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怪论:哪种报道更接近真相?
文章提交者:文中思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于4月30日至5月4日在曼谷举行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三工作组第九次会议,各国政府代表经过了艰苦的谈判协商后,最终就对付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达成了协议。然而,有关此次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的表现情况,却在境内外的媒体报道上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哪种报道更接近真相?”
国内主流媒体是这样报道的(摘要):“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在IPCC闭门会议上,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气候变化方面,中国的立场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致。温室气体排放引发气候变化,这不仅仅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还涉及并可能引发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阵营由于发展状况不同,立场上有分歧是必然的。中国的立场,是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致的立场。中国在相关技术研究领域的投入和成就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比较突出的。中方代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会议中代表自己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发出声音,表明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中方的意见引发讨论,是这类会议的正常现象,也是各方重视中国意见的体现。”
境外媒体是这样报道的(摘要):“各国代表今天凌晨就对付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达成协议,尽管中国努力冲淡关于减少有害温室气体排放的措辞。……报告的草案建议把温室气体的含量限制在445ppm到650ppm,中国反对这个较低的范围,担心妨碍它的经济发展。……中国从报告中删除排放目标的努力失败了。法国代表米歇尔•珀蒂说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最终在所有问题上作出了让步,这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报告。在审议过程中没有删除任何重要内容。”“……没有什么迹象表明美国和中国会同意这种强制性减排。这两个国家的排放量占了世界的近一半。……中国极力要求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从报告中删去,但是没有成功。……专家们说,由于美国和中国没有与世界其他国家合作的积极性,执行减排目标已经太晚。”
同样的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报道,虽然并不排除新闻媒体具有“选择性报道”的自由权利,但“客观、中立、真相”这种不成文的全球媒体道德价值观,总不应该存在太大的差距吧?尤其是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开放时代,满足公众对新闻事件真相的知情权,更是对媒体“客观、中立、真相”这种不成文的全球道德价值观的起码要求。愚下发出“哪种报道更接近真相”的追问,并非是要对中国政府代表团的表现进行评价,而是坚持愚下对新闻报道应该“客观、中立、真相”的一贯主张。类似的观点可搜索愚下07年4月21日的文章《牢骚怪论:真实≠真相(美国媒体枪案误导析)》一文,在此不再赘述。
真实≠真相,这是毋庸质疑的道理,只有包含了真相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以此次在曼谷举行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例,境内主流媒体的报道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政府竭尽全力承担国际责任,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一帆风顺。相反,境外媒体的报道给人的印象却是:中国政府极力阻扰对付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致使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任重道远。两厢比较不难看出,“选择性报道”虽然是媒体的自由权利,但是,缺乏真相的报道势必会造成社会公众对国际社会对付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的误解误判,至少是对本国民众的一种“误导”,最起码违背了“客观、中立、真相”这种不成文的全球媒体道德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