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k2000 发表于 2012-10-11 09:15 
我对杂志社的指责是有道理的,难道中国人有基础理论的论文,都要拿到英文期刊去发表,中国人就不能用汉语 ...
基础理论的论文当然要发英文,这和参加奥运和踢世界杯一个道理。不融入世界,谁知道你做的对与不对,好与不好?
国内杂志的根本问题不光是导向或者偏向的问题,而是编辑分辨不了文章好坏和对错。就算100%版面给理论研究也无济于事。在实证论文大行其道之前,或者说在计量经济学传入中国之前,杂志上的论文质量也没好到哪里去。
我同意你的看法,目前实证论文很多质量低下,重复前人劳动把数据一换就发,确实有悖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但你也知道要改变杂志社不是个人说了算的,但对于个人研究而言,不满国内杂志可以投外国杂志——这完全不影响你自己的理论研究。只要你的研究真的好,总有地方发表,也总会对学术有贡献。
回到诺奖,大家都说不要迷信,但大家还是在盼望。可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毕竟诺奖是以国际影响力为评判标准的。不鼓励中国学生和学者走出交流,永远不会有突破的那一天。
也许我的想法很理想化,但还是希望看到国内杂志缺陷和体制不足的人,能把精力投入基础研究——不论是实证还是理论研究,把眼界投向国际舞台。英文不是最大的阻碍,真正的障碍来自人的内心。如果几十年之后,中国研究生和学者高水平的论文都发表在国外期刊,你看看国内期刊会不会有大的改变。国内期刊低水平重复,常年累月不思进取都是供求关系造成的。因为无论多么不合理多么低水平,还是有源源不断得稿件投来——因为学生要毕业教师要评职称。只要这个关系不改变,国内期刊就不会有质的提高。自上而下的改革指望不上,也就只能指望学生教师能投过主动投稿国外期刊降低对国内期刊的依赖。这很难,也可能无法实现。但从个人发展角度,这条路对学术有益,对学术界改革有益。