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903 2
2007-05-18
茅台渠道祸源:限量提价的寻租空间
2007-05-18 15:26:26 作者: 文静

  

  开专卖店一直成为经销商争夺的香饽饽,也给权力寻租创造了空间。而茅台“限量提价策略”造成物以稀为贵,更成为了权力寻租的根源。
  
  2006年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曾经说:“茅台最大的问题是市场,这是关键。”原因是:茅台第一不缺钱,3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存在银行里;第二,技术上更没问题,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

  然而,没想到,茅台的问题就出现在市场上。

  2007年5月16日,记者从贵州省国资委获悉,新任命的国资委副主任、原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并没有报到。来自贵州省纪委的消息称,乔洪被调查的原因肯定是经济问题。而坊间流传,乔被调查的原因一是可能乔批条子让他人“囤酒”,二是其弟曾利用他的关系拿到印刷业务。

  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发现,在茅台酒一度紧缺的情况下,茅台的销售渠道不管是经销商还是专卖店、销售专柜,都存在着“寻租空间”。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茅台三次提价,但产量并无大增的“限量提价”策略,正是导致权力寻租的根源。5月16日,茅台一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未来两三年,茅台酒的需求缺口仍将维持。”
  
  专卖店政策变化

  事实上,权力寻租的空间,更集中的体现在近年来茅台力推的专卖店上。此次茅台出事后,原专卖店管理部部长聂永被提升为销售公司副经理,这标志着茅台专卖店政策已发生很大变化,权力寻租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5月16日,聂永在电话里说:“从去年开始,茅台专卖店就控制开店速度了。今年初,茅台董事会营销会议确定,除对西部和上海的茅台专卖店控制发展外,其他地区一律停止发展。”

  这和3月份乔洪在重庆全国糖酒会上的说法似乎不太一致。当时乔洪对经销商说:“今年要做100家标准专卖店,100家直销酒店和100个专卖柜。”

  对此,聂永解释,新的专卖店不会再开了,只会在原有专卖店上提升。

  回顾2005年,茅台已在全国建起了500多家专卖店,以解决终端混乱的通病。

  和进商超的一般经销商相比,由于厂家对专卖店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开发专卖店专供酒,经营费用的支持,还有优先保证专卖店供货,年份酒供货量比特约经销商要大一些等。因此,开专卖店一直成为经销商争夺的香饽饽,也给权力寻租创造了空间。

  聂永说:“销售公司为了规范经销商开专卖店的行为,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前几年,除了最基本的条件———最低50万元的资金门槛和缴纳保证金外,还要看该市场是否足够大,建立后对现有销售网络是否有冲突,关键还有经销商的企划书。”

  至于在茅台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是否在开专卖店上有限制,他称,没有。卖酒是做生意,关键还是看该经销商对市场的运作。茅台对经销商一贯是先款后货,并不是有关系供的酒就会更便宜。但如有家属在茅台酒厂的,该经销商的责任心和自豪感应该更强,做得更好。

  对此,部分经销商的感受却并不一样。四川资阳一茅台专卖店经理告诉记者,她是2004年底花了100万元开茅台专卖店的,现在厂里每次供应0.5吨的茅台酒。要想多要就要四处找关系。一孙姓经销商也对专卖店渠道表示不同看法,认为厂里在供应茅台酒上,更照顾专卖店。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一在金融行业任职的人士和茅台一副总关系很好,一个人就开了七八家茅台专卖店。但本报记者多次拨打他的手机,对方均未接听。

  如今,专卖店的发展受到控制,不少经销商认为,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减少了权力腐败机会。
  
  限量提价策略是根源

  那么,茅台为什么要把发展势头良好的专卖店叫停?

  聂永说:“每天我都要接到很多申请开店的电话,只有做好解释工作。根本的原因在于,茅台酒不够卖,供货缺口没办法弥补。”

  他说,具体每年茅台酒的缺口数字,并不清楚。但根据茅台酒三年窖藏、五年出酒的规律,尽管去年茅台启动了2000吨茅台酒的技改项目,但未来两三年,茅台酒的缺口仍然存在。

  事实上,这正印证了近年来茅台实行的“限量提价策略”。

  在产量并没有太大增长的条件下,从去年到现在,53度的茅台酒一共提价3次。去年2月春节一过,茅台厂家把价格上涨了15%。到去年8月左右,在市场缺口加大情况下,经销商在厂家提价基础上又加价15%。今年3月1日,茅台酒价格再度攀高,厂家提价15%,53度茅台的供货价达378元,市场终端价已卖到450-460元/瓶。

  尽管在2001年和2002年,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名酒涨价,但那时茅台涨幅不算大,达300多元。现在茅台的出厂价比当年的终端价还高。

  有证券公司分析称,乔洪从2000年任茅台股份公司总经理后实施的这一策略,最重要的贡献是突破了茅台的营销瓶颈。最直接的表现是茅台酒的市场终端价格已超过五粮液,公司利润大幅增长。从2000年到2005年,茅台集团的利润总额从3.9亿元增长到18.9亿元。“限量提价策略”,对名酒回归价值、茅台系列酒市场份额的挤占,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限量提价策略”造成物以稀为贵,也成为了权力寻租的根源。国信证券分析师在报告里指出,由于茅台酒目前严重紧缺和巨大的价格差,每获一吨茅台酒的经销权,就可以立刻获利15万-20万元。因此,找关系囤酒、经销商行贿等现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记者采访发现,事实上不仅茅台,在名酒身上,都存在着极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如五粮液,今年3月记者采访其品牌事务部经理傅钟时,他也指出五粮液供需的巨大缺口。在未来1-2年,五粮液将把专卖店扩大到1000-2000家,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到底有着多少权力寻租的空间?
  
  ·相关报道·

  销售部人事大变动

  有媒体称,自乔洪“出事”后,茅台集团内部进行了人事大地震,有30多人上上下下。但记者采访的情况是,这场人事变动实际上就在乔洪曾主管的销售公司内部发生,但人数并没有这么多。

  5月16日,记者打进茅台销售公司专卖店管理部部长聂永的电话时,他已升为销售公司副经理,并兼任原职。同时被提为副经理的还有业务部经理陈昭,也兼任原职。

  销售公司经理李明灿和副经理李进则没有变动。至于乔洪走后,谁来管销售公司?聂永说:“现不太清楚。”

  聂永说:“销售公司领导层的变动,是茅台党委和组织部决定的,原话就是对领导班子进行充实性调整,主要是考虑到茅台的市场会越来越大,销售公司的任务也加重了。”

  除了领导层,销售公司的片区经理也进行了“小的调整”。记者从经销商处获悉,调整大致是:北京和山东的片区经理调回茅台总部,一个到生产车间当主任,一个则调回销售公司某科室;江西的片区经理则调到山东任职;记者致电重庆片区谭经理,他的职务没有变化,他称刚从外地学习回来,还没有回总部了解其他信息。

  对以上调整,聂永认为是“一次正常行为”,茅台集团的岗位,包括车间主任都是一年一聘。每年春节过后,3-5月,茅台都要进行轮岗和重新聘用。

  但是,聂永也承认,这样的调整非常有必要。他说:“这有利于茅台对销售人才的培养和规范。比如有的片区经理和经销商熟了,经销商要有违规行为,片区经理难免不好处理。”记者从一业内人士处获悉,在这次调整中,云南的片区经理不知为何就被换掉了。而山东作为茅台全国布局的端口,也作为1000毫升茅台迎宾酒的样板市场,对经销商采取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做法受到推广。

  业内人士称,自乔洪“出事”后,对片区经理的对调,可以看作是茅台在取消权力寻租空间上,已有所作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29 14:11:00
先进生产力是喝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0 14:20:04
值得拥有!
谢谢楼主   收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