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侯勇 化存才+
(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昆明,650092)
摘 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调查和计算得到结论:在师范生就业竞争中,各因素对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大小顺序为,讲课和说课能力、专业课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技能、个人身心素质、个人性格特征、社会实践经验、个人兴趣和观念、发表文章、英语等级考试证书、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的经历、教育实习成绩、计算机等级证、担任学生干部。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法分类号:029 文献识别码:A
1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师范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近年来,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各类职业培训学校的大量兴起,为师范类的本科毕业生提供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目前地方各级师范院校规模扩大和学校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师范类毕业生数量剧增,再者,教师资格认证的实施,使得大量的综合大学和其它非师范类高等学校的毕业生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进入师范生就业市场,这一系列的因素加剧了师范生就业竞争。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在校师范生在今后的学过程中应该加强那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即将面临就业的师范生又应该如何才能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合理定位自己,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工作呢?关于这些问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例如,文献[1]通过调查,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一个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文献[2]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同样建立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文献[3] [4]提出了影响师范生就业竞争的一些能力,并着重讨论了师范生应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文献[5]归纳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包含的能力和素质,并对高校和大学生提出了培养就业竞争力的一些建议。文献[6]着重讨论了课外活动在对师范生进行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在参考上述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咨询用人单位(主要是高级中学),并听取在校毕业生和学校就业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设计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出了影响师范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建立影响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然后借助于层次分析方法 ,得出这些因素在就业竞争中的相对权重。
2 师范生就业竞争力评价的层次模型
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实际中影响师范生就业的因素很多,为了真正做到简化数学模型,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学生个体信息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师范生就业竞争力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图1 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层次结构评价模型
2.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确定出准则层和子准则层中各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我们设计了“师范生就业竞争力问卷调查表”,并对云南师范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美术这六个专业的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98%。
个人非智力因素、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和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师范生技能这五种能力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实际调查结果见表1(采用九分制)
表1 准则层中各因素对目标层影响调查结果
| 准则层中各因素 | 非智力因 素 | 获取知识 能力 | 社会实践 能力 | 创新、科研能力 | 师范生 技能 |
| 数学期望 | 7.253 | 7.201 | 6.210 | 4.405 | 8.604 |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得到准则层对目标层的层对比较矩阵为:
A=
其中元素 等于准则层中第 个因素的期望值除以第 个因素的期望值。
同理,根据调查结果可得到子准则层对准则层的成对比较矩阵分别为:
, ,
, , 。
2.3 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成对比较矩阵:
A= ,
最大特征根λ=5,权向量为 ,一致性指标 。因为 ,所以矩阵A为一致阵 (计算方法见[8])矩阵A的权向量 的各分量可以作为准则层中各因素对目标层A影响大小的权重。
由此可知,对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师范生技能(权重0.256),个人非智力因素(权重0.215),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权重0.214),社会实践能力(权重0.185),创新、科研能力(权重0.131)。
子准则层C对准则层B的层对比较矩阵 ,计算出权向量 ,最大特征根 和一致性指标 ,结果列入表2。
因为表2中 (k=1,2 ,…5)都为0。所以矩阵 (k=1,2 ,…5)都为一致阵。
子准则层中各因素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该因素在子准则层中的权重 对应准则层在目标层中的权重。
所以,子准则层中各因素对目标层中的相对权向量为
=(0.076,0.071,0.067,0.089,0.059,0.066,0.063,0.067,0.057,0.065,0.066,0.087,0.076,0.094)
表2 子准则层C对准则层B的计算结果
| k | 1 | 2 | 3 | 4 | 5 |
|
| 0.358 0.332 0.310 3 | 0.414 0.277 0.309 3 | 0.341 0.352 0.307 3 | 0.499 0.501 2 | 0.339 0.296 0.367 3 |
|
| 0 | 0 | 0 | 0 | 0 |
表3 子准则层各因素在目标层中的权重
| k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 0.076 | 0.071 | 0.067 | 0.089 | 0.059 | 0.066 | 0.063 |
| k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
| | 0.067 | 0.057 | 0.065 | 0.066 | 0.087 | 0.076 | 0.094 |
可见,评价体系中各种因素对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讲课和说课能力(0.094)、专业课成绩(0.089)、语言表达能力(0.087)、板书技能(0.076)、个人身心素质(0.076)、个人性格特征(0.071)、社会实践经验(0.067)、个人兴趣和观念(0.067)、发表文章(0.066)、英语等级证(0.066)、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的经历(0.065)、教育实习成绩(0.063)、计算机等级证(0.059)、担任学生干部(0.057)。
因此,我们建议在校师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应重视自己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己的各种知识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在自己全面发展的同时,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而且还应重点加强师范生技能的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真正地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3 对数学专业师范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
按照上述步骤分别对各个专业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各种专业的师范生在就业竞争中对各种能力需求的异同。
下面以数学专业为例,计算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在就业竞争中对各种能力大小的需求。我们把数学专业的问卷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单独处理可得到:准则层B对目标层A的权向量
子准则层C对准则层B的权向量分别为:
, ,
, 。
子准则层中各因素对目标层中的相对权向量为:
=(0.074,0.069,0.068,0.088,0.058,0.065,0.062,0.064,0.062,0.069,0.066,0.088,0.078,0.090) 。
可见,在评价体系中各种因素对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讲课和说课能力(0.090)、专业课成绩(0.088)、语言表达能力(0.088)、板书技能(0.078)、个人身心素质(0.074)、个人性格特征(0.069)、参加各种知识竞赛的经历(0.069)、个人兴趣和观念(0.068)、发表文章(0.066)、英语能力(等级证书)(0.065)、社会实践经验(0.064)、教育实习成绩(0.062)、担任学生干部(0.062)、计算机等级证(0.058)。
与前面的结论对比,我们发现:对于数学专业的师范生的就业竞争而言,除了对参加各种知识竞赛这个创新能力的要求比其它师范生高外,对其它各种能力的要求基本相同。
4 对个人就业竞争力的评价
我们可将以上模型应用于对某一个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整体评价:根据该同学的情况给出每种就业竞争力的具体分值,然后把各个分值乘以对应因素的在目标层中的相对权重,最后把所得的数值进行相加,就可得到该同学就业竞争力的整体评价分值。
下面以数学专业的S同学为例,对S同学进行就业竞争力的整体评价。首先,依据S同学的各种成绩、各类等级和获奖证书,请熟悉了解该同学的老师、同学为S同学在模型中子准则层中的各种能力进行打分(百分制)。
表4 对S同学实际打分结果 (单位:分)
| 身心素质 90 | 性格特征 75 | 兴趣、观念为 81 | 专业课成绩 95 |
| 计算机等级 85 | 英语等级 60 | 教育实习成绩 97 | 社会实践能力 70 |
| 担任学生干部 95 | 知识竞赛 60 | 发表文章 60 | 语言表达能力 73 |
| 板书能力 82 | 讲课、说课能力 87 | | |
各分值再乘以对应因素对目标层的相对权重值,然后相加得S同学就业竞争力的绝对评价值M,即:
M=90×0.074+75×0.069+81×0.068+95×0.088+85×0.058+60×0.065+97×0.062+70×0.064+95×0.062+60×0.069+60×0.066+73×0.088+82×0.078+87×0.090=79.6670≈80
记评价等级如表5所示:
表5 评价等级表
| 强 | 较强 | 一般 | 弱 |
| 85以上 | 75~84 | 60~75 | 59以下 |
由此可见,S同学实际就业竞争力为较强(80分)。
参考文献
[1]李冬红,毛静,朱凌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模糊综合评判[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61~62
[2]侯海东,张玉明.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5,(14):58~59
[3]张兴权.师范生能力培养我之见[J].绥化师专学报,2000,20(3):69~70
[4]张兴权.从毕业分配谈师范生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4,(14):14~15
[5]李娜,刘艳玲,吴代舫.人为本打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0):47~48
[6]张武.师范院校大学生课外活动与能力素质培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26~29
[7]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4~239
[8]徐金明,张孟喜,丁涛. MATLAB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67~68
Appraisal model for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competitive power of employment
Hou Yong and Hua Cuncai
(School of Mathematic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n integrated judging model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calculation, the article has got a conclusion as follows: during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of normal students’ employment, the factors could be placed in hierarchical order (from the most important to the least) like this: the ability of class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scor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s; hand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individu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dividual dis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social experience; personal interest and attitude; published articles; certificates of passing English examination; experience for participating different knowledge contests; scores of teaching practice; computer certificates; post of student cadre.
Key Words: Method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prehensive judgments; competitive power of employment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数学建模课外实习与科技活动”课程建设项目(2006);云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经费(2003)。
作者简介:侯勇(1983—), 男, 云南人, 2005届毕业生。
+通讯作者:化存才(1964—)男,云南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