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87 0
2007-05-08

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奇迹,全世界都这样说,但奇在哪里不容易说出来。以一九八○为经济改革的起点,北京公布的增长率显然是低估了。最近一项数字,说二○○○至今,六年,国民总收入增长了一倍多。这是每年复息增长百分之十二强。然而,同期北京市公布的增长率,只百分之九左右,相差颇远。就是以高不可攀的每年百分之十二增长率,改革二十六年,复息率,国民总收入上升十八倍。何止十八倍呢?一九七九年到广州,饭店没有米,姊姊的家有头有面,找只鸡蛋也要走后门!不堪回首,不堪回首,不多说了。

二十六年,高楼大厦满布,公路车水马龙,所有货运港口排队──是否奇迹天晓得。由区区在下审批、亲自发出证明书的经济奇迹,起于一九九三的朱镕基时期,其中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怎样看也神奇。首先是朱老在三几年间,成功地把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通胀率减为零,然后有百分之一至三的通缩。在这巨变下,中国的经济增长竟然还能保八,失业率只百分之四。不止此也,同期产品与服务质量,上升得非常快,但大部分没有算进国民收入增长之内。这是说,如果质量的改进算进去,通缩会增加,收入增长也会增加。当时国内各地的楼价下跌了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实在惨情,但经济增长率,如果把质量提升全算进去,应该在百分之十以上。

经济学吗?很尴尬!上述的现象显示,那所谓宏观经济学,一无是处。当年读「宏观」,读一句,骂一句。看中国我只用本科生应该知道的理论看,胜出行家几条街。昔日我读的是经济科学,与今天教的是两回事。这里说奇迹,挖疮疤是发神经。我们要说中国在哪方面做得对,非常对。

一九九七年我注意到,自己曾经批评过的、朱镕基划定下来的货币制度,批评错了。欧美的货币制度,脱离了金本位一直都有问题。黄金不足够,或供应量波动太大,本位制有问题。想当年,没有谁不同意货币要下一个固定的锚,只是找不到理想的锚可以下。以币量理论推出来的观点,支持着以不容易捉摸的物价指数及就业指数为目标,其所形成的货币制度,牵涉到以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美国的经验,是这样的制度有不少困难。六十年代蒙代尔与佛利民的意见有分歧,我在场。佛老认为找不到可取的单一物品为本位,而以一篮子物品为锚,运作费用过高,所以要接受以目标为锚,无可避免地带出各种货币政策。

问题是货币的存在是为了减低市场的交易之费用,不应该以货币量的增减来调控经济。币值与利率要稳定,其它皆次要。当时大家意识到,脱离了本位制,以目标为锚,带来的币量政策容易搞得一团糟。后来的经验确如是。没有谁想到数十年后朱镕基推出另一种办法,可行,使我大开眼界。

记不起一九九七年初萧耿对我说了一句什么话,我意识到,如果放弃以货币量的增减来调控经济,只以币量的增减来维护一个固定的锚,可以做到,绝不困难,但整个经济的运作要迁就这个锚的币值来调整。锚可以是外币,可以是物品,可以是单一的或是一篮子的,稳守根本不需要由政府提供这些为锚之物。这是朱镕基的货币制度,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佩服。写过多篇文章解释,这里不多说了。

中国奇迹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地区制度。中国独有,这制度促成了地区之间的激烈竞争,抢客招徕,工业发展一日千里。无独有偶,这地区制度也是在朱老时期形成的。我认为将来的经济历史不会漠视这个人。写过五篇文章解释这地区制度,这里只大略地说一下。

中国土地的使用权力落在县的手上,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主要的经济权力在县之手。土地的使用者要交两项租金。其一是固定租金,那是买土地五十年的使用权,地价也。其二是佃农分成租金,称增值税,收产品增值的百分之十七。这增值税率(租金分成)是全国划一的,不同地区的招徕调整是地价的变动。这是全完合乎四十年前我推出的佃农分成可以达到最高经济效率的安排。另一方面,一个固定租金(地价)加一个分成租金(增值税),与世界各地大商场的合约安排是一致的。

中国有二千多个县,上述的安排使每个县成为一家商业机构。大地主是北京,大佃农是县,小佃农是投资于县的商人。上连串下连串,但县与县之间不连,激烈的竞争就在县与县之间出现了。这是我知道的最神奇的土地使用制度,妙绝天下。沙石还有,但主要的制度运作功能实在好。

说过无数次,要批评中国制度的很多方面容易。但我是个实践主义者。英谚有云:我们不能跟成功争论。经济发展既然是奇迹,不可能没有半点做得对。我反对昔日的大锅饭共产制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资产权利要界定得清楚。但没有反对过共产党的存在,也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中国的改革要由共产党推行。这方面高斯的看法比我更强烈。这个提出从权利界定的重要角度看私产的一代大师,信奉市场知名天下,对中国共产党的敬重外人不容易相信。绝对不是擦共产党的鞋。公司理论由高斯提出,由我划上句号。我们是从公司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

高斯对经济制度的看法因此与我很一致。信奉市场,但因为交易的存在,市场不是无所不能。公司或企业的形成自有其因,某些事有形之手要代替无形之手,而政府本身只不过是一家大企业,从上而下的运作通过合约安排。撇开沙石,在中国,上头大企业(国务院)与下头中、小企业(省到市到县到镇到村)的层层承包的合约安排,办得好,好得人类历史没有见过。然而,问题还是多得很。这可见其它制度的困难更为严重了。经济学者一般不明白制度运作,因为他们没有从合约的角度看世界。说实话,一贯地这样看的只有高斯和我两个人。

开琼筵以坐花——李白说的。繁华事散逐香尘——杜牧说的。中谚有云: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可能错吧。今天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可能永久的持续下去!不要求永久吧。我算过,中国需要的是再持续今天的增长十五年。可以吗?下回分解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