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5月7日,中石油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开发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的储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中石油副总裁胡文瑞透露,预计到2012年,原油产量达到700万吨;加上陆上产量300万吨,南堡油田将会成为中国一个新的千万吨油田。
为此,许多人士感到相当振奋,称之为“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发现”。有媒体甚而提出质疑——当前有没有必要急于开发如此宝贵的油田?
不可否认,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是中国石油勘探领域的重大突破,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能源短缺的压力。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能源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也难以改变目前国内石油需求增量主要依靠进口的现状。
“南堡油田最大的收获,可能是激起了我们对油气田埋藏矿继续勘探的希望。”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成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夏义善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承,10亿吨大型油田的发现,并不能实质性地解决中国石油能源安全问题。即便其产量能够如期于2012年达到千万吨,南堡油田也难以对稳定市场油价、降低原油进口依赖度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一句话,它难解“日益严重的中国能源安全”之渴。
截至2005年底,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1804.7亿吨,其中,沙特(361亿吨)、伊朗(182亿吨)、伊拉克(155亿吨)、科威特(135亿吨)、阿联酋(130亿吨)、委内瑞拉(111亿吨)、俄罗斯(99亿吨)、哈萨克斯坦(54)亿吨等占世界总量78.4%,中国储量约为22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3%,居世界第13位。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截止到2006年年底,中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为24490亿立方米。
据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2006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为3.29亿吨,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石油进口量为1.45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约45%。
夏义善表示,10亿吨石油储量按照80%的开采率计算,南堡油田仅能维持中国两年左右的石油需求量、或者五年的原油进口需求;中国能源紧张、短缺的趋势不会得到由此得到有效解决,能源对进口的依赖日益加剧的趋势也不会扭转。
由此,从全局、长远来看,面对巨大的中国能源安全问题,10亿吨的油田仍然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大庆、胜利等一些老油田产量都已经在逐年下降。
夏义善认为,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要害是,能源需求增长与资源储备量不平衡的尖锐矛盾。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巨大需求与自给不足使外部风险因素逐渐增多,必然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压力。“节能”、“增效”和开发可替代能源,依旧是现今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
同时,夏义善介绍,对于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的态度是至少保持20年石油消耗占总能源消耗比重不超过23%。但是,随着能源总体支出每年提升,中国对外石油依赖路径已经形成且难以改变,石油资源的前景依旧很不乐观。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周大地也表示,能源安全问题是由世界油价高涨和中国能耗太大这两方面引发的。解决这一问题,要以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作为基本出发点,不仅需要发现更多更大油藏来解决资源供给的要求,更应该由政府提出节能优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鼓励政策,我国能源的局面改观在于开源更在于节流。
由此,应该警醒的是,如果中国仍以高投资增长速度来推动经济增长,很难避免继续以高耗能产业为中心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增长的内容、方式和质量,正是包括石油在内的中国能源难以承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