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2-10-11 08:03:34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05:24
实证短、平、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07:3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2-10-10 19:46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包括日本,他们的母语也不是英文,但他们的论文也都是发在英文期刊。这不是 ...
那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不是来自于实证,难道是那些学者在说胡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07:35
"谋杀我国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08:30
徐徐清 发表于 2012-10-10 10:15
数理的东西推出来不经过实证也没意义,所以是要结合的,只不过现在国内实证文章结合的少而已。但是反过来你 ...
有那个理论是先进行实证,然后才提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15:27
匿名者 发表于 2012-10-10 19:46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包括日本,他们的母语也不是英文,但他们的论文也都是发在英文期刊。这不是 ...
我对杂志社的指责是有道理的,难道中国人有基础理论的论文,都要拿到英文期刊去发表,中国人就不能用汉语在中国人自己办的杂志上发表?我不反对登载计量论文,只是杂志社的导向太偏,抑制那些从事基础研究的空间。如果杂志社有勇气拿出40%的版面,那么,进行基础研究的人论文就容易发表,进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大大增加,从事基础研究的群体的量就可以成倍增加,那么我们研究的水平就可以显著的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16:31
同意lz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19:53
徐徐清 发表于 2012-10-10 10:15
数理的东西推出来不经过实证也没意义,所以是要结合的,只不过现在国内实证文章结合的少而已。但是反过来你 ...
如果数理推出来没有什么意义,意味着实证是有意义的。请你写一篇论文,ZF所制定的政策是看了计量论文后才作出的,并分离其他因素,也就是计量经济学论文对经济的贡献率。如果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数据,实证的意义又何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24:58
支持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25:16
     除了EJ和RES(这个还是美英合办),其他像样的经济学杂志基本上都在美帝。全世界都依托美帝平台,不妨碍别国经济学家出成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28:56
楼主不是搞经济的吧?否则就是年纪大,要不然不会这样感慨啊。愤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29:11
问题是现在主流是这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35:41
吉生保和马淑娟 发表于 2012-10-11 08:28
楼主不是搞经济的吧?否则就是年纪大,要不然不会这样感慨啊。愤青!
如果说我年纪大,倒不如说世界那些经济学大师的年纪大,因为大多经典理论不是靠实证得来的。而是运用数理模型得来的,如果要嘲笑我的话,最好去嘲笑阿罗、罗默、卢卡斯、克鲁格曼以及那些成千上万经济学家,他们用数学模型研究出所谓新的理论、定理来忽悠世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36:58
wobushita 发表于 2012-10-11 08:29
问题是现在主流是这样啊
事实上 原创经济学不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44:14
楼主的看法有些偏颇:
1、世界顶级期刊,JF,JFE,AER等杂志实证论文的比例也很高的。
2、许多实证论文前面的理论阐述是有创新的,自己提出理论模型,自己用计量方法检验,这样的论文太正常不过了。你对实证论文的认识有误,实证不一定仅仅是用计量方法检验。
3、学术无国界,往国际期刊发表论文太正常不过了,如果我们是世界经济学研究重地,也有国外的学者往我们的期刊投稿。你的“一个国家的人才成长却要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平台,这个国家就有些问题”说法太狭隘,严重误导,美国之所以是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就是因为他开放,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去那里。
总结,你没有考察顶级期刊,发表这样的观点有些偏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8:59:56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想找一篇质量较高的规范研究的文章很难,找一篇较好的实证文章较容易,基础理论研究应该走在前面!实质上,研究的方向都掌握在各个杂志的手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01:36
实证只是一个方向  纯粹的理论创新也能找到理论期刊的  所以并不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
mongk2000 发表于 2012-10-11 09:15
我对杂志社的指责是有道理的,难道中国人有基础理论的论文,都要拿到英文期刊去发表,中国人就不能用汉语 ...
基础理论的论文当然要发英文,这和参加奥运和踢世界杯一个道理。不融入世界,谁知道你做的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国内杂志的根本问题不光是导向或者偏向的问题,而是编辑分辨不了文章好坏和对错。就算100%版面给理论研究也无济于事。在实证论文大行其道之前,或者说在计量经济学传入中国之前,杂志上的论文质量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同意你的看法,目前实证论文很多质量低下,重复前人劳动把数据一换就发,确实有悖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但你也知道要改变杂志社不是个人说了算的,但对于个人研究而言,不满国内杂志可以投外国杂志——这完全不影响你自己的理论研究。只要你的研究真的好,总有地方发表,也总会对学术有贡献。

回到诺奖,大家都说不要迷信,但大家还是在盼望。可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毕竟诺奖是以国际影响力为评判标准的。不鼓励中国学生和学者走出交流,永远不会有突破的那一天。

也许我的想法很理想化,但还是希望看到国内杂志缺陷和体制不足的人,能把精力投入基础研究——不论是实证还是理论研究,把眼界投向国际舞台。英文不是最大的阻碍,真正的障碍来自人的内心。如果几十年之后,中国研究生和学者高水平的论文都发表在国外期刊,你看看国内期刊会不会有大的改变。国内期刊低水平重复,常年累月不思进取都是供求关系造成的。因为无论多么不合理多么低水平,还是有源源不断得稿件投来——因为学生要毕业教师要评职称。只要这个关系不改变,国内期刊就不会有质的提高。自上而下的改革指望不上,也就只能指望学生教师能投过主动投稿国外期刊降低对国内期刊的依赖。这很难,也可能无法实现。但从个人发展角度,这条路对学术有益,对学术界改革有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09:44
理论很重要。

经验研究也很重要。

请楼主参阅一下这篇小东西:

http://bigthink.com/power-games/ ... d-is-going?page=al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16:51
确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19:40
zbsw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28:37
部分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29:07
同意楼主的看法。楼主强调的是国内供理论研究学者发表论文的期刊太少,抑制了基础理论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47:38
支持楼主的观点,楼主讲的是国内的所谓实证论文,很多这样的论文毫无根据,是靠捏造的回归方程进行计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09:48:44
实证的发现也是一种创新,经济论文的创新不一定非要理论或方法创新。目前中国期刊之所以多发实证论文,因为这最贴近中国的实践,而由于教育中的短视目前对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并不多支持,而且即便有人研究,也没有多少期刊愿意登,最终导致做实证的要多些。很正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0:15:46
with no sense with empirical wor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0:18:01
应该要有实证类的期刊 基础理论类的期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0:18: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0:26:11
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0-11 11:15:31
"实证"?  计量就是实证吗?数理经济学就是实证吗?……

实证主义的英文是什么?——positivism  也不知国内最早是谁翻译的,现在但凡有些计量方法就叫做“实证方法”。   即使是弗里德曼那篇文章所指的“实证经济学”也并非唯一真理,当年其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方法大论战难道今日就已经有明确结论了吗?

回避的方法是美帝那些论文中很少用“positivistic”,而是用的"empirical"……

某些国内学者谈文章必提及AER等,除了复制方法及软件应用,又有几人真正去梳理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百年来的变迁……经济学术研究急功近利无药可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