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00 2
2007-05-10

新华网南宁4月7日电(记者 梁思奇、叶建平)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民洞村,近几年陷入了“致富怪圈”:镇村干部先是号召种罗汉果,罗汉果收成时跌价;接着号召改种麻竹,次年麻竹滞销;随后又号召改种黄栀子,黄栀子结果后却无人问津……农民质问:为什么听干部的话不仅不能致富,还蒙受损失?基层干部也满腹委屈:我们只是号召农民发展生产,并没有强迫他们种什么。

民洞村的例子,典型地反映出农村“发展生产”的难题。

表面上导致农民陷入“致富怪圈”的是变幻无常的市场,实际上反映出基层干部工作思路的错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号召种植,不重视与市场接轨的农产品销售;只着眼推动扩大生产规模,忽视了深化服务。接踵出现的“物贱伤农”事件,不仅使政府的威信和声誉受到损害,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生产、改变贫困现状的积极性。

当地每次推广新的经济作物几乎都循着这样的“惯例”:看到别的地方成功种植,就将其作为“样板”,组织群众前往参观,回来后依样画葫芦进行发动。在走马观花的草草考察中,既没有深入了解直接关系农产品出路的加工业状况,也没有作市场风险的评估,决策毫无“科学性”可言;而一种作物推广失败后,在没有认真总结教训的情况下,又急急忙忙“另辟蹊径”换种新的“短平快”品种,希望挽回损失。正是这种粗枝大叶、华而不实的工作作风和急功近利、追求政绩的心态,催生了“致富怪圈”的恶果。

发展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农民往往无所适从,要减少和杜绝类似“忽悠”农民的现象,政府务必要找准“定位”,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自主权的前提下,把工作着眼点放在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和完善市场配套服务上,积极扶持建立中介机构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促进农产品的顺畅流通。

真正帮助农民致富,还需要在发展农副业中,不能片面理解“人无我有”特色产业的涵义,盲目推广“短平快”项目,孤立地搞所谓的“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而要树立“农业产业化”观念,自觉与当地的流通业、加工业结合,毕竟,农产品出路只有摆脱仅靠卖“鲜货”的“华山一条道”,加入到产业化链条中,提高附加值,才能有效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避免“物贱伤农”的恶性循环。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07/content_5945361.htmb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5-10 11:32:00
生产到销售的系统是不能隔离分开的,没有市场定位的任何商品都必须承受这种风险,怪就怪地方基层干部的素质低拉,没有考虑周详,不仅如此,许多地方的工程都是有开头没下文的,经费一出,伸手派乐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5-10 16:27:00

我们家那边是几年前就是这样,情况相当严重;而且大办乡镇企业,那时一个镇负债5、6百万,老百姓慢慢填平;最终只为了镇长被评为“市十大杰出青年”,然后升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