的遗孀维什涅夫斯卡娅和女儿叶丽娜往棺材上面撒了几把土,当东正教一个木制十字架被树立在墓地上,花圈被摆放在坟墓旁后,哀悼者们对这名艺术大师最后一次鼓掌,为他喝彩。有人还亲吻了他摆在墓地上的照片,一名宾客卒伯科夫斯卡娅说:“他既是市民得指路灯也是音乐家的指路灯,我们会永远想念他。”

  卒伯科夫斯卡娅表示,过去,她只有有机会就会参加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演出,包括1974年他离开苏联前的最后的一场演出,当时,精彩深情地演出赢得了人们长达10分钟的鼓掌喝彩。一名俄罗斯东正教牧师说:“虽然他名气很大,但是,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然后,唱诗班轻声唱起了歌悼念这名伟大艺术家。一名30多岁的音乐教师林德米娅·努克苏诺娃说:“他是一个值得尊重爱戴的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一个优秀的家庭男子。”她表示自己推掉了工作来到墓地,她说:“今天,我不会去别的地方。”

  罗斯特洛波维奇被誉为俄罗斯最受人们喜欢的文化形象之一和全球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普京总统将罗斯特洛波维奇的故去描述为“俄罗斯文化的一大损失。”28日,在罗斯特洛波维奇曾经学习和表演过的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全民哀悼中,普京表达了他对这名艺术家的尊敬之情。(杨孝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5-5 13:10:00
向大师致以最后的敬意!!

我有他的二张碟,他指挥柏林爱乐的老柴三大芭蕾组曲,他与卡拉扬和柏林爱乐合作,演奏的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老柴罗可可变奏曲。DG公司出品,珍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5 13:12:00
一个人的声名与荣耀 往往是在他死后才能够体现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5 13:32:00
以下是引用snowandwolf在2007-5-5 13:12:00的发言:
一个人的声名与荣耀 往往是在他死后才能够体现出来的

是的. 一个传奇就这样结束了,他是卡萨尔斯后最伟大的大提琴大师,曾几何时,在人们心中,他就是大提琴的化身,是大提琴之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6 00:29:00

他是一个传奇,也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大师的远行,一个时代就此结束。

向大师致以最后的敬意!!!

http://www.weimei.org/forum/content/3429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6 02:04:00
音乐大师罗斯特洛波维奇过完80大寿便驾鹤西去_最伟大的大提琴家昨日于莫斯科病逝。

据莫斯科媒体消息,一代传奇音乐大师、全球最伟大的大提琴家米斯蒂斯拉夫·罗斯特洛波维奇昨日于莫斯科病逝。上个月,他才刚过完80大寿。

上个月,曾一度肠癌发作又闯过“鬼门关”的罗斯特洛波维奇,出院后出席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为他在克里姆林宫安排的80岁生日宴会。当时,老罗面对包括普京在内的在场亲友表示:“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自大提琴大师卡萨尔斯去世后,罗斯特洛波维奇一直被全球音乐界视为最伟大的大提琴家。他早年与俄罗斯作曲大师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亦师亦友的交往,令乐坛后辈视之为古典音乐传统的“活化石”。老罗致力于推广大提琴新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均题献给他。罗斯特洛波维奇自上世纪50年代首次在西方舞台露面,便一鸣惊人。

除了在音乐上的卓然成就,罗斯特洛波维奇在上世纪下半叶的传奇经历,令其被视为“人道主义战士”。1961年,他不顾苏联当局的反对,在西方跟卡拉扬合作录制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和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他曾在莫斯科近郊的住所藏匿着被驱逐的作家索尔仁尼琴。1970年,他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真理报》写公开信,给勃列日涅夫政府“上了一堂课”。继而他与妻子于1978年被剥夺苏联国籍。1990年,当罗斯特洛波维奇夫妇被恢复国籍后,给媒体写了一封公开信,当中一句表示:“我对谁都不会怀恨在心,我准备在莫斯科握每一只向我伸出的手。”1993年,借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逝世100周年纪念的机会,罗斯特洛波维奇现身莫斯科红场,执棒指挥了他返回俄罗斯后一场历史性的音乐会。
(文章摘自4.18日新京报 记者:张璐诗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